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它蕴含的思维形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弘扬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种责任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弘扬传统文化知识,从小就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文化;人文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段话说明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运用以及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还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一、提升内在传统文化素养
  新课程要求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扩展知识视野,终身学习是对全社会人的要求,对语文教师而言,要想教好语文课,并且要把传统文化寓于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博览群书,努力提升内在传统文化素养。
  二、语文课堂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一)语文课本是渗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辞兼美的文章,课本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要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比如:《将相和》《草船借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日月潭》让学生领略秀丽无比的自然风光;《北京的春节》《藏戏》等课文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1)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二)汉字中的传统文化色彩
  汉字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载体,是世界上唯一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的古老表意文字之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形、音、义无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从造字法感受汉字的特点。
  象形:独体造字法,属于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日、月、马、鱼、龟等。
  指事: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
  会意: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来,表达字义。
  2.汉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音义结合。这要归功于“形声”这一造字法,如“扌”是“手”,以“扌”为义符的字表示某种手部动作,以“青”为声旁的字基本上韵母为ing,指导学生系列化地掌握汉字,因形求义(声)、以义(声)索形,事半功倍。
  (三)诗、文结合,相得益彰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精品,可以充分运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的《示儿》等都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了解时代背景和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激情。
  2.热爱家乡的教育。如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字里行间深深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学习古人不管身在何处,都眷恋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励学生以家乡为荣,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3.亲情教育。如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学时,我们可抓住一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4.珍惜友情教育。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纯真的友情。
  (四)诵读经典,润物无声
  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提升。比如:一年级学生可背诵《弟子规》,二年级学生背诵《论语》,三年级背诵《大学》,高年级大致了解《孟子》《中庸》《老子》《庄子》等著作。比如前不久,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孩子说了一句让她倍感欣慰的话,孩子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并且每次吃饭前都会让长辈先入座、先动筷,懂得了什么是长幼有序,这就是优秀礼仪文化浸润孩子心灵的具体表现。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学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才能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使得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深厚、肥沃的土壤之中扎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张晓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课程改革后,很多教育实施策略都有所调整, 初中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调整,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能够益于学生树立三观,寓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十分符合课改的要求,因此,情感教育必将成为初中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然而实施情感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定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相结合,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来,通过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积累了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使小学生语文写作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写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尽管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许多学校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
背景与目的:  目前,内镜技术在临床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其临床应用优势越来越突出。电子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在国内外各综合医院普遍开展,成为目前外科胰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方法科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可以实现。  【关键词】个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
【摘要】现如今,很多高中学生都是在网络流行文化这一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和挑战。而要想使流行文化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形式,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优秀的流行文化引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更有利于提升整个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
【摘要】情感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构建语文教学的正常模式,教会学生树立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高雅的审美感和强烈的理智感,让语文课堂真正回归到正常的道路上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目的:炎症性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类型,目前治疗以局部神经阻滞和口服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为主,本研究拟在经典的福尔马林痛动物模型上应用鞘内长期置管注药法,评价鞘内阿米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