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王室传统的灰姑娘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端,西濒浩瀚的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和“北非花园”的美称。
  
  王子为她只娶一个
  
  “摩洛哥国王年薪超过1.4亿英镑”,摩洛哥的“TelQuel”杂志爆出这一消息后,西方媒体多家转载,议论纷纷。但摩洛哥国内民众对此却没什么反应,因为他们一直将敢于打破传统的穆罕默德六世国王视为偶像。由于自幼就接受了严格的宫廷教育,穆罕默德身上还兼具了成熟稳健、温文尔雅的气质。上学时,他除了要学习一般孩子的必修科目以外,还要通晓历史、地理及英语、法语、古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
  摩洛哥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40年,穆罕默德六世是该王朝的第18位君主,自古以来,国王就有许多嫔妃。穆罕默德的父亲哈桑二世国王就有后宫佳丽三十余名。而穆罕默德六世即位后,决心改变这一陋习,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让后宫里父亲的嫔妃搬出王宫,以示自己要与一夫多妻制决裂的决心。按照传统,摩洛哥王室成员的婚姻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而且国王的婚娶从不对外公布,人们也无从讨论婚礼细节,国王正式的妻子只有一个,但却不能被册封为“王后”,而且始终远离公众的视线。
  2001年10月,王室破天荒地发布公告,宣布国王和萨尔玛订婚的消息,并首次对外公布了未婚妻的名字、年龄和家庭背景。2002年3月21日,两人先在拉巴特的王宫里举行了王室内部小范围的婚礼,还发表了新娘、新郎的照片。
  


  
  一见钟情
  
  穆罕默德和萨尔玛第一次见面是在1999年初,那时萨尔玛还是大学生,她应邀参加当时身为王储的穆罕默德举办的一次私人晚会。不料想,穆罕默德竟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于是开始交往,当穆罕默德开口向萨尔玛求婚。她没有马上答应下来,而是提出了一个条件:自己只能接受一夫一妻制,如果穆罕默德要娶她,就必须摒弃摩洛哥王室过去“三宫六院”的习俗。开明的穆罕默德答应了这一要求,萨尔玛这才接受了他。对摩洛哥王室来说,这无异于一场“革命”。但穆罕默德为萨尔玛而“颠覆”的传统,还远远不只这些。
  穆罕默德六世比萨尔玛大15岁,生于1963年,是前国王哈桑二世的大儿子。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有时喜欢留络腮胡须,很有男子气概。虽然生于礼数繁复的王宫,但他个性开朗,思想进步,而且酷爱体育运动,骑马、游泳、打高尔夫球甚至开飞机都是他酷爱的运动。
  今年30岁的摩洛哥王妃拉拉·萨尔玛·贝娜妮出身并非豪门显贵。她来自摩洛哥古城非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教师,有一个姐姐。她三岁丧母,祖母把她抚养成人。良好的家教使她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聪明美丽的女孩。17岁萨尔玛进入摩洛哥有名的拉巴特信息和系统分析高等师范就读,那是该国数一数二的大学,60%的学生毕业后跑到欧洲和加拿大淘金。萨尔玛是个出色的学生,大学老师这样评价她:“萨尔玛从不缺课,课堂表现积极。这个姑娘成绩出色、聪明伶俐、个性极强。”萨尔玛大学毕业后在摩洛哥最大的私营企业“北非投资集团”当了信息系统工程师。就在她认识未来的夫君之前,萨尔玛在公司里参与开发了一套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将公司的各种资源统一纳入系统管理,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和开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挑战传统公开婚讯
  
  2001年10月,穆罕默德六世发布公告宣布他即将与平民女子拉拉·萨尔玛·贝娜妮成婚,消息一传出,摩洛哥全国上下沸腾了。所有的摩洛哥人都为阿拉维王朝如此高调处理王室婚礼的做法感到震惊而兴奋,因为近四百年来,对该国普通百姓而言,摩洛哥王室始终十分神秘,遥不可及。人们几乎看不到媒体上关于王室成员私生活的任何报道。
  2002年3月,在王室婚礼即将举行之际,摩洛哥各地报纸的头版上赫然刊登了萨尔玛的大幅照片。人们真切地看到了这个将成为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妻子的女子,身材高挑、气质高雅、容貌出众。王室还举行了一个正式的记者发布会,并在网站上寄予祝福,称赞萨尔玛为魅力非凡的纯洁珍珠。
  在摩洛哥,没有人了解前国王哈桑二世当年结婚的情况,人们也从来没有见过哈桑二世妻子的长相,她甚至从来都没有出现在王室家族的照片中,惟一被允许的事情或许只是为王室生儿育女,被尊称为“王子的母亲”。穆罕默德六世为萨尔玛所做的一切,显然是大大突破了传统的禁忌。如此挑战传统的做法,被外国媒体纷纷列为头条。
  2002年4月12日至15日,穆罕默德和萨尔玛还将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公开的婚礼大典,萨尔玛在那一天被册封为“拉拉萨尔玛公主”,从此与国王的姐妹享有同等的待遇。12日开始的婚礼依照摩洛哥的传统习俗举行,婚礼头一天,男方向女方送聘礼,女方则要在闺中做出嫁的准备:第二天,女方给男方摆答谢宴席;第三天,新娘子洁身沐浴,然后由迎亲队伍正式接到马拉喀什王宫,婚礼这才告一段落。
  


  国王随即下令7月12日开始举行为期3天的新婚庆典。300对新婚夫妇从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阶层被精选出来,与国王举行“集体婚礼”。在摩洛哥这个传统的穆斯林国家里,国王和老百姓同庆新婚还是破天荒头一遭。婚礼还邀请了外国嘉宾,其中包括约旦王后拉尼娅、欧洲的一些王室成员,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女儿切尔西。
  
  她为王室带来新气象
  
  穆罕默德六世的改革中,最引起轰动的就是“家庭地位法”。该法规定:男子不能随便娶二房,而是必须征得夫人同意:不得随意休妻,离婚后丈夫必须承担孩子的生活费。这项改革在伊斯兰世界引起震动,但受到该国大多数妇女的欢迎。不过,此举引起了一些男性的非议。
  婚后光彩照人的萨尔玛陪同国王出席各种礼宾接待仪式。一次国王在接受法国一家杂志采访时,还特意让妻子一起出席,向世人展示摩洛哥新时代的面貌。虽然萨尔玛不会得到“王后”的头衔,却行使着摩洛哥王国第一夫人的权利,她一改王室女眷们从不抛头露面的做法,经常出现在公开场合。她为拯救非洲艾滋病人四处奔走,参加各种慈善活动,随夫君一起正式出访,也积极参与马拉喀什电影节之类的公众活动。她被媒体评价为一位充满自信的女性,同约旦王后拉尼娅一样,为王室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一个女人,如果她的光环只是来自于娶她的男人,一个王子的求婚可以让她被世人敬仰,这的确是很多人的梦想,如果成真就是佳话。但是如果一个女人只梦想王子的拯救,或是世人对她的肯定只来自她的男人的话,她是很可悲的。但是,萨尔玛并没有这样做。
  萨尔玛不遗余力地在世界奔走,为阿拉伯女性争取其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并且成立了多项慈善基金会,用于癌症研究以及爱滋病防御,身体力行地为摩洛哥在世界舞台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她认为在面临不确定和不平等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努力推动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和谐共存”。但她警告说:“假如教育,特别是人权教育,以及在生活中保障安全与尊严的神圣权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假如我们没有战胜无知、排斥、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这一雄心就只能是空洞的承诺。”她继续呼吁各方支持教育,她认为“要防止邪恶势力将贫穷和文盲转化成仇恨、怨恨和暴力的种子,教育是唯一途径。
  国王的3个姐妹现在分别负责儿童保护、聋哑儿童教育和环保方面的事务,这似乎表明萨尔玛有可能像3个姐妹一样为穆罕默德六世分担一部分政务,人们甚至期待她像约旦王后拉妮娅一样成为丈夫的贤内助。据内部人士透露,未来萨尔玛可能会在改善妇女教育问题上发挥作用。目前摩洛哥男文盲占到男性人口总数的39%,而妇女里这个比例高达65%。人们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萨尔玛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摩洛哥解决这个难题。
  2005年,当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访问摩洛哥时,让无数欧洲新闻记者们热衷追随的不是访问本身,而是谦恭地站在穆罕默德六世身后美丽的拉拉萨尔玛公主。这次媒体得以大饱眼福,有机会近距离亲眼目睹她的花容月貌,记录下她优雅出众的风采。
  2003年5月,国王夫妇的第一个孩子穆莱哈桑王子诞生,并被立为王储。2007年2月,萨尔玛又喜添一女,被册封为拉拉哈迪贾公主。摩洛哥的媒体报道中,萨尔玛的形象亲切宜人。她在王宫里赤脚漫步,对侍从温言指点,品尝摩洛哥的传统美食,和儿女嬉戏的场景再一次拉近了神秘王宫和普通人的距离。如今,美丽的拉拉萨尔玛公主已经成为摩洛哥青年女性的新偶像,她的发型和着装常引来很多人纷纷仿效。灰姑娘成王妃的传奇还在继续……
其他文献
李兆基是一个奇迹,也是香港人都渴求的梦,他视富贵如浮云,却身价过亿;来香港之前他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青年,几十年内变成了中国巴菲特,笑傲股市风云;他低调,不愿意接受采访,但在慈善方面往往一鸣惊人。他既是严父,又是慈母,他最大的成功不是开拓了恒基地产,而是培养儿女成才,而是惬意地享受事业的成功和慈善带来的满足。    关于李兆基的报道不少,但想在媒体上找到一张他的清晰照片,倒极不容易。这位被称为亚洲股
期刊
作为出身内地的香港富豪,叶剑波无疑是内地赴港人士中的翘楚。2005年新华出版社发行的《领袖香港》一书中,叶剑波和曾荫权、唐英年、李国章等16位香港显赫人士并列其中。  叶剑波身上还贴着一长串闪光的“标签”,如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秘书长、和谐香港基金会主席、香港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香港大学生紧急援助基金创办人、太平绅士及哈尔滨建筑大学名誉教授等等。  除此之外,叶剑波还常常现
期刊
财富在面前,王全杰却走人    王全杰辞职后,终于有空闲能够在海边漫步。  王全杰:我不是老板,不会做老板,就别在老板位置上晃来晃去,这样既耽误企业,又耽误自己的事业。  那么王全杰为什么要辞职?有人说,也许他辞职的企业就是一个烂摊子,本身就不值得留恋。其实,王全杰离开的,正是自己一手创办的,已经和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合作的企业,他们联手生产的产品——莱卡皮革,被誉为比白银还贵。财富就在面前,王全杰却
期刊
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阿西莫夫    “我从前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    阿西莫夫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他生高产,著述颇丰,全部作品加起来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上
期刊
他写字出书,却声称自己的职业是赛车手;他不写诗,却单挑了整个诗坛;他被追捧成民族的脊梁、第二个鲁迅,又被骂为“脑残”;他曾说过80后的爱情观念其实很保守,却又写了性专栏;他大骂国人的麻木和民族的丑陋,又一面呼吁着我们应该要友善一点。他扮演着叛逆与玩世不恭的角色,桀骜不驯,浑身是刺,却又活得如此直白从容。    对于媒体来说,韩寒绝对是一个宠儿,只要围着他来转,就不愁没有新闻。人红是非多,不说以前的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过后,如何抚慰灾区儿童受伤的心灵是一个难题。邓亚萍说:通过体育可以忘记痛苦、悲伤,让这些受伤的孩子意志力更加坚强,“他们身心非常疲惫,他们需要自强不息”。因此由邓亚萍等奥运冠军和著名心理专家二合一的心理援助模式无疑是灾后信心重建的一剂良药。    童年的梦    邓亚萍夺冠时,我还处于童年,那个时候“乒乓外交”的影响犹在,乒乓球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课外时间。几个小伙伴在挥拍之际,
期刊
十年前,赵薇以烈火烹油的架势一夕暴红的时候,并不十分喜欢她。眼睛大得过分不说,那个时候看她,像看舞台剧,太夸张。在采访里说着直白的大实话,有问必答,无遮无拦,让人胆战心惊。  暴红的代价也很大,“军旗装”事件,“殴打孕妇”事件,还有很多真真假假的绯闻,有关她的负面报道从未间断过。后来的她,大概是长大了,神情渐渐沉静起来,讲话谨慎了许多,表情不再是一望可见底般的单纯。“但我仍然学不会撒谎,我只会选择
期刊
电影《马语者》中有—个借助天下独一无二的驯马术征服无数烈马的男人,他诠释的人与马的那种相依相偎的情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蓝天大地下才能孕育出的包容胸襟,在他的低语中,烈马会平静,疲惫的灵魂也会日渐苏醒……    “交给我好了”——听到这句话,总会有微小的激动。这是一种远古骑士精神的延续,历经沧桑、流传千年。从中土阿拉贡,西班牙堂吉诃德、佐罗,日本小兰之介、到中国历代英雄好汉,共筑了一道英雄主义、骑
期刊
每一个来到库斯科的人都会对它的文明充满好奇和向往,每一个把脚步留在这座城市的朝拜者都会被它的神性而折报。印加人把他们的历史献刻于太阳神的帝国,残存的神殿记录着岁月的斑驳,古老的道路尘封着历史的沧桑。曾经有过的神圣祭祀和辉煌创造,曾经有过的血腥征服和残酷灾难,在安第斯山脉的这片土地上沉沦、逝去,唯有留下印加先祖们征战疆土、守卫家园的血泪传说一代代,一年年在他们的子孙中传颂。  今天,游人的脚步重新踏
期刊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中国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的时候,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兴奋而骄傲。七年后的今天,奥运会即将开幕,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为北京申奥而穷心尽力的功臣们?    萨马兰奇的不解中国缘    倘若问在“中国最出名的西班牙人是谁”,得到的答案一定会是同一个名字——萨马兰奇。萨马兰奇绝对是个不平凡的人物。他年轻时风流倜傥,佳丽环绕,22岁步入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