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初,大陆开始启用穿越台湾海峡的M503北上航线及三条衔接航线。然而,对于这一合法民航线路安排,蔡当局却大为跳脚并大动作进行反制。这种不寻常的政治操作,在两岸“冷对抗”的大气候中,有着复杂的意涵与影响。
M503航线从酝酿到全面启用,经过了十年的曲折历程。早在2007年,大陆就计划在台湾海峡西侧划设新的国际民航航线,并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联合展开了航线设计与评估。国际民航组织(ICAO)很快予以核准并指定了代码为M503的航线,计划于2008年1月启用。M503航线位于大陆的上海飞行情报区,与之配套的三条衔接线W121、W122、W123,分别通往大陆的瑞安市、福州市、厦门市。但由于陈水扁当局通过美国对大陆施压,要求暂缓公布开设新航线,因此M503航线未立即启用。可是在同年于海峡靠近台湾一侧,陈水扁当局却片面开辟了一条与M503类似的L1航线。
此后,大陆每天往返长三角及珠三角的1200余个航班只能依靠已饱和的A470内陆航线,这给航班造成了严重壅塞和安全隐患。2014年,国际驾驶员协会联合会曾致函大陆,将A470航线定位为“黑五星”(极易堵塞),强烈敦促大陆开辟新的航线。大陆在2015年初公布将于3月启用M503航线。尽管马当局曾表态“大陆在家里划线,台湾无权置喙”,但绿营仍以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发起了连篇累牍的反对抗议。因此,两岸相关部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通过“小两会”展开技术性沟通,并于当年3月2日达成共识:大陆于3月4日启用M503南下航线,暂定航线向西移6海里,应急时向西偏航,不使用横向衔接航线。对此,岛内蓝绿阵营普遍表示满意,肯定了大陆这一安排。M503南下航线的启用暂时缓解了A470航线的压力,但随着近年来两岸航班的快速发展,台海空中走廊的拥挤现象需要得到进一步缓解,尤其是从东南亚地区经长三角北上的线路拥堵尤为严重。据统计,2017年香港到上海的航班平均正点率仅46%。在业界强烈呼吁下,中国民航局于2018年1月4日宣布启用M503北上和衔接航线。
但蔡当局却以大陆“破坏挑衅区域安全”为由,要求大陆停止行动并承担“严重后果”。蔡当局称,M503距离海峡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增加了台军防空压力和成本,极大地压缩了台湾防空纵深和预警时间。蔡还放话要暂缓批准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飞M503航线的台商春节加班机,扬言要“根据大陆善意决定是否砍定期航班”,使得东航、厦航176个春节加班机在遭卡关成定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取消。
国台办明确指出,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没有台湾的航点;大陆已与台湾通气并会保持技术性沟通,但并不需要台湾同意。可以说,在马当局承认“九二共识”的两岸关系较好时期,两岸“通气”有“协商一致”的意涵,但在蔡当局拒绝回应“一中问卷”、两岸缺乏政治互信基础和协商沟通渠道的情况下,“通气”也仅意味着知会。
这是因为,大陆启用M503航线具有充分法理与情理基础和完全自主权利。首先,大陆有完整的飞行安全保障安排。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月19日在答复台湾民航部门时指出,M503不是新航线,航线运行精度、安全性及可靠性均符合规范,运行技术措施和应急程序均已到位,是缓解上海飞行情报区空域拥堵的积极措施。该航线已经避开台湾飞金门、马祖两地的航线,两条衔接航线与金马航线最小侧向间隔分别是33千米和23千米,垂直高度各有1千米、3千米的差距,均远大于ICAO标准。具有20年飞行资历的台空军退役军官张逸文表示,大陆仅允许W122等衔接航线航班自M503由东向西飞入机场,同时西向飞离进入内陆;台湾雷达全面掌握相关空域和航班机型,“不会造成识别上的困扰”。
其次,启用M503航线是基于现有航线流量压力需要。台湾海峡虽属优质空域但利用率低,其南北两侧海岸线到达地域经济发达,长期存在交通需求与航空运力的矛盾。2015年后,M503南下航线启用并平稳运行,有效缓解了A470航线的拥堵状况,在提高航班的稳定性同时也增进了飞行安全。目前,M503航线使用者多为东北往西南方向的国际航班,每日有200多架次,包括美、日和东南亚国家的十多家航空公司和台湾五家航空公司。未来将有更多航班由A470航线转移到M503航线。
再者,大陆已充分照顾到台湾的安全关切。台湾担忧的除了“飞安”,还有“国安”。此次大陆完整启用M503航线后,绿营不断叫嚣大陆会以民航为掩护“侵台”,并借此试探突破第一島链。但事实上,参与协商的前马当局高官毛治国、李翔宙和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张百达等均客观指出,启用M503航线非但不与台湾演训空域重叠,更让这一空域由大陆军机活跃区域变为国际商用航线,大陆事实上采取了让步,客观上增加了台湾的“防空预警纵深”。一贯“亲台”的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也直言,M503单向线运行平稳,双向飞又怎会突增“风险”?更何况,除了单方面启用L1航线,台湾还有五个未向ICAO申报的“禁航区”。显然,蛮不讲理、霸道生事者不是大陆,而是台湾。
很显然,蔡当局连日来的高调“反制”,其背后有多重算计。然而蔡英文一再错估形势、火上浇油的恶果,并非其所能料及和控制的。
蔡英文的算计有四:其一,为自己挽回政治颜面。M503航线之所以令蔡英文难堪、跳脚,是因为大陆表明了不愿与其协商的“不留情面”的态度,蔡需要用叫价“找回场子”。因此,台陆委会主委张小月不断讨要“小两会共识”,是想浑水摸鱼,表明蔡当局“未改变马当局立场”,是大陆“违约”。其二,放出“无前提技术性协商”的空炮。无论是卡关台商春节包机,还是进一步放话要“根据大陆善意决定是否砍定期航班”,蔡当局做足“强硬”戏码,不过其醉翁之意并不在台面上的“飞安”或台商,而是以此为筹码,绕过“九二共识”寻求与大陆“协商”。所以,蔡英文才会说,“北京应该给台湾一些补偿”。其三,借此转嫁责任、博取主动。当然,蔡英文清楚,“九二共识”是两岸最大的共识,航线协商只是衍生品,她不可能在否认政治原则之时继承前任政治遗产;且大陆清晰掌握其“理念型台独”立场,绝无可能做出原则让步。因此,蔡的算计是,先提出与大陆“协商”,即使“协商”幻想破灭,也能以退为进、顺水推舟地转嫁“拒绝协商、没有善意”的责任,并通过转化对内、对外政治收益,争取在两岸博弈中的主动权。其四,转移执政压力。近一个月来,蔡英文因“新党事件”“劳基法修法”和党内“基本教义派”围攻而陷入内外交困,正需要这样一个两岸关系爆点来展现强硬姿态、巩固基本盘、挽救民望颓势,并为未来选举铺陈。
不过,蔡英文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招,虽然精明却并不高明,难免做成“赔本买卖”。
其一,蔡当局用台商当筹码不会“稳赚不赔”。台商春节加班机被取消,已经在岛内引发“漠视民权”的广泛批评。岛内主流民意已不掩对蔡当局政治操作的厌恶,其结果是蔡将再次承受被大陆“冷拒”的尴尬,以及岛内民众对其“两岸关系无能”的评价。其二,蔡当局“民航威胁国防”的谬论更暴露其做贼心虚的“台独”潜意识。如果蔡当局无分裂国家之心,又何必担心“民航突袭”?何必反复操练“反斩首”逃生演习?事实上,以大陆压倒性的实力优势和丰富的工具箱,并不需要借M503来“木马屠城”,这是弱势一方才会挖空心思采取的不对称战术。其三,蔡当局拿心向大陆的台商、台干、台生祭旗,为此不惜造成近10亿元新台币的损失,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蔡当局的疑虑,也加大了台商进一步逃离台湾岛的可能,有台商甚至喊出要在选举中“教训民进党”。
此外,台湾“预警空间”或将进一步被压缩。蔡当局抓住假想的“海峡中线”无理取闹,炒作M503“距离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且不说所谓“中线”以西最窄处仅有65公里、7.8公里并不算少,事实上台湾的金马航线早已横跨“中线”并深入上海情报区。这个并无法理支撑的“海峡中线”是1950年驻台美军为明哲保身而对台军所划的限制线,大陆从未予以承认,但以台海稳定为计也未刻意超越。在蔡当局大肆破坏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现状”之后,台单方面主张的“中线不过民航机”等“默契”早已是毛将焉附。随着两岸关系趋冷,解放军机舰绕台航行、贴近侦察或将成为新常态,大陆进一步压缩台湾“海空预警空间”并证伪“海峡中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M503航线的由来
M503航线从酝酿到全面启用,经过了十年的曲折历程。早在2007年,大陆就计划在台湾海峡西侧划设新的国际民航航线,并与美国等多国航空专家联合展开了航线设计与评估。国际民航组织(ICAO)很快予以核准并指定了代码为M503的航线,计划于2008年1月启用。M503航线位于大陆的上海飞行情报区,与之配套的三条衔接线W121、W122、W123,分别通往大陆的瑞安市、福州市、厦门市。但由于陈水扁当局通过美国对大陆施压,要求暂缓公布开设新航线,因此M503航线未立即启用。可是在同年于海峡靠近台湾一侧,陈水扁当局却片面开辟了一条与M503类似的L1航线。

此后,大陆每天往返长三角及珠三角的1200余个航班只能依靠已饱和的A470内陆航线,这给航班造成了严重壅塞和安全隐患。2014年,国际驾驶员协会联合会曾致函大陆,将A470航线定位为“黑五星”(极易堵塞),强烈敦促大陆开辟新的航线。大陆在2015年初公布将于3月启用M503航线。尽管马当局曾表态“大陆在家里划线,台湾无权置喙”,但绿营仍以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发起了连篇累牍的反对抗议。因此,两岸相关部门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通过“小两会”展开技术性沟通,并于当年3月2日达成共识:大陆于3月4日启用M503南下航线,暂定航线向西移6海里,应急时向西偏航,不使用横向衔接航线。对此,岛内蓝绿阵营普遍表示满意,肯定了大陆这一安排。M503南下航线的启用暂时缓解了A470航线的压力,但随着近年来两岸航班的快速发展,台海空中走廊的拥挤现象需要得到进一步缓解,尤其是从东南亚地区经长三角北上的线路拥堵尤为严重。据统计,2017年香港到上海的航班平均正点率仅46%。在业界强烈呼吁下,中国民航局于2018年1月4日宣布启用M503北上和衔接航线。
但蔡当局却以大陆“破坏挑衅区域安全”为由,要求大陆停止行动并承担“严重后果”。蔡当局称,M503距离海峡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增加了台军防空压力和成本,极大地压缩了台湾防空纵深和预警时间。蔡还放话要暂缓批准东方航空、厦门航空等飞M503航线的台商春节加班机,扬言要“根据大陆善意决定是否砍定期航班”,使得东航、厦航176个春节加班机在遭卡关成定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取消。
大陆完整启用M503航线合法、合理、合情
国台办明确指出,M503航线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没有台湾的航点;大陆已与台湾通气并会保持技术性沟通,但并不需要台湾同意。可以说,在马当局承认“九二共识”的两岸关系较好时期,两岸“通气”有“协商一致”的意涵,但在蔡当局拒绝回应“一中问卷”、两岸缺乏政治互信基础和协商沟通渠道的情况下,“通气”也仅意味着知会。
这是因为,大陆启用M503航线具有充分法理与情理基础和完全自主权利。首先,大陆有完整的飞行安全保障安排。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月19日在答复台湾民航部门时指出,M503不是新航线,航线运行精度、安全性及可靠性均符合规范,运行技术措施和应急程序均已到位,是缓解上海飞行情报区空域拥堵的积极措施。该航线已经避开台湾飞金门、马祖两地的航线,两条衔接航线与金马航线最小侧向间隔分别是33千米和23千米,垂直高度各有1千米、3千米的差距,均远大于ICAO标准。具有20年飞行资历的台空军退役军官张逸文表示,大陆仅允许W122等衔接航线航班自M503由东向西飞入机场,同时西向飞离进入内陆;台湾雷达全面掌握相关空域和航班机型,“不会造成识别上的困扰”。
其次,启用M503航线是基于现有航线流量压力需要。台湾海峡虽属优质空域但利用率低,其南北两侧海岸线到达地域经济发达,长期存在交通需求与航空运力的矛盾。2015年后,M503南下航线启用并平稳运行,有效缓解了A470航线的拥堵状况,在提高航班的稳定性同时也增进了飞行安全。目前,M503航线使用者多为东北往西南方向的国际航班,每日有200多架次,包括美、日和东南亚国家的十多家航空公司和台湾五家航空公司。未来将有更多航班由A470航线转移到M503航线。
再者,大陆已充分照顾到台湾的安全关切。台湾担忧的除了“飞安”,还有“国安”。此次大陆完整启用M503航线后,绿营不断叫嚣大陆会以民航为掩护“侵台”,并借此试探突破第一島链。但事实上,参与协商的前马当局高官毛治国、李翔宙和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张百达等均客观指出,启用M503航线非但不与台湾演训空域重叠,更让这一空域由大陆军机活跃区域变为国际商用航线,大陆事实上采取了让步,客观上增加了台湾的“防空预警纵深”。一贯“亲台”的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也直言,M503单向线运行平稳,双向飞又怎会突增“风险”?更何况,除了单方面启用L1航线,台湾还有五个未向ICAO申报的“禁航区”。显然,蛮不讲理、霸道生事者不是大陆,而是台湾。
蔡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
很显然,蔡当局连日来的高调“反制”,其背后有多重算计。然而蔡英文一再错估形势、火上浇油的恶果,并非其所能料及和控制的。
蔡英文的算计有四:其一,为自己挽回政治颜面。M503航线之所以令蔡英文难堪、跳脚,是因为大陆表明了不愿与其协商的“不留情面”的态度,蔡需要用叫价“找回场子”。因此,台陆委会主委张小月不断讨要“小两会共识”,是想浑水摸鱼,表明蔡当局“未改变马当局立场”,是大陆“违约”。其二,放出“无前提技术性协商”的空炮。无论是卡关台商春节包机,还是进一步放话要“根据大陆善意决定是否砍定期航班”,蔡当局做足“强硬”戏码,不过其醉翁之意并不在台面上的“飞安”或台商,而是以此为筹码,绕过“九二共识”寻求与大陆“协商”。所以,蔡英文才会说,“北京应该给台湾一些补偿”。其三,借此转嫁责任、博取主动。当然,蔡英文清楚,“九二共识”是两岸最大的共识,航线协商只是衍生品,她不可能在否认政治原则之时继承前任政治遗产;且大陆清晰掌握其“理念型台独”立场,绝无可能做出原则让步。因此,蔡的算计是,先提出与大陆“协商”,即使“协商”幻想破灭,也能以退为进、顺水推舟地转嫁“拒绝协商、没有善意”的责任,并通过转化对内、对外政治收益,争取在两岸博弈中的主动权。其四,转移执政压力。近一个月来,蔡英文因“新党事件”“劳基法修法”和党内“基本教义派”围攻而陷入内外交困,正需要这样一个两岸关系爆点来展现强硬姿态、巩固基本盘、挽救民望颓势,并为未来选举铺陈。
不过,蔡英文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招,虽然精明却并不高明,难免做成“赔本买卖”。
其一,蔡当局用台商当筹码不会“稳赚不赔”。台商春节加班机被取消,已经在岛内引发“漠视民权”的广泛批评。岛内主流民意已不掩对蔡当局政治操作的厌恶,其结果是蔡将再次承受被大陆“冷拒”的尴尬,以及岛内民众对其“两岸关系无能”的评价。其二,蔡当局“民航威胁国防”的谬论更暴露其做贼心虚的“台独”潜意识。如果蔡当局无分裂国家之心,又何必担心“民航突袭”?何必反复操练“反斩首”逃生演习?事实上,以大陆压倒性的实力优势和丰富的工具箱,并不需要借M503来“木马屠城”,这是弱势一方才会挖空心思采取的不对称战术。其三,蔡当局拿心向大陆的台商、台干、台生祭旗,为此不惜造成近10亿元新台币的损失,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蔡当局的疑虑,也加大了台商进一步逃离台湾岛的可能,有台商甚至喊出要在选举中“教训民进党”。
此外,台湾“预警空间”或将进一步被压缩。蔡当局抓住假想的“海峡中线”无理取闹,炒作M503“距离中线最近只有7.8公里”。且不说所谓“中线”以西最窄处仅有65公里、7.8公里并不算少,事实上台湾的金马航线早已横跨“中线”并深入上海情报区。这个并无法理支撑的“海峡中线”是1950年驻台美军为明哲保身而对台军所划的限制线,大陆从未予以承认,但以台海稳定为计也未刻意超越。在蔡当局大肆破坏以“九二共识”为基础的“现状”之后,台单方面主张的“中线不过民航机”等“默契”早已是毛将焉附。随着两岸关系趋冷,解放军机舰绕台航行、贴近侦察或将成为新常态,大陆进一步压缩台湾“海空预警空间”并证伪“海峡中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