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能任性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鲁国的季康子,当时官衔正卿,也就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他手里掌握鲁国的生杀大权,向孔子请教政事时问:“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尽管孔子在做鲁国政法最高领导的时候(官名司寇),曾亲自下令诛杀了当时很有社会影响的少正卯,但孔子是主张少杀人的。孔子反问季康子:“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人的方法呢?你自己如果做善事,百姓也就跟着做善事。当官人的道德就像风,平民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在草上吹,草必然随着风向倾倒。”孔子这话就是说,自己做不到而去强行要求别人做到,别人做不到就严刑峻法,甚至杀人,这种治理社会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有权不能任性,最好的办法是当官的人首先做好自我管理,加强自我修养,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感化民风,来改变社会。
  季康子是季桓子的儿子,季桓子死后,季康子继任季桓子成为鲁国除国君之外最有权势的人。有周游列国经历、最后晚年回到鲁国的孔子,在鲁国被尊为国老,季康子对他还是很尊重的,经常向孔子请教一下治国理政方面的事情。但是季康子这个人本身不太公正,用权有些过度,所以孔子直接针对季康子本人的问题给予了回答。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国家。孔子说:“政,就是公正、端正,如果你自己带头公正了,谁还敢不公正呢?”其实孔子的回答涉及治国理政中的一个大问题:从政者本身的自我管理。一个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是很难去管理别人的,矫正别人往往要从矫正自己开始。对于这一观点,孔子还说过另一句很有名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就是说当官的人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颁布法令,老百姓也会去做;如果当官的人品行不端,颁布了法令,老百姓也不会去做。为什么?因为老百姓都有一双眼睛,看得清你的法令是真是伪,是否公平,他们认为是不公平的、伪的法令,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就不会有共识,当然就会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来对抗,你的法令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当官的品行端正、遵守法令,大家才会在示范之下形成共识,有共识法令才會真正产生效果。
  季康子虽然不大采用孔子的意见和建议,但他经常咨询孔子关于治国理政方面的事宜。这或许是因为季康子的确想从周游列国、见多识广的孔子那里获取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来解决难题,但由于现实复杂环境的束缚,孔子的很多思想是无法付诸实施的。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季康子苦于鲁国盗贼猖獗,向孔子请教如何消除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孔子回答说:“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不贪欲,即使奖励偷盗,也是没有人干的。”看来孔子是看准季康子自身有必须解决的思想问题,所以他每次回答都集中在季康子思想道德问题上:你先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吧,解决好了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孔子的这次回答直接批评季康子的贪欲导致盗贼猖獗。孔子是否对高层领导者都持一种批评态度?并非如此。例如孔子对另一个国家的一位官员是赞誉有加的,原因就是这个人懂得节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贪欲。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论语·子路》)
  孔子在谈到卫国的公子荆(相当于省部级干部)时说:“公子荆这个人知道节制。刚开始有一点儿东西,他就说:‘差不多足够了。’稍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备了。’更多一点儿时,他说:‘差不多完美了。’”这样有分寸、知道自我控制的领导者,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型领导干部。
  当然,作为一个官员,只是品行端正,懂得节制是不够的。现在有一种官叫作庸官,这种官也许不干坏事,不贪赃枉法,但也不干好事,或者说是消极干事,应付了事。他们善于搞形式主义,上级要检查时就做得很漂亮,无人查看时就天天喝茶看报纸不干事。这种官显然无法把工作做好,也无法管理好别人。一个好官要能工作上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带领下属高效工作,从而取得老百姓的认可。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子路》)
  子路请教怎么处理好政事。孔子说:“自己先做到勤政,然后带领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些。孔子说:“不懈怠。”子路这个人做官应该比较有正气,那么孔子就没有针对这个问题来讲,而是讲了另外一个问题,这就是要勤政。我们来看看子路请教孔子之后这官做得怎么样。
  《孔子家语·辩政》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路治理蒲这个地方已经三年了,孔子路过那里就准备进去看看。刚一进地界,孔子就称赞说:“好啊!子路恭敬而讲诚信。”进城后,孔子又称赞:“好啊!子路忠信而敦厚。”到了子路的办公室,孔子还称赞说:“好啊!子路明察而果断。”孔子给出这样的评价,在学生中很是难得,尤其是子路这样多次挨批评的学生。
  在一旁的子贡有点儿听不下去了,就问孔子:“老师您这还没见到子路怎样处理政事就一连三次称赞,您能不能告诉我子路做得怎么个好法?”孔子说:“我已经看到子路做了些什么。我们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荒地基本上都用上了,这说明子路为政恭敬而诚信,所以老百姓种庄稼也很卖力。进城后,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完整坚固,树木长得很繁茂,这说明子路忠信敦厚,老百姓也安居乐业。到了他的办公室,发现办公人员比较清静平和、各司其职,这说明子路遇事明察而果断,所以政事处理得得心应手。由此看来,我尽管已经称赞了他三次,其实不过分。”
  我们可以看出子路在孔子的教导下这官做得相当好,勤政爱民,把蒲这个地方治理得富庶安定。做官要像子路那样,有权不任性,加强自我管理,勤政爱民,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摘自《孔子是个好老师》)
其他文献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和惩治手段,党员干部“四风”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认为作风建设只是“一阵风”,心存侥幸顶风作案。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13,920起,18,673人受到处理,11,350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从3月份起,这些数据总体呈现逐月上升趋势。    顶风违纪变换花样
核心人物对一个团队事业的兴衰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核心人物,必须能够集中团队意志、凝聚团队力量,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处处体现着毛泽东的核心领导力。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更是可以品读出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核心领导者的独特智慧和领导艺术的时期。  适时点题,指明方向  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一个成功团队的核心人物,通常是靠强有力的精神信念来凝聚队伍,鼓舞
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毋庸讳言,落马贪官刚开始参加工作时,大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有的还是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他们曾经在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是他们,没有经受住“四个考验”,最后倒在了腐败的枪下,锒铛入狱,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这些人从“好同志”变成“阶下囚”,不是偶然的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忠实记录了习近平同志主政正定县时的工作实践,追溯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部实践经典。
朱镕基出生在湖南长沙。他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9岁多时母亲也去世了。朱镕基先后由三伯父朱宽浚、五伯父朱学方照顾。朱宽浚之子朱天池,族名朱镕垂,从邵阳水泥厂退休后便在家撰写家族历史的书稿,他讲了朱镕基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少年“学霸”,关注战局  朱天池在谈到童年的朱镕基时,评价是六个字:“寡言笑,爱读书。”10余岁时,朱镕基跟随五伯父朱学方离开和平村,迁入长沙郊区,就读于崇德小学。1941年2
2015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免去周生贤的环境保护部部长职务,任命陈吉宁为环境保护部部长。  一、陈吉宁凭啥任环保部部长  陈吉宁的优势在于,他是环保领域真正的专家,并且,是一个经过了验证的改革者  从清华大学校长到国家部委“掌门人”,陈吉宁此次转型备受关注,环保部对他也很熟悉。作为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的他,与环保部打交道可谓频繁。而在他诸多的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十年里,我参与了不少与邓小平有关的文字和影视工作。例如,参与第一本《邓小平》画册的出版,做邓小平小女儿毛毛(邓榕)著《我的父亲邓小平》的责任编辑,做12集电视片《邓小平》的制片人,做邓林的《邓小平——女儿心中的父亲》摄影画册的编辑及展览策划,等等。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卖《邓小平》画册出怪招  这本画册的主要功臣是杨绍明。绍明是杨尚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公
蒋介石于1928年5月率百万大军进行二次北伐。6月,在皇姑屯的升腾烈焰中,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伤重不治。两天后,北伐军占领北京城,统治中国16年的北洋政府,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蒋介石掌权后,试图惩治腐败,但最后无果而终。  反贪机制看上去很美  “如何能作育人材,激励士风,使其热心勇敢,廉洁奉公也”?  这是蒋介石执掌大权不太久的时候写下的日记,可以看出,他对腐败散漫的愤慨与失望,欲寻良方加以整治
国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隶属于中国投资协会外资投资委员会企业服务中心,是运营投资银行类业务的金融平台,专注于金融服务、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消费升级领域早期和
<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写于1859年1月,同年6月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一起问世。1859年6月4日单独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