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鱼尼丁受体与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结合模式及抗性风险分析

来源 :农药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以下简称FAW)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根据FAW鱼尼丁受体(ranodine receptor,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通过对比FAW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下简称DBM)RyR跨膜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同源度,进而根据已报道的FAWRyR的突变位点I4734M及DBMRyR的突变位点G4946E(对应FAWRyR的G4891),在FAWRyR中引入突变,采用分
其他文献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
《农药学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药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农药学各分支学科有创造性、未发表过的“专论与综述”“小综述(Minireview)”“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等,是了解我国农药学研究动态的理想园地。本刊同时接收中、英文稿件。来稿需论点明确,数据翔实,文字精练,采用的单位符号及物理量应符合国标GB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各项规定.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农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先生,因病于2021年10月4日11点1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rn李正名,1931年1月出生于上海,汉族.分别在上海、苏州完成小学和中学.1948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美国私立大学联合奖学金.1949年赴美求学,就读于南卡州的Erskine大学化学专业.1953年大学毕业后,李正名放弃美国优越的学习与生活条件,随第一批中国留学生集体坐船,辗转香港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1953年8月,李正名经教育部分配到南开大学工
期刊
采用《农药登记环境风险评估指南第3部分:鸟类》中的暴露分析模型及美国环保署的SIP模型和STIR模型,分别从经食、饮水和吸入3种途径对残杀威、虫螨腈、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杀螟硫磷、茚虫威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种农药对鸟类的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农药的登记作物信息及其用药数据来源于“中国农药信息网”,鸟类的毒理学数据源于美国环保署、欧洲食品安全局、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以及农药特性数据库。评估结果表明:经食途径暴露后,残杀威对鸟类的初级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对鸟类的初级长期风险为可接受,敌敌畏、虫螨
为明确新型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Y11049[化学名称为2-((6-氟-5-(3-甲基-2,6-二氧代-4-三氟甲基-3,6-二氢嘧啶-1(2H)-基)苯并[d]噻唑-2-基)硫代)丙酸乙酯]的作用特性,本研究以同类型药剂苯嘧磺草胺为对照,选择对Y11049敏感的几种阔叶杂草为测试靶标,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分别研究了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模拟降雨及杂草叶龄对Y11049除草活性的影响,以及Y11049在黄瓜和苘麻植株中的吸收传导特性。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3.75、7.5、15及30 g/hm
为明确浙江省各地区芹菜中农药残留水平以及对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采用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标准检测方法,对在浙江省各地区采集的210个芹菜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就其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开展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10个芹菜样品中共检出35种农药,检出率为94.8%,其中杀虫剂23种,杀菌剂11种,除草剂1种;97.1%的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其在芹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残留水平整体较低;检出4种及4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样品占总样品量的54%,存在农药多残留现象。采用相对强度系数(RPF)法将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基于改良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建立了禽蛋中53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和硅藻土净化,用GCMS/MS分析。采用HP-5MS柱进行分离,电子轰击离子源(EI)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dMRM)检测,以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经方法验证,53种农药的仪器检出限(LOD)在0.00025~0.005 mg/L之间,方法定量限(LOQ)在0.0005~0.01 mg/kg之间,相关系数(r)在0.9967~1之间;在LOQ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类衍生物,在前期发现吡唑联苯甲酰胺基础上,采用骨架跃迁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18个N-取代苯基-4-(1-甲基-1H-吡唑-5-基)噻吩-2-甲酰胺类衍生物(3a~3n,4a~4d),其中17个为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
苗期施用硝磺草酮易对鲜食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造成药害。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不同响应差异可能归因于除草剂代谢效率的不同。本研究从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角度阐述了不同耐药性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响应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对耐性和敏感玉米在硝磺草酮处理和未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从生理和分子水平揭示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处理导致敏感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活性氧,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最终植株干枯死亡;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硝磺草酮处理后植株生长正常。本研究中,共鉴定到798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