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教语文课堂“秀”出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说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优质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活动单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就能起到如此效用。
  
  一、从“动”到“活”。培养学生“DIY”精神
  
  “活动单教学模式”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而“DIY”原意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是一种对个性的追求,是动手设计、塑造与自我的再现。能够充分培养人的发现、探究的精神。并且在"DIY"的过程中也一直与自主、合作相伴。这是对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心只读圣贤书,全心全意跟老师走的思想,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不愿动手、不勇于实践的思想的冲击。常规的“一言堂”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多人都抱怨没气氛,常常怎一个“死”字了得。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习惯了让人“喂”的学习方式,学生也懒得动了、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给学生的思想先杀杀毒。让学生自己去“要饭”。只有让学生先动起来。培养学生的"DIY"精神,在班级创设良好的"DIY"氛围。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最终促成一种“DIY”的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DIY"不只是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种放射个性光芒的乐趣,有挑战,有刺激,却时时处处与快乐同在。这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二、由“缄口”到“放言”。让学生成为CEO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有口难言。因此,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我们必须让学生放言。成为语文课堂的发言者。成为语文课堂的CEO(首席执行官),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话语权。怎样实现由“缄口”到“放言”的转变呢?我们认为,前提基础是学生应具有"DIY"的探索精神,然后采取“對话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对话,学会倾听与言说,逐渐形成“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的新型关系:通过生生对话,把学生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拉到课堂的中心地位,使语文课堂由死水般沉寂的静态回到勃勃生机的动态: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打破传统意义上教材是被理解、被记忆与被复述的对象的框框,让其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对话的另一个主体,促成学生与它的对话,在交流的行动体验中。主动建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思想。改变当前语文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现状:通过学生自我对话,形成学生同自己谈话的能力。使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对话中,学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的。总之,学生课堂CEO(首席执行官)地位的确立,大胆放言,乐于对话,勤于交流,彼此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与理性的撞击,对话者之间最终将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三、由“辩”到“变”,演绎超级“辩、辨、变”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数要么“灌”,要么“填”,形式单一,模式单向。其效果则多是高投入低产出,学生负担重却效益低。因此。在“活动单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取得话语权之后,在和谐对话交流中,组织语文课堂“DIY”。教师还应适时掀起一点波澜,即在对话中激起“辩”。因为“辩”能够使自己的现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辩”通常可以是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就某一问题的争辩。如我们在学习《报任安书》《渔父》这两篇文章时。就“司马迁和屈原面对生与死,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争辩。通过彼此间激烈的争辩,学生间达成了某些共识,但也保留了各自的分歧意见,较深刻地理解了上至孟子的舍生取义和下至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真谛,提高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意识,增强了分辨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就某一模块或专题开展班级辩论会。通过“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辩”,由口头辩论升华到理性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辨”即分辨能力;通过“辩”。由为学生创设情境到学生主动“进入情境”,最终由量变达到质变,实现由“辩”“辨”到“变”的飞跃。
  
  四、学会“变形”。让大家一起“秀”一把
  
  增强体验,构建情境,我行我“秀”。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熟知其音域,便能奏出美妙的乐曲。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的这根独特的琴弦。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其中的学习方式就有“活动体验”。且教材中也安排了很多与之相应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们一起“秀”一把。比如学习《雷雨》这一课,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表演。学生们为了能够演好。认真查阅了很多资料。精心揣摩人物形象,走进“雷雨”,融入角色;有更多的学生大胆创新,对《雷雨》进行了戏说;还有的学生为我们展现了《冒雨》现代版等等。通过“变形”,在角色互换中体验了翻身做主人的欣喜。在“秀”中感受到了创造、创新的愉悦。“变形”与我行我“秀”,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在的体验。促进了发现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构建了独具个性的活知识。
其他文献
一位伟人,能够让人们尊敬不已;一个眼神,能够让人们永远铭记;然而一片叶子,也能触动我的心灵,引起我的遐思。  深秋,我习惯于漫步在校园的小道,因为我喜欢坐在落满树叶的地上。那一层一层,一块一块,活像一床床金黄色的被子,坐在上面软绵绵的,给人以触觉的享受。每当此时,我总控制不住自己,总是熟悉的做着那一个动作——躺下。然后仰望从空中飘下的一片落叶。我痴迷于那一刹那,我偏爱于那一瞬间,但我似乎又觉得自己
期刊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
武汉市黄陂区委、区政府在全面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自身丰厚资源,摸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黄陂模式。”
(1)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及其与记忆等变化之间的关系。(2)方法 采用毒蕈碱(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建立与AD记忆障碍相似的小鼠模型,分别给予模型及对照组小鼠
体验式教学从“学”的方面可界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的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