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课堂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于农村学生大多数家长都是农民,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农业生产,所以许多生物课题都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善于抓住农村生物课堂的特点,给出与农村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题目供大家学习、思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生物课堂 问题设计 初中生物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何谓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科学就是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有利于事物朝向有利方向发展的东西。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就是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认知,从而达到理解并灵活运用的目的。
  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概念上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通过在课上讲授知识使得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达到认知与能力,过程与理论,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综合协调发展的效果。通俗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在课业上有新的理解、有进一步的提高和进步。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点最核心的一点是观察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由量变产生质变,从不会到接受再到贯通的过程。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主要学习生物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植物的组成部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花的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的生长发育、器官组成等。
  三、农村生物课堂与城市课堂的区别及优势
  根据上文提到的初中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我们不免看出,生物的学习不同于陶冶情操的语文、要求计算和理解的数学,生物的学习是在贴近自然的基础上对于大自然的理解和做出概念的学科。越是贴近自然越是便于生物的学习。农村学生家庭大多以务农为主要收入,许多家庭还兼职养殖业,甚至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跟随家长到田间地头参加农业活动、在茶余饭后喂养鸡鸭猪鹅。这就使得农村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动物和植物,对于它们的形态、体貌、性状更加熟悉。这就大大有利于生物的学习。
  例如:当学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时同学们就会很快想到很多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豌豆等诸多农作物都是被子植物,他们常年与这些植物打交道,就能够在老师讲述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后很快的将这些绿色开花植物与松柏等裸子植物区别开来。
  根据这些特征,教育工作者们应努力做好农村生物课堂的教学设计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生物问题,以提高学生生物成绩。
  四、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问题设计举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首先我们知道,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即水、光、温度和空气;非生物因素则包括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以及合作关系等。
  在设计该章节问题时,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列举影响农作物生存的因素。我想大多数接触过农业生产的学生都会列举出水、肥料、病虫害、光照、天气状况、土壤状况等常见原因。在提问多个同学听取不同意见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问题总结。水、肥料、天气状况和土壤原因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为“非生物因素”,总结为“水、光、温度”在为学生补充上空气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影响),而病虫害的发生则归结为“生物因素”这是影响农作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由于害虫对农作物有捕食关系,所以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再有同学们都知道大树下种植的农作物往往颗粒无收,这便是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而大豆和根瘤菌则是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有脊椎骨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就是无脊椎骨的动物。农村孩子接触大量的动物,一说到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举例大家就会踊跃发言。猪、鸡鸭鹅、青蛙、老鼠、蛇等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蝗虫、蚯蚓、蟑螂、蚊子等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再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举例进行归类可以得出——昆虫类基本属于无脊椎动物类,而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大多都是脊椎动物,这样不仅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还复习了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
  五、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上问题设计全面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理解并记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问题,达到了课堂知识从“无”到“有”,由量变产生质变,从不会到接受再到贯通的要求,切合事物客观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许高厚. 课堂教学技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9.
  [3] 李志厚. 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Z]. 教育导刊,2004(9).
  [4] 王方林. 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Z].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5] 王雪梅.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14.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罗桥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使得学生越来越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学生的发展不管体现在教师备课还是课堂教学亦或课后练习,都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则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促使他们不断改善自己。政治课堂中的学生自我评价也会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自我认知 学习定位 学习习惯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逐步推行,但如今仍处于应试教育体
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于1957年2月6日到11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同时召开了中国天文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除全国各地的天文学家外,尚有测绘、计量、天
“百家爭鳴”的提出,給学术性杂志帶来了一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个方針貫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水平的提高。“經济研究”是經济科学中一个学术性刊物,近來在“
【征稿主题】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现代诗歌(广义)该教什么和如何教?3.语文知识该如何教?4.议论文写作教学该教什么、用什么教和如何教?【注意
针对CO2捕集系统,提出了体现能量的质的评价指标——耗率.解吸耗率是解吸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指标,直接反映了解吸过程工艺和设备能耗水平.抽汽耗率是CO2捕集系统的综合性评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中,要学习新课标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首要的地位,营造良好的化学教学环境,提高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涨。滞涨在历史上出现的并不多,因为以前的世界经济联系没有如此紧密,经济停滞一般出现在经济衰退时,同时往往伴随通缩。但20世纪70年代发
没有人怀疑他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一条举世无敌的舌头挽救了整个世界,人民永远记住了他,并贯以他许多光芒四射的桂冠……“绝不放弃!”这句宣言使全世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有个栏目叫“法律讲堂”(文史版),该栏目2014年11月19日播出的是《大明权宦刘瑾(7)·“千岁公公”手很黑》。节目讲到一次上朝,有人向皇帝匿名举报刘瑾
P969多耐药结核病多次传入家庭,秘鲁利马//Ted Cohen,Megan Murray,Ibrahim Abubakar等在一个家庭中出现2例多耐药结核病人通常提示发生了家庭内传播。但是,在多耐药结核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