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的突破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汉字教学,要融入造字法,熔词语、成语、诗词、美学原理、历史、地理、民俗知识、古文化常识于一炉,激活汉字的生命力,让它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元走向多维,从静止走向变化。生动形象地阐释汉字表达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窗子,凭借它可以勾连出相关的词语、成语、诗词,拓宽学生的视野。
  一个“岑”字,可以联想到它是“姓”,可以联想到文学史上的岑参,可以想到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和他们的边塞诗,可以联想到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时的“汗涔涔”。一个“彘”字,可以联想到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刘彘,联想到《鸿门宴》中表现樊哙武勇之气的拔剑切而啖之“生彘肩”,从而讲到“豚”、“豕”。从而理解“豚栅鸡栖”,理解“狼奔豕突”,甚而理解“三牲”(猪、牛、羊),进而理解“六畜”“彘”、“豚”、“豕”都是“猪”,是“三牲”、“六畜”中的一种。
  讲解字词可以洋洋洒洒,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一个“有”字,除了随口说出四十多个与“有”相关的四字成语外,还可以随口说出若干个熟语,如“有百害而无一利”“有尺水行尺船”“有过之而无不及”“有酒量,无饭力”“有了存孝。不显彦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等等。这是一种“狂轰烂炸”,无论是老师还是有组织的学生的“狂轰烂炸”,都有其特殊的视听效果,学生的“钙质”会在这种视听效果中得到积淀。
  汉语字词散发出浓浓的人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会在对文化、美学、哲学的阐释中显得更加璀璨斑斓。
  “黄发垂髫”中的“黄”字,不能只讲它是颜色中的一种就了事,还要讲它有中原黄河文化的厚重,中西文化的碰撞就是“黄与蓝的交响”, “五色”中“黄”居中心地位,封建时代皇帝视“黄”为国色,加身黄袍以显示唯我独尊等等。再链接“黄道吉日”、“黄花晚节”、“黄金时代”、“黄茅白苇”、“黄钟大吕”、“黄粱一梦”、“黄袍加身”、“黄旗紫盖”、“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等,中国文化深厚之一斑即可在这斑驳陆离的“黄”中得以窥见。成语是浓缩了的中国文化的精华,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末梢神经,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太讲特讲其文化蕴涵。
  巧用说文解字,可以引领学生寻求作文创意。
  “信”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左边是“人”,右边是“言”,古人造这个字,表达了这样一条准则:人言为信,凡为人,讲话应当诚实可信;反之,所言所行奸诈虚伪,毫无诚信,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人背离了“诚信”这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不知道还能否用“人”的标准去看待他。当年,庄公祭天守信,为的是取信于天;商鞅立木守信,为的是取信于民;曾子杀彘守信,为的是取信于子。事实证明,只有守信,人格才会健全。事业才能发展,国家才会兴旺。
  如果我们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具有深厚的底蕴、睿智的文恩和超凡的境界。
  “安”是会意字。意思是家中有女人,这样,就是一个完整、和谐、美满的家庭。“家”是宝盖下面有“豕”,即“猪”,家有猪才算有财富。有女人有财富,才算安家。男子结婚,通常称为“安家”,也就是说有了女人和财富。反过来说。有了女人家才会安。女子出嫁叫“归”。《诗经》有“之子于归”之说。何谓“归”?女子“至夫之家日归”。何谓“嫁”。即“女适人也”。也就是说,女子出嫁到了夫家才算找到了归宿,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还有,家有女人曰“安”,有子曰“存”,有土曰“在”。在农业文明中,儿子与土地是根本,因此中国的存在观念与这两者联系紧密。
  这些汉字,给我们昭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话题:家庭的安定和谐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学生如能从破解“安”、“家”、“存”、“在”等字人手,则可迎刃而解。顺理成章,以小见大,写出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上等佳作来。
  从破解单个汉字人手有这样的写作创意,从破解双音节的合成词人手亦然。
  “和谐”是时下谈论最多的热门话题,也可以直接从破解字体结构的角度,求得崭新的写作创意。
  和谐一词的“和”从“口”字旁,“谐”从“言”字旁。“和谐”两个字,都关系到人际交往的语言。这就是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使我们的交际语言善良坦诚,文明礼貌。做不到这一点,建立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一纸空文。
  和谐一词的构造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不少有特色的建筑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不少建筑物的命名都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故宫的核心建筑三大殿,其名称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太和殿的“太和”两字是指宇宙万物和谐,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祥瑞,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中和殿中的“中和”是指凡事要做到恰如其分,表达了中华民族秉持“中庸之道”,保持中庸平和,追求人世和谐的人生态度;保和殿中的“保和”有保持和谐之意,表达了中华民族心态和顺,身体安适,追求身心和谐的修养之趣。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和谐的文化传统,那种“中国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是一种恶意破坏和谐的声音。
  学生这样去构思写作,思考就有了深度,选材就有了广度,论证说理就有了力度。
  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大一部分来自这种神秘厚重且千变万化的方块字,参透了汉字也就参透了中国的文化。
其他文献
反思的缘由    对余映潮教学模式的反思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某种原因。2005年冬在武汉参加了一个语文教学峰会,听了一节《驿路梨花》的课。课的开始部分:  师问:为什么大家都把这篇小说当作散文来读?  生答:因为这篇小说写得有诗情画意。  师:我也觉得很美,这节课我们从四个方面体会本文的美:1、欣赏画面美,2、感受诗情美,3、想像意境美,4、品味人性美。  多么整齐明晰的课堂结构,多么匠心独具的提炼设
8月7日:泛读遵义    我躲在2009年8月7日  正午的一棵桂花树下  读火烈烈的遵义  一声尖锐的火车汽笛  把我流浪在遵义街头  商场里央视正在现场直播  雅安汉源突发地质灾害  阻断了奔涌的大渡河  呀我猛然想起石达开  想起苦斗中的红军  下午五时许秋天驾到  遵义一下子温柔起来  我看满街行进的仿佛都是  灰军装红五星的长征队伍  晚间新闻联播说大渡河  疏浚了我为四川惊出了  一身
构建动态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将学生置于更突出的地位,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为“学——导”顺序,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为“激思——探究”式教学,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生命经验的前提下,通过开放、和谐、愉快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灵性的智慧和自由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原初经验成为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教学资源。然而,课堂上的这些资源虽然丰富,却往往是零碎的、隐蔽的、
从2006年起,安徽省高考的语文试题均为本省命制。我认为,其中作文题的命制起点高,导向正,功能强,蕴涵了诸多崭新的教育理念。试谈一管之见。  选拔功能:检测基本素养,突出“中成”目标  这里讲的“基本素养”主要指热爱母语、感受生活、领悟语言、训练思维、学会审美、规范写作的意识与能力,——其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感受生活”和“规范写作”;“中成”目标即新课标上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例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
文学作品在高中课程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教学的逐渐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文学作品教学缺乏与中学相适应的文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往往都从成人视角来分析,经常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埋怨学生“不解风情”,不能懂得文学的奥妙;尽管花了不少力气,而在各类测验中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情况往往最差。如此情况,弄得教师无计可施,学生无可奈何。对于文学作品的
3月17日,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顶科技”或“公司”)发布“活体指纹检测”技术,破解了传统指纹识别技术容易伪造、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  而就在3月4日,汇顶科技报送了最新的IPO招股说明书。本次募得的资金将投入触摸屏控制芯片技术升级,On-cell触摸屏控制芯片开发等多个项目中,其中,将有39403万元投入指纹识别芯片和模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占全部募集资金总额的29.12%。本次
孔孟仁爱思想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所在,传承两千多年仍有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其中的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等人本意识,对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爱为先 尊重人性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由家庭关系出发的有等级差别的爱,“仁”由礼和乐相辅相成,礼区别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乐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认为,孔子的“仁”带有很强烈的心理学感情色彩,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现实感。
高中实施新课改已届一轮,正当对其进行回顾总结之际,南京市江宁区开展了高中语文好课评比活动。全区8所高中14名语文高手云集临江高中,就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专题中《画人记》《把栏杆拍遍》两文进行了切磋。作为评委,听完这14节课后,我总体感觉不错,一是参赛者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语言比较规范,板书设计比较精巧,课堂组织管理比较得法,多媒体运用比较恰当;二是教学设计有
王先霈,著名文学评论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小说技巧探赏》、《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文学心理学概论》、《圆形批评论》、《佛语哲思》等。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第一届孺子牛金球奖,中国图书奖,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首届国家精品课
人在写文章时需要思维,从选题、立意、布局、文句等各个方面进行酝酿、思考。思维活动一旦从某一点出发,就会沿着某种路子“想”开去,这就是所谓写作的思路,也即运思。  至于如何具体地开展运思,那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的。这里,对三种常用的运思方法,作一简略的介绍。    一、大体轮廓运思法    这种运思方法,是把文章的轮廓先想好,并用提纲的形式将这种轮廓记录下来,进行审视和整理,大体上给文章的观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