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城之春》的生命意识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yu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小城之春》是由著名导演费穆所执导的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独具中国传统美学特色的,反映中国传统婚姻价值观的电影。从中国传统儒释道美学理论入手,对该影片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揭示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儒家中庸伦理价值观,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对男女爱情婚姻的束缚,以及道禅美学对影片所要表达的宗旨及所要表现的生命意识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城之春;中庸;生命意识;道禅美学;静寂;枯槁荒寒
  电影《小城之春》是于1948年上映,由中国著名诗人导演费穆所执导的一部带有唯美色彩的爱情电影。该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具有里程碑价值和意义的、独具中国传统美学色彩的影片。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对该影片进行分析和梳理,以探析由影片的拍摄艺术和技巧所传达出的中国传统生命美学意识及伦理价值观。
  一、导演的中庸思想在影片中的呈现
  中庸思想是儒家的哲学理念,它讲究处理问题坚持不偏不倚、不激不厉、不走极端的原则,在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求比较适中的解决方案,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恰到好处,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像温润的玉一样。在影片中,长期浸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导演费穆将中庸的理念深入贯彻到了影片的人物性格的刻画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中。
  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影片中的戴礼言是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传统守旧,始终眷恋着曾经的荣华富贵,对未来没有信心。但我们同时看到,戴礼言虽然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继承者,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他还是顾全大局,为了不拖累妻子玉纹与志忱过上幸福生活,自己甘愿服药自尽。玉纹和志忱都是奉行自由恋爱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所以当旧日情人志忱到来后,玉纹那久已沉寂的心灵重获新生,要坚定地与志忱远走高飞。然而,在剧情的中后段,志忱受传统封建礼教束缚的守旧的一面就展示出来了,他为了不破坏老朋友的家庭,维护自己的君子形象,他一开始对玉纹的热血沸腾慢慢冷却下来。而生性善良的玉纹被丈夫服药自尽的举动所感动,对丈夫有了新的认识,最终也没有做出抛弃丈夫与志忱比翼双飞的决定。可见导演费穆秉持了中庸、折衷的思想,对剧情发展进行了“软着陆”的处理,没有出现激厉的结局。
  二、玉纹婚姻悲剧的原因
  ——中国传统封建伦理道德对“情”的不容
  爱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是人性最原始、最本能的流露。千百年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发乎情、止乎礼义”理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主导地位的法的体系就像已经做好的“模子”,将每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男男女女教育塑造成伦理道德规范(即“模子”)所需要的形状,使无数的男男女女在精神上渴求爱情的同时,又不敢越雷池半步,必须做到“克己复礼”“以礼节情”。人们对爱情的渴求及在现实生活中对“礼”的无奈屈服,一方面使人们内心产生无比的痛苦悲情;另一方面,自己因把持住了这悲情,把情固定在心的一角,从而使礼在社会中的神圣性得到了维护。这套法的理念是中国封建王朝为了延续自己的统治而强加给人们的,它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个想爱不能爱的爱情悲剧。这就是中国爱情悲剧的文化精神,这是保存型文化的必然要求[1]。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能够绵延数千年而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统伦理道德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在该影片中,我们看到玉纹就是一个在传统礼教思想熏陶下成长的女子,她虽然与志忱相爱,但由于家庭的反对和独断,嫁给了她不喜欢,但在当时看来门当户对的戴礼言。由此,对于一个妙龄女子而言,她是孤寂的、无助的,因此她内心深埋着对真爱的向往和渴求。影片开始的一段畫外音把外表平静柔顺的玉纹春潮澎湃的内心毫不掩饰地展示了出来。尤其是当春日来临,她的内心就萌动着压抑不住的少女思春的情愫,因此志忱在某一天不经意的出现便使玉纹原本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的生活充满了春的气息,使她原本即将熄灭的少女思春的火苗迅速复燃,并成为熊熊烈火,一发不可收拾。然而深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封建道德规范却又时时把她往后拉,她和志忱都没有将这份炽热的感情表露出来。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玉纹和志忱之间一系列的肢体语言看出来:比如在春意盎然的城墙上,俩人时而牵手,时而玉纹又放手跑开。在戴礼言家里,玉纹和志忱之间缠绵绯恻、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默默的情感交流也充分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犹豫、痛苦、徘徊、踌躇不定的心态。所有这些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都充分刻画了受爱情的促动,又受礼的制约的男女双方的进退两难之境。心中所爱之人就在眼前,而自己却不能如愿和他在一起,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玉纹只有通过喝酒买醉来获得暂时的发泄和灵魂的释放[2]。最终志忱也不得不克制住自己的情感、服从理智的安排,打消与玉纹复合的念头。这就是受中国封建传统思想长久浸染的人们在面对爱情和婚姻两难困境的标准处理模式,它保全了封建制度的合法性和“礼”的神圣性,但又始终没能使社会的发展跳出这个固定的模式和窠臼,发生任何质的改变。
  三、道禅生命美学
  理念在影片创作中的体现
  道禅美学是中国本土哲学美学理论,它是由中国道家哲学与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结合,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发展和催生出来的符合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制度和人文理念的美学思想。道禅哲学尤其是南宗禅讲求平常心即道,其美学理念包括静寂、体验性、寂寥、萧瑟荒寒、当下、永恒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影片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一)“静”的意境的营造
  纵观全片,该影片最大的特点是“静”,让人感觉剧中人仿佛是从遥远的历史时空穿越而来,静寂的世界给人以历史纵深感及脱离尘世的感觉,具有超越性和永恒性,同时展示了世界的真实性。但“静”又不是绝对的安静,而是以静观动、动静相宜[3]257-258。我们可以看到剧中寥寥数人的活动打破了这太古般的静寂,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荒寒静寂意境的营造似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鸟鸣山更幽”——在近于死寂的画面中,忽然有极微小的物象点醒,一声蛙跃、一声鸟鸣,使沉默中响起了惊雷,在瞬间洞见永恒[4]。这是传统道禅哲学所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通则[3]343。通过对整体“静”的氛围的营造,使当下和历史、瞬间和永恒相互观照,当下即永恒,当下的存在就是主宰中国社会数千年的传统伦理道德在此刻的体现,是历史的缩影。导演旨在告诉我们:剧中故事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只要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的质的改变,类似的故事将会继续延续下去。   (二)萧瑟荒寒的审美意趣
  中国艺术追求的是生机勃勃的“活意”,其中包含中国人深沉的生命感受。与儒家哲学不同的是,中国道禅哲学艺术并不通过醉心于活泼泼的景物描写来探寻活意,而更喜欢到枯朽、怪拙中去寻找活意的寄托物,追求枯槁之美及荒寒的境界。枯槁与荒寒给人以无生命之感,但生命的低点又孕育着希望,荒寒之境蕴含永恒的追求。就像《周易》中“枯杨生华”的意象一样,于沉寂中跃起,在枯木中看出“春意”,即活泼泼的生命精神。就像在中国盆景艺术中,常常是几片嫩绿鹅黄的叶,与苍老虬曲的古枝形成强烈的对比。枯朽枝是百千年的老枝,几片叶是当下的鲜嫩,古淡与秀润结合到一起,将当下的鲜活糅进了历史的幽深中,从而寄寓人们独特的历史感、宇宙感和人生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认识。中国艺术于枯拙中追求新生的观念,正是受到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将传统道禅美学中所推崇的荒寒之境搬到银幕上——以一座颓败的、满眼残垣断壁的毫无“春”的气息的小城作为影片的背景基调。这荒寒的景象不仅是历年战乱所造成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旧的封建伦理秩序给人们的爱情和婚姻带来的无形的精神上的伤痛,人们在旧道德的束缚下过着毫无趣味、毫无生机的生活。但在影片叙事过程中,导演又在整体的荒寒氛围中安排了两处亮点——一处为戴礼言的妹妹戴秀的房间,这是戴礼言家中唯一能见到阳光的地方,暗示了时代新女性的戴秀必将成为中国社会的新生力量引领社会,打破旧的伦理道德秩序,开创新的生活。影片中的另一处亮点为小城中唯一的高地——城墙,它是破败、荒芜的小城中唯一可看到春意的地方,这座城墙是毫无生机的小城和春意盎然的城外田野的交界点,它预示了这座沉睡已久的小城终将被象征新思想的春风所吹醒,焕发出新的生机。影片中这两处亮点的呈现,正是将当下的鲜活糅进了小城历史的幽深中,在荒寒枯朽的境界中看出活泼泼的春意。它暗示人们:虽然千百年来无数的志忱们和玉纹们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而无法获得真正的愛情婚姻,但打破这横亘在男女之间的无形枷锁,开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幸福生活,是有希望的。虽然导演在影片的叙述中禀持了中庸思想,使影片最终没有朝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影片中那星星点点的亮绿色,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也给整部影片带来了春的生机。
  四、结语
  在影片《小城之春》里,导演费穆运用传统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影片充满了传统中国美学的因子。这是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导演费穆独创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更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和宗旨。猛烈的炮火可以摧毁外在的世界,但却无法轻易改变那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历经千年受中国传统礼教熏陶的精神世界。从全剧灰色基调的环境展示及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看出,导演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否定和憎恶的态度,他的内心充满着对新社会的期盼,期待新的社会制度能够革故鼎新,像和煦的春风一样使破败的小城重获生机,使人们摆脱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3.
  [2]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朱良志.真水无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52-255.
  作者简介:吴玉珍,硕士,上海大学讲师。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28日,来自BBC工会的记者们罢工抗议公司削减2000个工作岗位。工会代表们宣称,如果卧病在床的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去世,他们就停止罢工,返回工作岗位(编者注:以
作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北京,拥有着三千多年的丰富文化历史底蕴,一座充满神秘感,令人向往的古都之城.各国游者和知识分子纷纷来到北京,无不被北京的古老所感染,创作了无数以北
画外音:●在国际上,绝对伏特加的广告和市场推广活动屡获大奖,它不断采取富有创意而又高雅及幽默的方式诠释该品牌的核心价值:纯净、简单和完美。绝对伏特加的负责人认为,他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学院组织的高中英语教师网络培训,困惑我多年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渡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本文将尝试着对我们农村中学英语初高中衔接难
摘 要:作家阿来面对特殊的灾难题材,没有把《云中记》的叙述重心放在时代和社会生活上,而是聚焦于人的心灵世界。地震摧毁了人们原有的正常生活,地震幸存者们被迫背井离乡,带着过往的创伤记忆在远方继续生活,他们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震荡下早已破碎。阿来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真实地描绘出地震幸存者这一群体独特的心灵风景,并在他们的故事中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个体以及精神信仰等复杂内容的思考。  关键词:阿来;云中记
“色空观”是《金瓶梅》思想意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不但直接宣扬色空思想,更将其与小说中人物命运、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相结合.“色空观”的渗入使得《金瓶梅》很大程度
在新世纪华文女作家的家族小说中,叙述者干预是一种颇为常见、富有特色的叙事技巧,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戏曲和小说,以及西方现代小说与影视的影响.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可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代的变化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教
周星驰电影以“无厘头”式表演方式和语言表达、情节编排为主要风格,电影语言诙谐、通俗、夸张、无深度甚至粗俗;在电影情节上以突破常规的叙事模式,打破逻辑枷锁,达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