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取向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以《红楼梦》为例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本书阅读为什么要以课程标准为取向整本书阅读是近年语文学界的研究热点,在实践层面已有大量成果问世,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的导向,例如阅读书目五花八门;阅读目标随意制定,要么过分导向整本书的内容本身,要么脱离学情一味追求学术深度;阅读进度安排无视整本书巨大的文字体量,松散随意;阅读策略奇招迭出,这些现象固然出于先行者的大胆尝试,但游离于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的框架之外,说到底是缺乏课程意识的教学行为。
其他文献
教学是一种守望,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美好期待。教师在这守望中陪伴并等待这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人成长为他自己。现行的教育教学多数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关注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对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外 在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消极被迫的。没有学
自发性食管破裂(SER),即Boerhaave综合征(BS),系指健康人突然发生非外伤性的食管壁全层破裂。SER为较少见的急性胸部疾患,常易误诊或延误治疗,严重危及生命,是致死频率较高的胃肠
王荣生教授从地位、性质、功能以及功能发挥方式等方面,甄别了语文教材中的"定篇""例文""样本"以及"用件"四种选文类型,并且明确指出:"按其功能及功能发挥方式,有区别地组织
语文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土壤,是培养思维、发展智力、涵养文化的桥梁,语文教育的性质决定其具有现实存在的必然性。而语言作为语文教育与世界联系的手段,作为人与世界交流的
说理性表达,最关键的意识是逻辑、确证与对话。初中是说理性写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确证意识的培育尤为重要。学生作文中虚假事例、臆造名言、以“比”佐证等等,削弱了学生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作出的科学预言。作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它与增强道路自信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新时代,"两个必然"与道路自信相
一、语段支架的内涵语段,也叫句群,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语言片段,有时语段也等同于段落。构成语段至少需要两个句子,而且句子之间衔接连贯,共同表述一个中心意思。从表达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弊病:"串讲"之风盛行,"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大行其道,枯燥乏味的学习消泯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又或者一味地让
《写人要抓住特点》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内容。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满足于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进而奢望学生笔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