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防癌特效“药”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e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知道,烤羊肉串等烧烤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油炸食品里含有的致癌物质就更多了,除了苯并芘以外,淀粉等面食在油炸后还可能产生丙烯酰胺,它会诱发良性或恶性肿瘤。尽管如此,生活中爱吃油炸和烧烤食品的人还是不少。怎样才能既享受美味又把致癌风险降到最低呢?研究证明,进食时尽量细嚼慢咽可以对食物中的致癌物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人体对有毒物质有天然的抵御本能,唾液便是一剂解毒良药,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充分发挥它的解毒作用。唾液中含有10多种酶、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和激素等。其中,过氧化物酶和维生素C的解毒功能最强,它们不仅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消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些酶可以分解进入口腔的致癌物质,有效地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除了苯并芘和丙烯酰胺外,肉类加工常用的亚硝酸盐、霉变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也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可以引发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但这些强致癌物中加入唾液后,它们的致癌性就会大大降低。此外,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合成防腐剂和化学色素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对于它们的“毒性”,唾液也有明显的“解毒”功能。要注意的是:如果进食过快,唾液中天然的抗癌物质就无法发挥作用。只有细嚼慢咽才能让唾液充分分泌,与食物混合并达到“解毒”的效果。实验证明,如果每口饭能做到咀嚼30次(约30秒钟),就可基本上消除食物中的亚硝盐、黄曲霉毒素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其他文献
为改进儿童膳食,预防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分析比较沪港两地儿童的血脂水平与体格生长、膳食状况、活动情况的关系,对上海儿童140名(男66名,女74名;平均年龄7.4岁±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例小儿风湿热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白介素1受体拮剂(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小儿风湿热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如
本文采用微量玻片法,以rhIL-2为趋化剂,观察了28例正常小儿,22例正常成人,82例肺炎患儿和2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小儿的T淋巴细胞趋化值为0.5320±0.420%,显著低于正常成
铸钢减速机壳体加强筋根部易产生热裂纹,其原因是加强筋与薄壁处不能同时凝固。为此,利用板形外冷铁降低浇注温度,采用70砂制芯及合理布置浇注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铸造裂纹问题。
为探讨儿童间变型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ALCL)临床特点、方案选择及疗效分析,对4例儿童间变型大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免疫分型、治疗、随访及疗效总结。结
对26例小儿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进行食道心房调搏术,发现其SNRT、CSNRT、SACT等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占30.8%,频发窦性静止
对64例新生儿窒息及2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K-MB活性测定,并结合临床对其在新生儿窒息时心肌损害的价值进行探讨。 资料与结果 一、对象本组资料均来自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其
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amoniae,MP肺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识,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对25例MP肺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2、sIL-2R及IL-6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L-2水平
【正】 钙、镁是人体内的常量元素,虽在神经系统中含量极少,但却是参与细胞表面生物电现象和细胞内生化过程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钙、镁与癫痫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家兔癫痫模型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液正常凝固和多种酶的激活要素,还是维持正常神经和肌肉细胞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为什么医药学家不断呼吁:全民补钙,刻不容缓?!  据2001年中国营养协会调查统计:钙是我国居民缺乏程度最为严重的营养素。中小学生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平均每人每日341~479毫克,是每日营养素建议摄入量(RDA)的38.9%~52.5%。我国现有骨质疏松患者9000万人,不但使老年人变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