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蕴涵的人文情怀(二)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饺子亦是定情物
  春节前夕,老同学聚会,宴席上来一盘饺子时,笔者的一位高中同学触景生情,說他如今有着一个贤慧的妻子,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段美妙的爱情,就缘于饺子。请听他的讲述——
  
  1987年再次高考名落孙山之后,我失落地到异地去复习功课,我只是想换一个环境,调整一下心情,为自己来年的再次冲刺做精神的放松和充分的准备。那是邻省的一个小城,食物方面面食很多,但很多的是面条和馒头以及馅饼。我和几个住校的同学在学校的食堂与几个教师一起吃。食物的好坏对于我来说已经麻木了,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每天都能吃饱,有精力看书就够了。那天去食堂,一边默记着一个很难的世界地理名词解释,一边不在意地扫了一眼写食谱的小黑板。只见上面用歪歪扭扭的用粉笔写着:扁食、炒面条。
  轮到我买饭的时候,我随口说:“来两张扁食。”卖饭的大师傅惊愕地看了我一眼,笑了,道:“书呆子,扁食是饺子”。我这才从那个地理名词中缓过神儿来,嗫嚅道:“哦,哦,我以为是烙饼呢。”那天我吃了足有500 g饺子,虽不算可口,却是到那个小城两个月之后吃的第一顿饺子。并且我生平第一次知道这里人们把饺子叫做“扁食”。
  快过国庆节的时候,我在那个城市的表姐要带孩子到南方去探亲,要我去看家门。我很高兴,因为在那里我就可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了。我买了许多挂面,几棵白菜,一瓶酱油,也买了十几只鸡蛋,因为我觉得自己需要补补脑子。饭菜就是这样上顿挂面下顿挂面地对付,但我觉得很惬意,因为可以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看书,看到夜里几点也没有人干扰。
  国庆节放假,学校里的食堂不开火了,学生也都放假回了家,我的吃饭问题就更依靠那挂面了。国庆节当天,我吃了面条,拿本书到阳台上,边看书,边仰望着静穆的天空里一轮初升的月亮。心里不由得有几丝凄凉的感觉,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想起了亲人,心头一缩,似乎眼眶也酸了起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正在我有些悲伤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我疑心是在敲对门家的门,依然对着天空发呆。“笃、笃、笃”,我听清了,确实有人在敲我的房门。
  开门看时,只见我们同在一个复习班里的一个女生手里拎个饭盒,见了我很友好地笑了笑:“我还以为你不在家呢。我家其实就在你表姐家的对面楼上。我家包了饺子,我就给你送来尝一尝,今天过节了啊。”
  我感动得有点想哭,但又实在不好意思。慌忙地让她进屋,让坐,倒上开水。她说:“别忙乎了,快趁热吃吧。”
  我坐下来狼吞虎咽,好久没吃到这么可口的饺子了。吃了几个,抬头看了她一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也笑了,说:“我不看你吃了,你开学把饭盒给我带学校就行,祝你节日快乐吧。”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我边吃饺子,边体会着这意外的温暖,在这样的日子里,在这样一个人地两生的城市里,还有人能想到一个离家千里的我,真是一大幸事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回报她对我的关爱与怜惜。也许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原本成绩不太好,可是,经过努力,我终于和她一块考上了河南财经学院。领到通知书那天,我们热烈拥吻,久久不愿分开,后来水到渠成,大学毕业后便组成幸福的家庭。
  成家之后,因为工作需要,我也是天南地北地跑,可以说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吃遍了各地的美食珍馐,然而,我最衷情的还是妻子做的饺子。如今我们夫妻高兴时吃饺子,生气时也要吃饺子,一顿饺子下来,昔日的温暖萦绕心间,所有的不如意,所有的郁闷与纠结便烟消云散,我们情感弥笃,这都多亏了饺子。不是有句名诗嘛,叫作“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但是,我要说的是:“饺子寄真情,情缘堪珍惜。”
  饺子是母爱象征
  除了喜食饺子,笔者最看重家庭团圆,因而也最看重饺子。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你看,剁肉的,和面的,择菜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火的,各有分工,人人都能帮上忙,个个都能露一手。包出的饺子也是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用我爷爷的话讲,叫做“从爷爷辈儿到孙子辈儿的都齐了。”全家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也哉!饺子寄托团圆的涵蕴,寄托着家和万事兴的美好祝愿。
  笔者从小领略母亲挚爱真情,就源于饺子。我们兄弟姐妹多,无论是读书还是外出谋生都比较敬业上进,母亲对我们既依依不舍又寄予厚望。无以表达,母亲只好变着法儿给我们做好吃的。因此,秋天到了,也意味着儿子的暑假就要结束了。每到这个时候,正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她要为每个即将离家的孩子包上一顿可口的饺子。
  母亲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出门的饺子回家面”,也就是依仗这句俗话,母亲的饺子或者面便成了家中不成文的“规定”,多少年来,无论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出门,之前总要吃上她包的饺子。时光荏苒,随着我们一个个长大,到不同的地方去上学,每个孩子的迎来送往就成了她的主要工作。每次看到母亲操劳的身影,总是心疼不已,总想找个理由让他歇歇,但没有一次成功过,执拗的母亲在这个问题上超执着,执着得让我们心存感动和不安。
  母亲的饺子是非常精心的,她熟知家里每个人的口味喜好。在这个70多岁老人的脑子里,哪个孩子不吃羊肉、哪个孩子喜欢吃韭菜馅的、哪个孩子口味要轻淡……她都了如指掌。哪个孩子不喜欢吃姜,她会耐心地把姜剁得极烂,挤出汁而不用现成的姜粉,说是买来的姜粉没有味道,这样做出来的饺子才会好吃;哪个孩子喜欢吃素馅的,她会把几种蔬菜掺和到一块,精心调制,吃起来味道一样鲜美;如果我们都凑齐了,各种口味不同,她会乐此不疲地做上几种馅,满足每个人的口味,让我们都吃得香香饱饱、舒舒服服。记得最多的一次母亲做了三种不同的饺子馅,一种是猪肉香菇、一种是牛肉大葱,还有一种是鸡蛋西葫芦素馅,那顿饺子,花了母亲整整一天的时间。
  每次吃饺子,母亲都会倾注很多的心思和功夫,我知道,她这是把自己对孩子们的牵挂和祝福全都掺到馅子里。她说,饺子就是小“元宝”,寓意着富贵和健康,孩子们吃了,她的心就踏实了。
  虽说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参加工作,生活条件早已天翻地覆,对饺子不再那么过于留恋了。可是,每次吃饺子仍是母亲最兴奋的时刻,提前几天,她就开始盘算吃什么馅,然后跟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打电话征求意见,其实,她真正的目地是提醒我们那天一定要来吃饺子。每次做饺子母亲都是早上早早赶到市场,把需要的材料全部买回来,然后精心调好馅子,把面和好,等我们过去了一块儿包。我们深知母亲的心思,到那天总是尽量聚齐。各家到齐后,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负责包,孩子们则凑到一起疯闹着,喊叫着,欢声笑语,让一向平静的小院儿欢腾一天,而母亲这时候,会把所有内涵全部写在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真的是:好吃不过饺子!当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时,全家围坐在一起,一顿快乐、祥和的饺子宴开始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要问好不好吃?当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吃时,母亲幸福得一脸得意。
  饺子,这个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品,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家常饭,然而对母亲来说,它就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和心愿,她矢志不移地坚信,她的孩子出门前吃上她亲手包的饺子,一定会安康、幸福!
  吃过无数次的饺子,每每吃到母亲包的饺子,总有一番心绪涌上心头,母亲的饺子,是我一生的挚爱,即使仙桃龙肉也无可替代!
  (全文完)
其他文献
1. 海底捞——张勇  不论是什么好的创意、服务,都要与品牌能够结合上。不能让消费者只记住了你的服务,想不起来你的品牌。口碑营销的成功传播源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真的有保障的。  2.外婆家——Uncle吴  外婆家提出了“永远100”的红字方针:控数量、调品质、比数据、扬品牌。将“品牌比数量重要的思维”上升到战略高度,应该是2016年乃至未来,餐饮业者需要确立的一种战略思维。  3. 华怀庆——华
秀色可餐的美食总能诱惑人的胃口,让人爱不释手、吃不绝口。历史上,偏偏就有一些名人不幸死于美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诗人孟浩然:死于查头鳊  公元741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孟浩然此时患有痈疽,虽然病将痊愈,但郎中嘱咐不可吃鱼鲜,要忌口。  孟浩然与王昌龄、王维、李白都是好友。老友相聚,孟浩然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宾客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
锅盖面,又称伙面、小刀面,是江苏镇江的特色传统美食,被称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    锅盖面以色重料足偏碱为特色,显著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是在面锅里加一小锅盖,水滚汤沸之时锅盖浮于面上,捞面时先拨开面盖,舀出少许面汤装碗,然后在盖底料上浇头,一气呵成。锅盖面的精髓在于店家所支的面锅,铁锅和锅盖都有讲究。锅要足够大且年头长,陈年老锅才能下出真正有味道的面,而锅盖又不似一般炒锅的盖,一定要用老杉木制作,
“鸡髓笋”,这道菜你听说过吗?你见过吗?你吃过吗?《红楼梦》里就有这种菜(第七十五回),曾经请教过不少厨师,少有知道“鸡髓笋”的制作方法。清代却是高贵的“名菜”。  鸳鸯是贾母的大丫环,负责贾母的饮食起居,见多识广。指着那几样菜道:“这一碗是鸡髓笋,是外头老爷送上来的。”外头老爷指的是王子腾,凤姐的父亲,是京营节度使高官。送的“鸡髓笋”,可想而知是多么高级菜肴。贾母尝后,把各种菜送人,是分等级的。
玉兰花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玉兰的花,又名白玉兰、玉堂春、应春花等。玉兰花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酸、丁香油酚,还含有木兰花碱、油酸、维生素A、生物碱、芦丁等成分。  玉兰花性味辛、温,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玉兰花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镇痛、镇静作用,并能收缩鼻黏膜血管。非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物,静脉注射或口服均有
看人下菜碟,一般也做“看人下菜碟儿”“看人下菜”,或者“见人下菜碟儿”。亦俗称“看人下菜”,是句北方俗话(俚语)。看人,根据不同的人;下菜,是把做好的菜端来放在桌子上;一般都是用此话的引申义,比喻不能一视同仁、待人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因此,投机取巧,差异化待人,搞亲亲疏疏,对人不能一视同仁的做法叫“看人下菜碟”。比如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
油炸糕——!油炸糕——!又香又甜的油炸糕来!  这是都市的小贩子,手里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的声音。当吃惯油炸糕的大人孩子们听到这熟悉而又甜美的叫声时自然走出屋来,到小车旁买回几个充饥或解馋。  油炸糕,以发酵的黄米面团包裹馅料后放在热油锅中炸制出来的,是一款非常具有关东民间传统特色的黏食之一。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制作和食用,它始终以色泽金红,质感黏糯,口味香甜而深受人们喜爱。这里且不说早年油炸糕在人们饮食
日常饮食中哪些主食是营养冠军?符合什么标准才算得上是“好”主食?吃主食又有什么原则呢?笔者向您介绍如下。一、哪些主食是营养冠军  蛋白质含量第一——燕麦。燕麦中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物中是最高的,并且其氨基酸构成和消化吸收率也较高。除了这个优势外,燕麦还富含具有调控血糖和血脂功用的β葡聚糖。燕麦能够用来煮粥或做成燕麦饭。  胡萝卜素含量第一——红薯。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有保护视力、防止夜盲
饭局在中国,也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经常混迹于何类饭局,几乎便可以洞悉其兴趣、爱好、财富、身份、地位。有识之士往往能透过饭局见微知著,识人用人,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    饭局是识人用人最佳场所  有的人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  
打糕,是朝鲜族人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因为它是将糯米饭放到槽子(或其他物件)里(上)用木槌捶打制成而故名。在关东,朝鲜族人不在少数。就吉林省而言,大范围说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还有朝鲜族自治县等,小范围讲,关东很多地区都有朝鲜族人居住。正因为这样,当我们向读者介绍关东民间传统特色粘食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打糕。  朝鲜族人喜食打糕的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朝鲜族就有文献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