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实践活动,物理实验能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要地位,灵活地运用知识并促成知识迁移。它把生动的形象展现于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通过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媒体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多媒体手段并不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于物理学科,更应强调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我把使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物理是一门实践学科,有好多演示实验需在课堂上进行。以前一些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现在可以用展台突出效果,比如,滑线变阻器的实验,我们就可以用展台的摄像观察。首先,连接好线路把滑线变阻器放在摄像可以显示的范围内,调好摄像头焦距,使显示的滑线变阻器清晰可见,当滑动滑线变阻器时观察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容易。再比如,以前把波的干涉、衍射实验仪放在投影机上,实验很麻烦,由于清晰度底,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可以把波的干涉、衍射实验仪直接放在展台上,由于清晰度高,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实验,物理课中有很多,只要多往这方面想一想就会有很大收获。
二、物理课需学生做大量习题,有些题需教师细致讲解,尤其是带图的题在黑板上也可以讲解,但效果没有用展台明显。比如力学题可以把题写在白纸上再画好图,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上课时用展台展示题目,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补充图,效果会很好,如果做成幻灯片效果会更好。
三、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在高二年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是《物理》(人教社)课本第二册的第六章至第九章,之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原因是:(1)这部分内容涉及近代物理,网上资源比较丰富。(2)这部分内容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室有60台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学生一人一台。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联网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里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所谓的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来遥远的事情,一旦呈现在面前,同学们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们感觉到了信息社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革。
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国外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具体内容是:(1)在计算机上建立教学主页;(2)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多找一些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方面的网站、主页,如光纤通信,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等近代高科技知识。上课时把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爱好留下发展的空间。
上课时学生进入教师主页,阅读本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教师主页所设置的聊天室和留言板上探讨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利用聊天室和留言板的好处是:(1)可以照顾某些不愿当众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羞怯心理;(2)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便于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4)适宜个性化学习。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线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电磁波与电磁污染、核能、希望还是危险,反物质与未来能源等。让学生试着运用各种知识,从利益、风险、安全等方面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能力。
笔者认为,多媒体手段并不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于物理学科,更应强调实验教学,特别是探索性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我把使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物理是一门实践学科,有好多演示实验需在课堂上进行。以前一些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现在可以用展台突出效果,比如,滑线变阻器的实验,我们就可以用展台的摄像观察。首先,连接好线路把滑线变阻器放在摄像可以显示的范围内,调好摄像头焦距,使显示的滑线变阻器清晰可见,当滑动滑线变阻器时观察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容易。再比如,以前把波的干涉、衍射实验仪放在投影机上,实验很麻烦,由于清晰度底,效果也不太明显,现在可以把波的干涉、衍射实验仪直接放在展台上,由于清晰度高,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实验,物理课中有很多,只要多往这方面想一想就会有很大收获。
二、物理课需学生做大量习题,有些题需教师细致讲解,尤其是带图的题在黑板上也可以讲解,但效果没有用展台明显。比如力学题可以把题写在白纸上再画好图,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上课时用展台展示题目,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补充图,效果会很好,如果做成幻灯片效果会更好。
三、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在高二年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是《物理》(人教社)课本第二册的第六章至第九章,之所以选择这部分内容,原因是:(1)这部分内容涉及近代物理,网上资源比较丰富。(2)这部分内容适宜于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整个教室有60台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学生一人一台。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联网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里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所谓的远程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来遥远的事情,一旦呈现在面前,同学们的心情是很激动的,他们感觉到了信息社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变革。
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国外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络教学的备课工作量很大,不仅要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具体内容是:(1)在计算机上建立教学主页;(2)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整合。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多找一些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方面的网站、主页,如光纤通信,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等近代高科技知识。上课时把相关的网址提供给学生,为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爱好留下发展的空间。
上课时学生进入教师主页,阅读本堂教学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教师主页所设置的聊天室和留言板上探讨问题,发表看法、观点。利用聊天室和留言板的好处是:(1)可以照顾某些不愿当众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羞怯心理;(2)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便于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4)适宜个性化学习。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线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电磁波与电磁污染、核能、希望还是危险,反物质与未来能源等。让学生试着运用各种知识,从利益、风险、安全等方面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科学评价、科学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