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3:xBi3+[x=0.05-1.00%(摩尔分数)]荧光粉,研究了Bi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3+掺杂量增加会引起Y2O3基质晶格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2O3:xBi3+[x=0.05-1.00%(摩尔分数)]荧光粉,研究了Bi3+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i3+掺杂量增加会引起Y2O3基质晶格膨胀和晶胞体积增大;荧光粉呈等轴状颗粒形貌,且随着Bi3+掺杂量的增加,粒径逐渐从250 nm增加到600 nm.Y2O3:xBi3+荧光粉在波长为33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其发射光谱由370、410和483 nm 3个宽带发射组成.370 nm紫外光发射和410 nm蓝光发射分别是由Bi3+的S6位点的3Au→1Ag和3Eu→1Ag电子跃迁产生,483 nm蓝绿光发射是由C2位点的3B→1A电子跃迁产生.当Bi3+掺杂浓度为0.25%时,荧光粉发光性能最优;掺杂量大于0.25%时,由于Bi3+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产生浓度猝灭现象.所制备的Y2O3:0.25%Bi3+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1592、0.2181),显色指数Ra为69.27,表明这种蓝绿色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采用化学沉淀法还原制备了不同Ag含量[0%、1%、3%、5%(质量分数)]包覆的BaTiO3纳米颗粒,通过烧结制备出BaTiO3@Ag复合陶瓷.研究了复合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介电性能以及阻抗
采用Ni-Ti钎料实现ZrO2陶瓷自身的钎焊连接,研究接头组织结构以及钎焊保温时间对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50℃保温10 min的钎焊条件下,陶瓷与钎料界面处生成T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Pb(Zr0.53Ti0.47)O3](PZT)溶胶,并对PZT溶胶稳定性进行120 d跟踪表征.结果发现:随时间演化PZT溶胶pH值保持在4.81~5.52,溶胶粒径1.3~17.1 nm时,Zeta电位处
利用硅溶胶/热空气复合活化法改性石墨毡,并对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硅溶胶/热空气复合活化使石墨毡电极的亲液性增强、比表面积增大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m,Ho:YAG纳米粉体以及透明陶瓷,并对纳米粉体和透明陶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过了900℃煅烧后,纳米粉体已经形成了YAG晶相,在785~398 cm-1这一范围的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了平均颗粒尺寸分别为12、82和229 nm、Fe含量相同的Fe3+掺杂α-Al2O3颗粒,并对其晶胞参数、显微结构、禁带宽度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尺
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负载比例的银纳米线(Ag NW)@TiO2核壳复合结构光催化剂,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经煅烧后为Ag NWs和锐
采用无籽固相晶体生长法制备了铌酸钾钠基压电单晶,研究了晶体生长降温阶段的冷却速率对该单晶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降温速率有利于单晶的生长,易生长尺寸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