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青少年抗挫折的正思维教育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6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未来世界的资本。对青少年挫折承受力进行研究,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抗挫折;正思维教育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总要面对各种挑战、挫折,只有能够应对各种困难或挫折才能成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如果只是顺风顺水,不遇到一点困难,那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被社会淘汰。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
   在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挫折既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又是一种心理状态,指个体的动机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达不到预定目标时所产生的沮丧、失意的心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中学习与生活压力的挫折、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挫折、以及人际交往愿景的挫折等几方面。
   正思维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面向目标的、力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它是区别于悲观的、消极的、或与达成某个目标及解决某个问题无关的思维活动。它不是主张多角度、全面地思考,反对单向、片面地思考问题的“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而是相对于“阴暗的、消极的、悲观的、偏离主题的”阳光思维,是一种优化的思维教育方法。
   “挫折教育”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对此是这样理解的,它是指利用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教育学生具有正确地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找出应对困难的办法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对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刻不容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目前青少年中多数已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不仅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有的甚至于发展成为溺爱,什么都替他们做好,使他们无忧无虑,成为家庭的“皇帝”“公主”,一个个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心理,“顺利时恃宠而骄,逆境时不知所措”。心理学家对青少年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现在的青少年心理承受力普遍极差,对待很小的挫折反应极其强烈,甚至出现病态心理,情势不容乐观。当前,有关青少年不能面对挫折的各种报道不时见于媒体,社会上对此也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所有这些表明,加强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刻不容缓。
   三、正思维挫折教育的相关思维论
   1.自我超越挫折教育思维。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永恒存在,但这个道又不是高不可攀,它有情有信、有目标、有追求。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一,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有目标不怕失败,有追求不去强求。有得有失,得失并存,欣然接受现实,改变能改变的。
   2.情感体验挫折教育思维。中国人很注重情感体验层次上的意象思维,个人的情感需要、评价和态度在思维和处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成功人士的先进典型事迹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疏导和教育。
   3.躬身践履挫折教育思维。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抗挫折的承受力,这个过程要通过知识积累和躬身践履才能达到。因此,伴随挫折教育的理念,自然形成一种切身践履挫折教育的思维,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至关重要。这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个体只有通过躬身实践,才能增强抵抗挫折的免疫力。否则,像赵括、马谡之流,根本谈不上成功。
   4.安身乐命挫折教育思维。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超出个人的能力和欲求之外的,明知在人的能力之外而又要拼命追求,则不免陷入烦恼之中。故中国先哲从心灵上解除人的烦恼。孔子说:“尽人事,听天命。”孟子也说过,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但它却来了的,都是命定的。在这些东西面前只有坦然处之,尽心尽力,至于那人力不能及处,只好任其自然了。庄子则提出,不但要承认天命,而且还要高高兴兴地接受它、顺应它,这样便能使心灵常常处在自由逍遥之中,即通达生命的真实状况的,不去追求与生命无关之物;通达命运实情的,不去探讨人的理智无可奈何的东西,这样才能安时处顺,无往不乐。
   5.辩证法挫折教育思维。中国先哲善于从事物的有机联系、对立统一中认识和把握事物,具体表现在阴阳刚柔的对立、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对立统一、以及“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观。“物极必反”的世界观帮着中国人在困苦危难之中,始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没有上天的云梯也就罢了,但不能没有拥抱月亮的手臂。”它使我们的民族从不消沉,永远处于活力和奋斗之中。辩证法挫折教育思维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收效会很显著。
其他文献
试卷讲评课是指测评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它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考试的延伸,是学生再次调整、强化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试卷的讲评,不仅要让学生对阶段性的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试卷讲评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它对提高英语复习的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试卷分
摘 要: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道德经》中充满了老子关于“平等观”的哲学思想探究。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倡导“平等”的社会价值追求,“老子平等观”中的积极元素能够为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与思想启迪。  关键词:老子平等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价值  一、“老子平等观”思想探微  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道德经》中充满了老子关于“平等观”的哲学思想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能力外,英语水平成了衡量人才的又一标准。在这一形势下,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始探讨并实施英语教学改革,其中一条重要思想就是加强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对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改革  一、引言  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培养研究生能够用英语有效快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有力发展。高中地理课堂中,出现了对话教学的模式,这对探索高中教学模式,挖掘地理课堂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话教学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对话教学
摘 要:新课程提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困惑。本文主要总结小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面临的难题,并相应地提出具体的策略从而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环境    新课程提出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语文教学展现异彩纷呈的局面,为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提供空间。小学阶段是
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口语特点,以口语任务教学法与现行英语口语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在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学口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实际操作,以不断更新教
本文针对非环境专业开设的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甚至采用双语教学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等实践环节
本文立足于民族化图形,在研究国际化图形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民族化图形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渗透与转化。通过不同程度的尝试,使其既有中国内涵,又有国际风格。最后综合它们的关系,分
摘 要:在我国,学生会这一学生自治组织在高校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会干部、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十分关键。本文从我国高校各级学生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在高校学生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组织内部建设  学生会是学校中的组织结构之一,主要存在于高等院校,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联系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各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已经成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重要措施。教育界也在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在国际化的语境下,我国高等教育财经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