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高中党史教育 破解历史虚无主义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表现之一是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对我国青年思想造成了较大影响。2021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迫切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基于史实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党史教育;历史虚无主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要引领学生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不可否认,世界和信息的多元化,高中学生生存的环境复杂多变,盲目否定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为此,有必要在开展党史教育的过程中,破解历史虚无主义。
  一、认清网络时代的“历史普及”和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危害
  当今社会网络资讯发达,各类形式自媒体蓬勃发展,“历史普及”不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各类历史题材的网文、微博、影视剧和“架空小说”等充斥网络,让“历史研究”的门槛大大降低。在这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不乏有打着“重新解读历史”“新思维”等旗号,大肆鼓吹美化西方、贬低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民族形象的所谓“历史研究”成果。他们否定民族历史文化、否定民族传统精神,有的看似“有理有据”,却是完完全全的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有多重要?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其历史就是源流,就是命脉。否定党史国史,既是历史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然而,近年来,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这种思潮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以个人至上、功利主义等为基本价值诉求,丑化党的领袖、贬损革命英雄,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历史肆意加以歪曲和否定,妄图通过消解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历史依据来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和执政基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些错误思潮的影响下,所谓的“暴露史学”“翻案史学”“内幕史学”泛滥,用碎片化的事实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对唯物史观和中共党史的学术权威性构成挑战。
  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见其危害巨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就迫切需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师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教学、教研成果,用历史事实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二、明确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特点及对高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和特点
  1.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一是错误价值观念先行。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眼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的历史是错误的历史,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治上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他们甚至为此不惜虚构史实、制造谎言,栽赃污蔑、丑化虚无真实的历史。
  二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以所谓“考证”“还原”虚无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披着“如实还原、秉笔直书”的学术外衣,辩称其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还原史实。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用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即重视史实、史料的收集、挖掘和归整,作为虚无历史的手段。
  三是以所谓“重新认识”为名,丑化、诋毁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比如,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只抓一点或某些局部事实,以偏概全,或者无限放大其缺陷。此外,就是以所谓人之常识、常理、常情来污蔑特定历史事件、历史情境中英雄人物的超常行为,或者以今天的标准要求、评判英雄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中的思想和行为。
  2.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其主要特点有:
  其一,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其伟大成就。
  其二,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
  其三,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竭力否定近代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爱国的、革命的传统,把“自由主义”说成是最尊重人权的思想。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中生的消极影响
  现今高中生全部处于05后的年龄阶段,他们生在物资丰富、资讯发达的网络时代,具有自主性强、精力旺盛、爱好广泛、探索欲強等特点。正因如此,网络上的历史博文和文学作品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经过包装的历史虚无主义容易乘虚而入,使三观未全的高中生向往西方社会甚至旧社会、旧制度,从而对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否定。
  近年来,网络上爆出的“洁洁良事件”“季子越事件”中,当事人错误的三观与高中时期的思想变化不无关系。有的高中生升入大学后变本加厉,出现了身为预备党员却成为严重背离党的思想的“两面人”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社会隐患,必须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
  三、高效开展历史教学中的党史教育以破解历史虚无主义   高中党史教育,作为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关乎学生成年后的思想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开展好高中生的党史教育,就成了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统编历史教材真正落實了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了素质教育,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普通高中历史学科一线教师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资源。一线教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教学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表现在可将教材第一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著述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公告等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
  又如,现在的学生热衷民国题材的影视剧,并以此为延伸阅读较多的关于民国时期的网文史料,产生了对民国时代的“无限迷恋”,鼓吹“黄金十年”,甚至假设民国存续到现在会更好,矮化我党的建设成就。对此,教师可先肯定“黄金十年”的说法有一定合理性,然后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在所谓“黄金十年”中,带动经济数据高速增长的是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单纯轻工业;而在关系到国家根本的重工业领域,却少有建树,甚至被掌握在外国资本手中。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民国时期的钢产量一度跌到区区1000吨(2020年我国钢产量为26639.1万吨)。有人不禁哀叹:“纱布挡不住日寇的炮弹。”……抗战胜利后,民国时期经济并未因转入和平而有所好转,内有金圆券改革失败,外有《中美友好通商条约》带来的冲击,民族资本陷入危亡,百姓生活困苦。与之对应,我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发展经济,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如今,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上,我们更是顶住了压力,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上。相较两者的成就,不可同日而语。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感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领会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的本质要透过纷杂的表象来认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比如,随着“东北经济失速”成为网上热门话题,别有用心者开始鼓吹“日本人在满洲的建设成就”,通过网上传播“繁荣”的伪满时期城市街景,散布所谓“满洲国经济曾经亚洲第一”“日本人给东北带来了繁荣”等言论博眼球,借此攻击我党的建设事业,让个别学生产生歪曲的价值观、历史观。对此,历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
  第一,日本人并不是东北的建设者。早在清末,东北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开发,到张作霖时期,甚至获得“东方鲁尔”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东北重工业发展绝大部分并非承袭伪满时期,而是通过不断建设发展而来。
  第二,伪满从来不是中国人的“王道乐土”,所有在东北的中国人都忍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那时,普通中国人没有权利获得精粮,甚至无权在漂亮的大楼前驻足。
  第三,伪满的所谓“经济水平第一”并不是建立在扎实的建设水平上,其主体来源是不可持续性的灭绝式开采及牺牲社会伦理的黄赌毒产业。日本控制的伪满工业从来没生产过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艘炮艇。
  第四,日本临近战败之时,伪满经济也油尽灯枯,不但中国人饿殍遍地,日本人的特供生活也名存实亡。而在我党开发东北后,发展才是翻天覆地的: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成为全国粮食的重要基地;东北重工业迅速发展,曾经是全国重工业的半边天,即使在发展所谓“失速”的今天,依然为国家生产主力战舰、战机等国之重器,其发展速度依然高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与被吹捧的所谓日本建设成就而言,可谓云泥之别。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已经充分、反复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首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网络时代教学的新特点,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网络时代的高中生,身处多元信息环境,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取各类历史知识。如果教师与学生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学生会对教师的授课缺乏信服,认为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自己懂得更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这样的学生,一旦偏执于错误的历史观而不加以干预,他们只会越陷越深。因此,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应注意以历史课程为中心,广泛搜集相关信息,特别是热点信息,应用党的理论对其加以解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次,面对学生错误的历史观,教师应先耐心聆听,不要直接对其加以否认。处于思想叛逆期的青少年难以接受自己的想法被断然否定,如此不但不会帮助他们纠正历史思维上的谬误,反而可能起到相反作用。教师可耐心倾听,找到其观点来源并结合辩证法和科学理论进行解读,对其中有道理的部分予以肯定和保留,对于其中的错误思想,结合多方面理论和史实坚决予以纠正。
  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教育则是使学生能够用辩证思维和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党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等做出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较之中国历史的总历程是短暂的,但在推动中国发展的作用上却是巨大的。可以说,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发展必然,坚持从多维角度开展高中党史教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驱散学生认知道路上的历史虚无主义阴霾,这是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曾会,易博,何景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党史教育功能[J].学习月刊,2012(6).
  [3]马玉平.审辩思维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4]郑晓峰.试论时政热点与历史知识整合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5]顾春梅,周春生.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全面地理解人文主义概念[J].历史教学问题,2021(2).
  [6]付华敏.在常规历史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2019(1).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
谢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他始终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拍摄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
期刊
进行中共党史教学,教师需要明确主题并基于丰富的历史情境和适切的问题导向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既要以清晰的主线进行历史叙述,又需将中共党史置于一个宏大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中进行探析。同时,教师还需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革命精神和政治智慧,通过见人、见事、见情,有效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力行。
统编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于离学生生活较远,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让其受到思想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补充背景资料,降低阅读难度;立足语言文字,感受伟人形象;关注阅读方法,感悟革命精神。
据统计,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有四十余篇、初中学段有三十余篇课文融入了革命传统教育。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冼星海的《黄河颂》、吴伯箫的《灯笼》,等等。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意味深长,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呢?
我校是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基于这一定位,我们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立足实际问题探索开发课程的路径;借鉴先进的建学理念,构建了“五级金字塔型”足球课程体系;通过设计足球队队徽、球队Logo和队歌,丰富大课间以及课外活动,打造了具有足球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战略的有效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争取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学生热爱足
语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语法规则的使用,忽视语言交际情境;学生一味关注语法结构,忽视语法的意义和功能。其实,教师可以将语法的表意功能、语法结构、语法运用与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内化语法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语法规则”走向“动态的语法规范”。  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教材每个单元独立增设Grammar time板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风云变幻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广大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打牢“地基”的关键课程,其课堂理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多篇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期刊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这种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