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态发生蛋白4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是骨形成蛋白家族(BMPs)的成员之一,BMP4不仅在细胞增殖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细胞分化、凋亡和血管生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在恶性肿瘤中BMP4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也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SMAD是其经典信号通路。BMP4有望成为恶性肿瘤中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及在评估预后、免疫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现就BMP4的结构、功能及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其不仅影响标准抗病毒治疗疗程,达不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而且使感染、出血风险增大。惟一成功的选择是肝移植(LT),而LT术后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发这一问题亟待解决。HCV基因2型的患者适合行脾切除术+术后抗病毒治疗,不仅能达到较高的SVR,而且其肝硬化可被逆转。部分脾栓塞(PSE)作为脾切除术有效的替代方法,其可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RNF180是一种新型的膜结合E3泛素连接酶,参与了细胞的发育、增殖及细胞凋亡,是一种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也可能与胃癌的淋巴转移相关。研究发现,RNF180基因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RNF180基因甲基化有望作为胃癌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L是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免疫等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国内外对IBD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部分IL被发现并证明在IB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成为IBD诊疗研究的新热点。
胶质瘤是大脑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尽管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包括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以及后续的放化疗,但是与其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溶瘤病毒抗肿瘤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期就被人提及,这是一类具有复制能力的肿瘤杀伤型病毒,人们发现肿瘤患者感染某些病毒后,肿瘤逐渐消退。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以及基因工程的发展,溶瘤病毒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行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TNF-α、CRP、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ARDS患者80例,其中轻度19例,中度28例,重度33例,检测患者EVLWI、PVPI及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IS)等。结果重度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2.81(21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为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展提供临床诊治依据。方法对唐山市第三医院2015年1-12月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36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脂肪肝病变程度按照肝内回声及结构分为轻、中、重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及Ⅳ型胶原(C-Ⅳ)4种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并以脂肪肝病变程度为应变量进行有序Logist
偏头痛是女性容易罹患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规范化治疗对控制偏头痛发作意义重大。而对于处在妊娠和哺乳阶段的年轻女性患者,因为首先要考虑治疗方式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妊娠期女性偏头痛女性发作时,最好尽可能选择非药物治疗方式。若需使用药物,通常推荐扑热息痛为首选治疗药物,若该药物在最大有效推荐剂量范围内效果欠佳,可间断性使用曲普坦类止痛药物。除非万不得已,如某些严重类型的偏头痛患者,一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BPD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ICU)住院并确诊为BPD的64例患儿临床资料,从患儿母亲高危因素、患儿围生期情况、患儿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诊断为BPD的患儿轻度27例,中度19例,重度18例;不同病情程度BPD患儿与性别、生后5 mi
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目前只能在一定阶段和程度上控制DN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衰竭,效果还不尽人意。研究表明,一些传统的降糖、降压、调脂、抗凝药物对DN患者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而一些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如维生素D、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雷公藤多甙已被证实有延缓DN进展的作用,可以被更广泛的推广使用。对于肾素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及甲基巴多索隆等新药,虽然被部分证实在DN治疗中的作用,但在临床推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