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学生参与课堂来完成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会活跃课堂气氛,进行发散思维,通过思考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进而加深记忆,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参与性;历史事件;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来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可以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探究中习得历史知识,掌握历史事件,丰富自己的知识。
  一、 创设引生入胜课堂教学情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引生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产生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历史知识。教师营造一个五彩缤纷、色彩亮丽的课堂环境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瞬间就被吸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所以,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会感觉到枯燥无聊或者是不理解。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会帮助学生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进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通过教师给学生呈现图片或者是短小的视频,课堂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很快就会理解这些知识。而且生动的视频和画面加速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古代人们是如何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的,之后通过对比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出现代人们使用的纸,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好处。当学生在观察对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纸是谁发明的?怎样发明的?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情境中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了课堂探究的氛围中,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 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完成任务
  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学生在对任务的探究过程中,会变得思维活跃,积极主动,进而通过自己对知识的分析来理解历史知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问题任务、总结任务或者是讨论任务等不同形式的任务,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时,教师在课堂总结部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总结的方式来归纳本课学习的要点和难点,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细化知识点,内化知识。学生的自主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总结中会认识到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主要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总结。总结中学生会列举出政治方面主要实行了推恩令,在此基础上分析实施推恩令的原因,推恩令的内容、作用以及高明之处。经济上主要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学生会在探究中进一步分析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以及影响和意义。在思想上主要有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在探究中会总结出其中的原因、观点、举措以及利弊等等,在课堂总结任务的探究中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总结中,展现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当学生总结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展现出本课内容要点的思维导图或者是知识框架图,把学生总结的知识要点系统化、详细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总结知识规律。
  三、 创设美感幽默注重联想创造
  教師教学幽默会使学生发出富有深意的笑声,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学生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带有戏剧的特点,体现出喜剧美。教学幽默的语言与设计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会调动学生的探究主动性,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紧跟教师的步伐,投入到课堂思考和探究中。教师在幽默语言的表达上要注意语言、语调和语速的恰当使用,注意寓意的含蓄、曲折、委婉,教学幽默的运用要抓住最佳时机,常常是教师瞬间的联想和创造,这些才能够体现出了教师的智慧美,才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复习阶段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说一段顺口溜:北周到了581,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简练而流畅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幽默性。教学幽默的内容是积极向上、雅而不俗的;教学幽默又做到了寓庄于谐,教学内容与幽默表达方式的相辅相成,体现了服从于教学目的的和谐美。
  四、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参与探究
  新课改强调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中,通过学生思考和分析来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要避免一对一的问答方式或者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会最大程度上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认识,进而实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目的。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在畅所欲言中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了解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思想主张。学生在沟通中会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中共同探究知识,分析不同思想家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不仅掌握了他们的观点,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更学会了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探究中不断增强,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建参与课堂的平台,使学生可以动脑筋、练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主动活跃。学生通过大量的开放性的问题和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就可以收获知识,提高能力,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亲历学习过程,进而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武深.历史课堂提问的优化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13期.
  [2]黄成刚.中学历史课堂深化教学之浅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年04期.
  [3]单汉炎.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4年02期.
  作者简介:
  计慧珍,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灵昆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开始关注和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堂前的发声练习。发声练习对整个声乐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歌唱技巧,同时还因为课前发声练习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发声状态下,逐步提升自己的发声生理机能、提高自己的歌唱发声技巧和水平,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及时指导下,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发声练习是组成声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所
摘 要:课程游戏背景之下的科学活动是将游戏融入科学活动,以游戏的生动有趣、取材的层层递进来激发幼儿操作意识,提高幼儿对于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科学教育中科学小制作就能很好地体现其游戏化的特点,本文就针对小制作的特点对其有效的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将从制作的内容、材料、方法、展示进行一一的陈述。  關键词: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小制作  科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活动的开展
摘 要: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推动幼儿智力发展,还能不断挖掘幼儿潜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自主游戏,就是在幼师的指导下,给予幼儿自主游戏空间,不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幼儿教育;探索能力  幼儿教育应当是以培育幼儿自主能力为主导,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增强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幼儿学习的方式之一就是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