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星球
  在这个星球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花园因百花而绚烂,世界因多元而精彩。不同的人不同的梦想,当千万个梦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希望、梦想、光明、欢乐、友谊、和平、平等。这就是我心中先进文化的目标。
  初中政治课本讲: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推动,缺一不可;
  几任中国领导人讲:人类需要可持续发展,资源需要循环利用;
  这是中国的文化政策。
  今天我们的媒体常常问: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罗大佑在《恋曲1990》里有歌词云: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这些是文化传播者应思考的问题。普通人需要生活在当下,文化工作者必须想像未来。
  人民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精神家园应展现真善美。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那么,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世界的眼里是什么样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闭上你的眼睛想,米高梅电影公司生产的《猫和老鼠》、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美国近年来拍摄的《阿凡达》、《蝙蝠侠》、《2012》;同时还有那一阵阵韩流来袭更不用说了。不容置疑,这些作品之所以受中国人喜爱,因为他们确实拥有很优秀的元素,比如先进的思想,逼真的场面,幽默感等。转看中国,《西游记》家喻户晓,甚至部分外国人也知道了执着的唐僧、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凄婉动人的《梁祝》为世界所知,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这些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是中国的软实力所在。
  但比较而言,中国电影近年来一年可生产四五百部,但是真正能创造收入的却没有几部,产出投入比是如此,更不用说相关的产业链条,与核心产品相关的文化产品,书、各类印刷产品、玩具。能彻底征服观众的少之又少。
  曾几何时,中国是一块文化的土地,是神秘的国度,礼仪之邦,文明古国。56个民族的家园,至2014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公布的为81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说明:中国是梦想的摇篮,中国人浪漫纯真、自由。“花木兰”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被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成了动画片,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熊猫在中国人人皆知,但被美国梦工厂动画拍成《功夫熊猫》,2008年5月,影片一上映就席卷全球,在全球取得631,744,560美元的票房成绩;这一切说明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可是今天我们遗忘了多少?倒是韩剧一部接一部在中国上演,用那点有限的中国元素博得中国观众的无比喜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今天的中国文化人再次俯视脚下的这片热土;与此同时,雾霾、酸雨、层出不穷的灾害让中国人再次开始探讨中国智慧,《易经》、《河图》、《洛书》、《黄帝内经》,重新体会神秘而颇具预见性的中国智慧,这些值得全世界人民学习和羡慕。
  在世界经过300多年的工业进程后,中国智慧再次以无言和现实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人类发展都需要平衡。这说明中国智慧是世界先进文化中绝对重要的元素。
  5000年的文明中国,有梦想的种子,但大多数没有得到儿孙的照顾,没有发芽、开花、结果与传播。为什么?
  历代中国没有公办学校,知识只掌握在权贵手中,但权贵却不劳动,而知识却多半产生于劳动之中,权贵基本拿来无用,大部分的劳动人员对知识基本靠猜。曲解与闲置造成了大量的糟粕。对此,毛泽东提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曾一度繁荣,但是十年的文化革命造成物质、文化一片萧条。彼时的香港,金庸先生却在1955年至1970年间写出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事业,这是一个人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命题与科教兴国战略,使中国经济大踏步跟上世界步伐;
  2012年,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3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在107岁时去世。在世期间,拍摄上千部作品,他的公司,成为一代又一代港星成才、成名的摇篮,其创造的产值达200亿港币,不仅在世界华人圈中影响深远,而且引起世界的瞩目。
  以上这一切让我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而反思香港仅是弹丸之地,却依然靠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做成一番事业。身在内地的文化人有什么理由说不行?
  中国智慧需要薪火传播,需要播撒五洲四海,需要繁荣强盛。也许亲爱的读者想问,凭什么?文化产业之路的坐标又在哪里?托举梦想的力量何在?
  文化界拿什么来成就事业、来创新?树有根,河有源,文化的源头是丰富的民间文化,也就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文化繁荣、文化交流的根本所在,然而今天,很多资源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新疆著名的维吾尔木卡姆、哈萨克族达斯坦面对后继无人的局面让人焦急,难过。
  事实上,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法得到一个专门的岗位。综合历届政府对文化的要求,中国今天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挖掘保护好源头,结合现代思想,跟上时代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表现形式,不断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合理利用,开拓进取。树立文化工作者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升新一代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欧亚18个国家,涵盖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在世界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是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汇于此,是保存和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博物馆。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这里总人口2200多万,少数民族占60%,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
  文化交流将会促进商贸、教育以及其它领域的交流。随着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而确定了今天丝绸之路在文化与商贸发展中的地位。
  下功夫踏踏实实的做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传承,加大对新疆宗教、历史的研究,将会成就新疆文化产业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合理开发新疆文化,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先进文化做引领,坚持真善美,展现美丽新疆,绿色新疆、多彩新疆、科技新疆。
  第三步是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各省援疆的力量,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开拓文化交流的空间与频率,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魅力新疆。
  我想,如果有一天这些都可以实现,新疆文化将再次大放异彩,中国的先进文化与智慧将随着丝路文明一同发扬光大,同时也将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近代上海文化发展中,近代社团在引领潮流、团聚社员、推广宣传中外文明的交流等方面,为海派文化的生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应在分析上海这一近代城市历史发展中成为一个新
中国古代的地方司法中,国家法并不是惟一的“准绳”。事实上,法官审理案件的依据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中国人尊重的传统是,解决争端首先必须考虑‘情’,其次是‘礼’,
1母亲告诉我,老家的邻居冉叔叔迷了路,没有从镇上回来,他沿着公路一直走到了县城。冉叔叔的女婿接到在县城务工的同乡的电话赶去接他时,已是他走失五天后的事了。母亲说完,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已是风风火火地在展开,然其定义、内涵、意义在大多人心中仍是一个问号,它究竟是什么?能做什么?设计管理,亦是一个相较新的名词,它既是对设计的管理,也是
《成长》我说过,因为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所以我的思想要远远深于同龄人。而这些思想我在学校里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所以我在学校里过的一直是一种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的生活。
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每到中秋节亲朋好友总要互相联系互赠礼品以增进交流和感情,但是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送礼习俗和文化,如果你适逢中秋节出去游玩,一定要入乡随俗。  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  送礼时间各不同  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
“铃——铃——”叶子按下了闹钟。六点半。  叶子把被子拉过头顶。入冬的早晨,天总是亮得很晚。空气冷得像是要结霜了一般。  “叶子——”妈妈打开小屋的灯,“怎么还不起来!”  “知道了。”叶子嘟囔着,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灯光很刺眼。  “饭都做好了,你再这样磨蹭下去,又得迟到。”妈妈看到叶子起来了,便退出房门,“真是,怎么这么懒,太不让人省心了。”  叶子把书收了收,放进书包,提出去,准备洗漱。爸爸的
本文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浅要探索,以及网络学习空间对教师、学生及教师与学生关系所产生影响,探索网络学习空间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好处,以促进语文教学创新
刑事和解近年来是个热门话题。本刊现在组织此主题研讨并非凑热闹,更非炒冷饭。因为这是一个仍需深入探讨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目前仍在探讨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