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的应用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化是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能有效提升机械装备的整体性能。本文在阐述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技术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就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要点展开分析,并指出智能化技术在机械装备制造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期望能实现机械装备制造与智能化技术的有效融合,继而提升装备性能优势,促进机械制造产业的有序发展。
  Abstract: Intelligence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Based on the valu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oints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It is expected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the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equipment and promot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關键词: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
  Key words: mechanical equipment;manufacture;intellect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6-0161-02
  0  引言
  工业4.0背景下,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机械、电子等多个行业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以此来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智能化技术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现的关键技术,其对于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乃至整个工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1]。
  1  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智能化技术对于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方面,现代工业生产模式下,机械装备制造多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一定的自动化特征。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机械装备制造生产过程及装备本身上的应用逐渐增多,这不仅提升了机械装备制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机械装备自身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机械装备的支撑下,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即机械产品自身的智能化程度提升,这有效地满足了现代工业精细化上生产的需要,促进了工业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  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的应用要点
  2.1 集成化与模块化
  机械装配制造中,智能化技术的渗透融合使得机械装备本身出现了集成化、模块化的特征。从装备制造过程来看,现代工业体系下,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专用集成电路在机械装备制造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如CPU、FPGA、CPLD等,这些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其使得机械装备制造领域中的智能化水平呈现出跨越式提升。另外在集成化与模块化技术的支撑下,集成电路的密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装备体量持续减小,同时其保证了装备的可靠性与性能。经集成化、模块化技术实现机械装配各单元连接,可在CPU、PLC、通信系统、存储器等单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装备的自动化控制,继而满足各种工业生产任务的要求[2]。
  2.2 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机械装备智能化制造及智能化机械装备应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械装备制造股从中,基于互联网技术应用,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装备连接起来,从而达到数据信息共享的作用。现阶段,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中,网络技术在机械装备设计、运输、生产、销售等环节均有广泛应用,其有效地提升了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有效地推动了机械装备产品的创新。
  2.3 柔性化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装备制造形式,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对于柔性化技术的应用要求不断提升。柔性制造系统包含了加工、物流、信息流三个子系统,其能在系统结构、人员组织控制优化的基础上,对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内容进行深化改革,这样整个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地适应,继而在降低生产损的基础上,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经营效益。在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应用中,同样需深化柔性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人员、系统方案、装备等要素的系统控制,以此来使得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迈向更高层次。   2.4 绿色化技术
  实现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的目的在于减少装配制造生产中的能耗,实现机械装配制造质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现阶段,我国机械装配制造领域尚存在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故而应注重绿色化技术的融合应用。在机械装配制造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还应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工业、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等手段,降低机械装备制作中的环境污染,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此來促进机械装备制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  机械装备制造中智能化的应用实践
  3.1 项目概况
  天然砂是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社会基础建设对于天然砂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这使得天然砂石存量日渐减少,并且天然砂在使用中存在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基于此,采用机制砂取代天然砂成为现代基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机制砂的制取存在一定难度,需进行机制砂制取装备的系统创新。本司于2020开展绿色环保、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该项目设计生产PSFL系列高效、高品质立轴制砂整形机(见图1)有效地提升了机制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促进了机械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发展。
  3.2 机制砂应用制取装备制造现状
  据统计,我国每年砂石骨料用量达200亿t,这些砂石骨料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市场需求量极大。河道采砂和机制砂是砂石骨料的两种基本来看,其中河道采砂造不仅会造成砂石资源枯竭,而且容易造成水源污染、河堤溃坝问题,基于此,基础设施领域越来越倾向于质量稳定的高品质机制砂。
  相比于天然砂材料,机制砂质量稳定、颗粒级配合理,其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我国,年新建建筑面积多达20亿平方米,这对于高品质机制砂的制取提出了较高要求,有必要进行制砂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的全面创新。现阶段,机制砂破碎方式在机制砂制取中得的应用较多,采用该工艺,能有效保证物料级配和粒型,提升机制砂的质量。从机制砂破碎过程来看,除高频电脉冲破碎、高压水枪喷射破碎技术外,激光破碎、机械破碎等在岩石破碎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就目前而言,机械破碎在机制砂制取中的应用较多,常见的破损机器不仅包含立轴反击式破碎机、可逆反击式破碎机,而且涉及锤式破碎机等装备的应用,这些装备处理能力保持在100t/h,而功率在200-400kW,此外进料的粒度多保持在30mm业内,在机制砂制取中,这些装备功耗大,不适用不同规格料的处理。且现阶段的机械破碎多采用湿法工艺,这种生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处理,生产给用高,环境污染较为明显。基于此,干法生产是未来机制砂生产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3.3 PSFL系列立轴制砂整形机
  工业制砂生产过程,机制砂破碎方式、机制砂的筛分环节是一定向机制砂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中,其中破碎方式属于制砂级配的内在因素,而筛分环节属是决定颗粒级配的外在因素,绿色环保、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实践中,本司设计PSFL系列立轴制砂整形机,其中研制的立轴双反击破碎机不仅具有破碎比大、节能降耗大的特点,而且破损机制砂的粒型好、粒径模数均匀连续级配好,此外装备耐磨件寿命长、破碎物料范围宽,且具有调节维修方便的特征,有效地满足了《GB/T14684-2011建设用砂》的标准要求。
  本项目研制的立轴反击式破碎机整体性能如表1所示。相比于传统的机制砂生产装备,该装备生产应用中融合使用了集成化与模块化技术,并在网络上技术下进行装备控制和柔性化管理,并在机制砂制作中考虑生态效益,有效地提升了机制砂机械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保证了机制砂的生产质量。
  从立轴反击式破碎机生产机制砂品质来看,本司设计生产的PSFL系列高效、高品质立轴制砂整形机具有以下优势:其一,本装备降低了每立方混凝土综合成本,破碎比大,达20:1,能耗控制作用突出,生态效益好。其二,所生产机制砂材料突出,其中骨料颗粒呈多棱形接近圆形,且粒径在0.15~4.75mm之间,连续级配好,将其用于混凝凝土生产后,能有效提升混凝凝土流动性和品质。其三,对于石粉量量控制的控制效果较高,且在生产中,通过优选机分选,可满足多级配、多用途混凝土骨料的需求。其四,本装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控制,且从生产过程来看,其具有耐磨性好,性价比高的特点,实验表明,每付耐磨件可破碎石灰石30~40万吨,有效地满足了新时期机制高效化、高品质和智能化生产需要。
  4  结语
  机械装备制造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机械装备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价值,并在机械装备制造现的基础上,深化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提升机械装备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机械装备整体性能,促进现代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鑫龙,崔世超,焦可如,等.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9,293(5):122-124.
  [2]张永波.智能化质量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20(4):227.
  [3]张珂.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9(9):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内燃机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内燃机实现碳减排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短期内,提高热效率是内燃机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措施;中长期,使用零碳或碳中性燃料,内燃机可实现零碳排放。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关键技术包括先进燃烧技术、智能可变技术、低摩擦技术。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燃料内燃机包括氢燃料内燃机技术、氨燃料内燃机技术、生物质燃料内燃机技术。内燃机技术及燃料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内燃机获得长久
摘要:随着经济和航运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船舶的动力要求越来越高。船舶动力装置作为船舶的心脏,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着船舶的推进性能与质量。本文基于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性,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历史、现状进行论述,并对船舶动力装置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化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ody of world shipping and all kinds of off
摘要:为了能够促进电动汽车更好的发展,本文对电动汽车轮胎配件技术创新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电动汽车轮胎配件技术创新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注重电动汽车轮胎的安全性能、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提升轮胎里程数、利用科学技术创新轮胎新产品、推出第二代电动汽车轮胎等创新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动汽车;轮胎配件;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
摘要:机械制造业规模不断拓展,高投入、低科技和低收益的大工厂粗放式生产模式由于其低端产能过剩,在产业升级重组的社会大背景下,面临产能压缩,发展陷入困境。绿色制造理念越发受到社会推崇,传统生产方式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使得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加剧。可持续性机械制造在继承绿色制造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以科技创新、人才优先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才素质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手段,推动企业转型升
摘要:由于能源与环境的压力,近些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伴随着大规模技术设施的投入使用,中国内部市场正在从化石燃料向清洁燃料转型。新能源汽车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一个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本文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简略概述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及相关问题进行扼要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
摘要: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急需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托新能源汽車专业,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究了校企合作的多种模式,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金属铝质轻、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与导热性,是最重要的汽车制造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汽车车身骨架、发动机、保险杠、车轮、电池系统、各类零部件等,助推汽车向着轻量化、低能耗、高性能发展。本文以铝材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铝材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Abstract: Metal aluminum is light, has good ductility, electrical c
在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中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测量误差,由于测量误差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应加强误差控制,保证测量结果准确与真实。本文主要针对基于LabVIEW自动测试系统的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及优化。首先对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进行介绍,并对基于LabVIEW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及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对自动测试系统随机误差及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优化措施。最后以轨道交通装备基地现场测
摘要:为拓展海外市场,在现有左舵车型基础上进行右舵车型开发,为了控制零件成本、模具成本和开发费投入,实现经济性最优,本文根据新开发零件特点,通过小批量钣金零件多方案选择,综合考虑了某车型小批量项目的产量,并运用多方案经济性分析和比较,最终挑选出最优方案,相比较于备选方案,成本优化了37.34万元,满足了成本目标,为后续新车型的开发做了充足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Abstract: To expand
摘要:本文主要对新能源汽车空调智能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具体由系统的各检测模块向PLC反馈收集到的车内、外包括温度及空气质量在内的相关数据信息,由PLC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逻辑判断,并据此通过驱动控制机构实现空调空气循环模式的转换及车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实现了对汽车空调循环系统的智能控制过程,在降低空调能耗的同时减轻驾驶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提升了驾驶过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空气循环模式;智能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