农村防雷现状及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udy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特大雷灾事件和农村防雷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农村防雷工作开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防雷;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实施,气象部门依法履行防雷减灾行政管理职能以来,防雷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防雷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防雷法规规章进一步健全,防雷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雷电监测预警及防雷减灾技术不断走向成熟,防雷减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做出了巨大贡献[1-2]。然而,我国防雷减灾工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全社会防雷减灾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组织管理机构尚不够健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防雷减灾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强化等,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目前仍存在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3-4]。
  1近年特大雷灾事件
  据《全国雷电灾害汇编》统计显示,2002—2005年全国因雷灾造成人员伤亡4 717人,其中死亡2 282人、受傷2 435人。2005年全国共发生雷击灾害事故6200多起,死亡530人,受伤504人。伤亡事件绝大部分发生在农村。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的电视、电脑等家用电器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2004年6月26日,临海市杜桥镇杜前村发生了一起死亡17人、受伤13人的特大雷击事故;2006年8月17日,温州市平阳县一个乡村河渡亭子内,因雷击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2007年5月23日16∶00,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学生被雷电集中,造成7名小学生死亡、44名小学生受伤,其中5人重伤;2007年6月25日16∶40左右,乐清市磐石镇芝湾村小龙坪山坡一亭子遭受雷击,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
  通过对近些年全国发生在农村的雷击灾害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农民遭雷击伤亡事故多发生在田间或野外劳作时,在临时避雨场所避雨时,或在自家房屋遭受雷击。因此,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刻不容缓。
  2农村防雷现状
  (1)农民缺乏防雷意识和必要的防雷常识。农民的防雷减灾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差,许多人连最基本的防雷常识都不了解。遇到雷雨时往往不及时躲避,或直接躲在大树、亭子下避雨。
  (2)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存居住状况比较复杂,制约了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在偏远山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高层建筑少,低矮的民居经常成为空旷地区的制高点。在经济条件好点的乡镇,民房建设过程中,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审核,导致房屋建设不够科学,没有防雷设施。还有很多农民在房顶安装水箱、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设施往往没有接地,存在安全隐患。
  (3)现行雷电灾害防御的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农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地区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缺乏,技术服务支撑欠缺,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防雷减灾工作在农村的开展。
  3农村防雷工作开展建议
  (1)加强农村对防雷减灾的科普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农村雷电防御知识时宣传。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利用“科技周”、“气象日”等载体,摆放一些生动形象的宣传画,并发送防雷科普小册子,解答农民疑问。为解决农村和农民朋友获取气象信息渠道不畅、防雷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的问题,拟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在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防雷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农村中小学生防雷知识的传播,提高广大农民的防雷意识,减少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条件的还可以把特大雷击事件及其调查制作成防雷安全教育系列电影在农村巡回播出,在电视台播放。
  (2)加大地方各职能部门的扶持力度。针对经常发生雷击事故的地区,地方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些地区加大雷电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的同时,政府、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政府拨款和村民集资相结合的方法给建(构)筑物设置防雷装置。2009年,邳州市气象局对全市、县中小学校进行了防雷装置安全检查,并给县教育局提出了整改方案,但因资金得不到落实,校舍至今未安装防雷装置,给在校师生带来的很大的安全隐患。
  (3)加大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政府有关部门应给农民自然村的选址、农民建房的设计和审批、农村野外公共设施的建设等提供有效服务和科学引导。江苏省姜堰市气象局防雷中心设计了农村建房可以统一使用的防雷施工图纸,在图纸上用色笔标出了防雷装置安装的位置,并注明材料的选择和安装方法,免费向农村建房户发放。这一方法值得各县市气象局借鉴。
  4参考文献
  [1] 于东海,翟玉泰,杜建德.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及对策[J].广东气象,2007:29(B12):133-134.
  [2] 戎正钢,白雪波,李金槐.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分析与预防[J].临沧科技,2006(3):32-33.
  [3] 王明学.许昌市农村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1.
  [4] 李彩莲,杜娟,曹赞芳,等.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分析及建议[J].陕西气象,2009(B09):22-23.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措施对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影响,以探索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连粳3号适合在苏北地区作为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品种;控制适宜播种量,使基本苗达到120~150万根/hm2;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肥量,以争取多成穗为主攻目标,平稳促进穗分化,有利于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稳产高产。  关键词水稻;麦
摘要进行了甬优12号不同播种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甬优12号的产量影响较大,甬优12号在宁波市鄞州区作单季晚稻强化栽培的最适播种期为5月底,每推迟10d播种,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关键词甬优12号;播种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54-01    甬优12号是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稻新组合,比较适合鄞州区单季栽培。为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22-02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学科,它
摘要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而作物病虫害与气象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对大埔县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等)与水稻螟虫发生期、世代数、发生量与发生范围的对比分析,提出加强螟虫预测预报、减少越冬虫源、科学治螟和改良水稻品种等对策。  关键词气象因素;水稻螟虫;发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98-01    在水稻众多的
摘要就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5.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8-0229-01    1官本位主义的作用  中国园林艺术,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然而,在官本位主义的思想主导下,国内的现代园林建设中,时常出现一些不
摘要指出了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许昌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然后对速生丰产用材林进行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关键词速生丰产林;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效益分析;河南许昌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75-02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材的
摘要阐述了九龙坡城郊农业观光园的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并详述了设计内容,提出农业观光园应注重提升游览项目的品质和游赏性,增加游人参与性空间,使之成为寓观光、体验、教育为一体的游览区。  关键词城郊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原则;总体布局;设计内容  中图分类号S7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248-02    农业旅游源于欧洲的西班牙,起初农场
摘要介绍了水稻稻曲病的发病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总结了其防治方法,以期为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曲病;发病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81-01    稻曲病是中、晚稻生产中常见病害之一,又叫丰产病。近年,稻曲病发生普遍且越发越重,如2004年江西修水、安义等县一季稻因稻曲病
摘要根据宜优673两年来示范田的表现,总结了宜优673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合理管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要点,为该组合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杂交稻;宜优673;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7-01    宜优673是由福建省水稻所选育的杂交稻组
摘要从圃地选择与整理、基质配制及装袋、催芽播种、日常管理、嫁接、出圃等方面介绍了香榧容器育苗技术,以期指导香榧的繁育,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香榧;容器育苗;圃地选择;基质配制;嫁接  中图分类号S66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191-01    香榧是优良的经济树种,近年来发展迅猛。生产上一般于春季造林,适宜时间在2月至3月上旬,由于正值新春佳节,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