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树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我被寺中一棵长着“眼睛”的树震住了。
  灰色的树干,从上至下,布满了“眼睛”:或大,或小;或圆,或椭圆,或三角;或好奇,或淡然,或热情,或冷漠。它们打量着,沉思着。它们是大大小小的同色节疤。我望着它们,它们也就一齐滴溜溜地看着我。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这是三毛关于树的文字,深情又似无情,恰似树。人到中年,也像了树,即使心中藏着火焰,也波澜不惊。因此,也就喜欢看树。
  我所在的校园里有很多树。操场边是几棵柳树,前天还是绿中泛黄,昨日就突然清灰了,瘦成细线似的柳叶在寒风中丝丝摇曳,缕缕分明。一排柳就像一大幅工笔画,简净,清淡。一旁的银杏经不起几番风雨,落了满头的金发,只挺直着躯干,在云天里与风为友。玉兰仅存的数枚阔大叶片,如盏似碟,似乎想盛放更多的时光。梧桐依然是士大夫的模样,水杉则是身着灰袍的隐士。梅树黧黑的劲枝铁干,是烈士仁人的铮铮铁骨。紫薇唯余光溜溜的树身,但我知道它们正在树干里编织着苞蕾,春风才暖,它的秃枝上便会“嘭嘭嘭”地绽开千万片绿叶,很快就有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在明媚的枝头。我最关注的还是龙爪槐。相较于春夏的翠叶纷披、绿意可人,我更喜欢它此刻的模样:浑身上下片叶不存,墨色枝干屈曲伸展,遒劲有力,宛若飞龙在天,搏击风云。
  这一棵棵树,在冬日空旷寥远的天宇下,形态有别,姿势各异,却一色风骨卓然,或清雅如水墨,或端凝若雕塑,默默地看着人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皆以为草木无情,我倒觉得,树恰恰是最有情的。你看,春天,它们枝叶丰满,让人眼前一亮。夏天,它们依旧葳蕤,叶若华盖,遮骄阳,送清风,赠人惬意的阴凉。秋来了,它们大多毫不犹豫地脱下一身华服,让所有的叶子安然归于尘土,既把自己还给了自己,也还给世界一个爽朗开阔的天空。到了冬天,它们很多都全身裸裎,看似枯枝败叶,又绝非真正的朽木。它们只是开启了沉思的模式,默默地思考人生,像高深莫测的哲人,给人大片大片的留白。而只要稍稍留心,你便会发现那些秃枝上,一粒粒小芽苞正悄悄生長着,它们是在悄悄积蓄着生命的力量,静待来年春天的华丽转身。
  树,绝不仅仅是植物,它和天空一样,是有灵性的,甚至还有着清澈的眼睛。就像我看到的那棵树。有人告诉我,那些“眼睛”是剪枝愈合后的伤痕,每只眼睛其实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
  人也是树,是会行走的树。当然,树也会行走,只是它们走得慢。
  或许也可以说,树是静默的人。谁敢说,树不会思考不会流泪呢?
  而我们的眼睛,是否也曾是身体上一根旁逸斜出的枝丫?我们要珍惜我们的眼睛,多看,多思,少喧闹,少浮躁,像树那样沉默、善良。
  做一棵树,挺立在时间的旷野里,挺好。
  (编辑
其他文献
瞧,在镇江三中的操场上,三三两两手持对讲机、文件夹的队员们正在进行对讲机训练。训练室里“嘀嗒”声不绝于耳,头戴耳机的队员们神情凝重。“短波机上抓抄”比的就是“耳灵手快”,反应稍微慢半拍,几个字母就漏抄了……草地上,几位队员正在协作搭帐篷,还有的同学正在架设天线,这是“应急通讯”小组正在实施作业……  镇江三中的同学们在无线电的乐园里,掌握了无线电科普知识,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
一1963年5月12日下午,周恩来视察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时,守候在高压舱观察窗前, 通过电话询问舱内即将参与水下摸查“跃进”号的潜水员加压减压感觉情况  言为心声,面带心情。让我们回到1963年,看看周恩来总理在处理重大海难事件——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过程中的各种表情。这些表情,折射出了周总理是怎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工作,如何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人的心情瞬息有
1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十四岁时即受朝廷赏识。此后,逐步升迁,最终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在普通人眼中,生活应该天天山珍海味、顿顿猴头燕窝了,其实不然。  晏殊虽贵为宰相,却极其节俭。一日三餐,餐桌上雷打不动只摆着几样东西:半张油煎麦饼,一碗清汤,
我喜欢静静的午后时光。  独自一人,斜倚在靠窗的一个角落里。午后,阳光爬过窗格子,洒在脸上和身上。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在皮肤上游走,阳光仿佛能穿透皮肤,爬到人的内心深处,把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  在秋天,窗前有几棵梧桐树,手掌般的叶子婆婆娑娑地遮出好些陰凉。秋风过,树叶纷纷跳起舞来,发出沙沙的欢笑声。此时,阳光恰巧从它们的舞蹈的身影里爬过来,一不小心被它们摇碎了,零零散散地洒了一地小光斑。  我
在衢九铁路梅山一号隧道“头顶”130余米高的山上,活跃着一支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搜山扫石小分队。每次作业时,他们要在陡峭的石壁间攀爬、横移,甚至跳跃过万步。这么危险的工作本该由男人来完成的,可其中却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女孩,她就是“00后”的朱丽珍。  2020年9月,朱丽珍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衢九铁路鹰潭工作段。从入职那天起,她就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和男同事抢着干苦活累活脏活,休息日还主动跟班实习……入职不
会展搭建项目部因为工作需要,招聘了一位名字叫小雅的女孩进来。小雅说话语速快,做事风风火火,部门同事都喜欢小雅身上的朝气和活力。  一次例会,部门经理张祥对大家说:“目前,我们手头上有两个展会搭建项目,一个是搭建一百个简装标摊,一个是搭建五个特装展馆。小雅对简装标摊的搭建比较熟,那就负责搭建一百个简装标摊,老员工侯马就负责五个特装展馆吧,你们有七天的准备时间。”张祥的话音刚落,小雅抢着说:“张经理,
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手握得很紧,我把我的手放在她慢慢凉下去的手上,看到冬日的屋檐下,挂满了冰凌。夜慢慢落下来,像黑色的丝绸将我紧紧裹住。母亲身边灯台上的蜡烛发出橘黄色的光,在我眼前晃动,好像母亲不肯走远的魂魄,让我又疼又暖。我也坚信,它就是信差,把思念写进烛光里,就能带给母亲。  从母亲去世的那一刻起,橘黄色的灯光就住进了我的心里,和那久远的关于灯的记忆一起酿成一杯老酒,时不时地滋润我干渴的喉咙,
在我家衣柜頂上,放着一个整理箱,箱子里面放着我十分宝贝的两件东西——两双手工棉鞋,这都是母亲亲手做的。两双手工棉鞋,别人或许并不稀罕,但对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这两双棉鞋,一双是我的,一双是我儿子阳阳的。我的这双,是母亲2009年做成的,因为穿过多次,鞋底有些磨损了;儿子那双是母亲2017年底做成的,在市里一到冬天小孩儿们基本不出门,所以还挺新的。  2009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参加了“西部志愿者
“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儿时所吃食物,味道总是最难忘的。  年少时,我便负笈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工作后,常常得下厂矿、到乡镇,好客的主人往往会留下吃饭。由于改革开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餐桌上的东西越来越丰盛,也就吃了许多儿时从来没见过的菜肴、果点等。然而,最难忘的还是儿时在家乡吃的东西。  有人说,一方水土一方食,食物滋养及喂大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情感。人所习惯且给自己带来感情的食物,总是小时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记忆。每次,当你风尘仆仆地从异地归来,远远地就看见飘着国旗的学校,那么熟悉而亲切,所有的疲惫瞬间消失。学校就那样安然坐落着,像母亲的怀抱,静候着归来的游子。  村学总会有些自己的标志。也许会有一面红砖围墙,上面写着标语,字迹早已模糊;墙下有背诵课文的孩童,或是几个跳皮筋的女孩子;也许会有一棵老柳树,树下长满青草,树冠顶部的树叶茂盛稠密,长长的柳枝垂下校园,透着幽幽惬意;也许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