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要求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前提条件,并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路径之一,以学生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 问题探究 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而言,“问题探究”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推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切实加以引导、创设相应的情景,从而顺利有效地引出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才真正开启“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说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具备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源泉,能够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励学生在求知的路上积极探索,排除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对教育教学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考虑,要从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义进行构建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创设情景。
  二、预设问题,埋下伏笔,启迪思维
  在教师创设情景、引出问题之后,就要尤其重视对问题的预设,从而埋下相应的伏笔,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在特定的情形下,通过借助于教师和他人的帮助,按照一定的思维构建而获得的。我们要求在学生产生了“想问”欲望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如何问,也就是要达到“会问”的效果。只有学生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内容实现了“会问”,才能够不断增长学生的智慧和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有问题”再到“没问题”的过程,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一个质量的问题,也就是要实现“会问”的问题,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要比1000个没质量的问题要好得多。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在学生正式提出问题之前就预设好问题,埋下伏笔,从而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质量,为之后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铺垫好基础。
  三、展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和课本当中的内容,可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对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教师讲解的内容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将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对问题进行正面性的评价,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与此同时,对其他学生而言可以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对自己有何意义?”并且学生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导入了课堂,接着笔者简要介绍了共同富裕的内涵,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笔者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写在黑板上并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如果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当中的某几个问题得到了解答,那么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实现了。最后,笔者按照学生提出的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等问题展开讨论式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落实,适时讨论,解疑释惑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不仅要创设情景、认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高度注重落实,组织学生适时开展讨论活动,从而实现解疑释惑的目的。比如,笔者在教授上文中提到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时,组织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例如有学生提出了“先富和后富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教育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顺势组织学生对此问题展开了适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关于先富、后富,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而有的学生认为先富并不必然导致能够带动后富,先富之后可能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对此,笔者将持有这些观点的同学分成两个不同的组,两者之间开展了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答疑释惑,当然,笔者无论是对那种观点,都主要是以鼓励为主,对于两者观点的合理性均给予充分肯定,在讨论中逐步得出正确的解答,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由知到行,升华情感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由知到行,并且在情感场的氛围中,达到升华道德情感的教学效果。在《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中,笔者在新课导入中导入问题“我是谁?”让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写下他们在学习、家庭、班集体、社会中承担了哪些责任?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引起学生内心共鸣,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而“问题探究”教学,建立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师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以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黄慧芳.更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
  [2]黄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现代阅读
其他文献
某雅室一瞥rn瓶中没有花rn无聊得像只罐子rn笛中没有音rn喑哑得像根竹子
期刊
1975年春.“你给咱们当生产干事.”rn“青山夏天水果多,那是个好地方.”rn同“文化大革命”初期把我从银川迁赶出来时的情况不一样--迁赶时,“到何处去”是X级机密,被迁赶者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改革,对于国有企业占据的垄断行业也面临着改革的浪潮,政府将逐渐放手国有企业、职能类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那些国有企业、
李刚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湿疹,内外兼顾,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急性湿疹,辨以湿热毒蕴,主张祛邪为主;慢性湿疹,清热利湿同时,注重健脾;小腿湿疹,辨证湿热夹瘀,活血化瘀消肿为重要
期刊
一介东海渔夫rn涉水去周庄rn寻找桃花源头rn寻找三毛茶楼rn寻找十四桥
大爱者和大勇者的宣言--读rn冯雪峰有个发现,散文诗是鲁迅创作中的最高成就.先生自己也认为的技术并不算坏,他的哲学就包含在这丛“野草”里.也许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和时
孔集煤矿西风井冻结段(含流砂层)首次试验采用沥青钢板柔性井壁。该种井壁外层为混凝土砌块,内壁为钢筋混凝土,两者间有沥青层和钢板层。据初步设计估算,采用这一井壁结构,可减少井
你家收藏有宜家的短铅笔吗?  不少人认为买文具是件乐事。身处文具店,周围充满无限可能。借助文具,你可以面目一新,变得更加优秀。买下这套索引卡和那些记号笔,意味着自己终于要变成自己向往已久的那种有条有理的人了;买下这本笔记本和这支笔,意味着我终于要动笔写小说了。不过,有时候,人们买了新文具后有点兴奋过度。也有人对文具完全无动于衷——有些人从来不买新文具,有些人要用笔和纸时就到处搜罗能拿到这些东西的地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的价值观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政治课的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政治自身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政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政治教育的要求,由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出发,粗略地探讨了初中政治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