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斯科的太阳部落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来到库斯科的人都会对它的文明充满好奇和向往,每一个把脚步留在这座城市的朝拜者都会被它的神性而折报。印加人把他们的历史献刻于太阳神的帝国,残存的神殿记录着岁月的斑驳,古老的道路尘封着历史的沧桑。曾经有过的神圣祭祀和辉煌创造,曾经有过的血腥征服和残酷灾难,在安第斯山脉的这片土地上沉沦、逝去,唯有留下印加先祖们征战疆土、守卫家园的血泪传说一代代,一年年在他们的子孙中传颂。
  今天,游人的脚步重新踏入这洒满血泪的古城,悠扬的印加音律再次响起,高亢的歌声唱出往日的悲戚,人们仿佛回到了印加人祖先征战的沙场,亲历他们虔诚的祈祷和神圣的祭祀,踏着历史的脚印,去回味这片土地上曾经有的壮美与苍凉。
  
  太阳的子孙
  
  在遥远的南美大陆,曾经孕育出古老的印加文明,位于秘鲁南部的库斯科正是鼎盛一时的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的文明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远在12世纪,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一带的喀喀湖畔(Titicaca Lake),一个强大的印第安部族——克丘亚人逐渐崛起,他们连年征战,在此后的几百年间将许多若小的部族吸纳,至16世纪初期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建立了一个北及哥伦比亚,南达智利的庞大帝国——印加帝国。
  印加人信奉太阳神,“印加”一词就是太阳的子孙。在印加人的神话里,世界和人都是由住在喀喀湖中心岛上的太阳神创造出来的。传说印加的第一位国王——曼科·卡帕克走遍安第斯山脉,最后在崇山峻岭中发现了这片丰饶肥沃、气候宜人、林木葱郁、山清水秀的谷地一库斯科。他以太阳神的名义在这里披荆斩棘,兴建家园,让他的子孙一代代繁衍下来。
  “库斯科”在当地克丘亚语中意为“肚脐”,自认太阳子孙的印加人认为他们居住的库斯科城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这座古城创造出了空前的繁华,印加人在这座海拔3410米的高原城市续写了他们的文明史,库斯科一度成为印加帝国的中心。
  印加人善于建造巨石建筑,建造者驾驭石头的非凡创造力让库斯科成为印加文明的摇篮,并让这座神赐予的城市成为印加帝国的圣地。在库斯科城,巨石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巧妙排列,被堆砌成富丽堂皇的宫殿,巧夺天工的庙宇。不论安第斯山脉的地震如何猛烈,不论海上漂来的入侵者如何凶残,印加人的巨石建筑在秘鲁高原巍然屹立,千年不倒。
  帝王统治时期有着非常严密的等级制度,建造者根据统治阶层的要求设计城市的布局,整个城市依直角设计,直线的城墙和中央广场为库斯科提供了四条道路连接帝国的其它行省。今天的库斯科城残存着最早印加人留下的古迹,人们徜徉在此,依然能够聆听到由蛮荒走向文明的时代音符。在太阳庙(Koricancha)前,印加人的先祖们以鲜血祭祀太阳:在萨克萨瓦曼(Sacsahuaman)古堡,勇猛的武士以血肉之躯抵御外来入侵者:在肯高古庙里(Quengo),虔诚的信徒聚集在一起向神灵祈祷;在塔博玛凯(Tambomachay)祭祀泉旁,战俘被残忍地抛尸成为仪式上的祭品。
  在征战剥离了文明的年代,正义属于最终的胜利者,印加人伴着征服在一次次部落冲突和烧杀抢掠中逐渐壮大。被征服的部族又在一代代的帝王统治中忘却先祖的血脉而最终走向融合。民族是个抽象的定义,历史面前,没有真正的侵略者和受害者,只有胜利者和战败者。印加人在南美大陆的土著部族征战中续写了他们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又在几百年后被强悍的西班牙殖民者征服。
  
  殖民者的征服
  
  


  太阳的子孙们认为世界的形状是方的,他们住在中心,中心世界的子民自然会受到神灵的庇护。然而,欧洲的先行者们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发现了这片神秘的大陆,从此,侵略者的战船纷至沓来。几十年后,库斯科迎来了第一批入侵者。印加人热情地把那些外貌有别于他们的白皮肤,黄毛发的“客人”迎进城内,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友好,他们上岸不是为友谊,而是为侵略。入侵者的恐怖嘴脸让印加人措手不及,在他们还没有准备与之较量时,武器先进的“海盗们”就把他们的城市洗劫一空。无数珍宝被掠夺,帝王贵族的领地被征用,城市建筑被捣毁,百姓沦为奴隶。库斯科遭受了从未有过的重创。
  此后的两个世纪,不甘被奴役的印加子孙与西班牙人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土地拉锯战,太阳子孙的血性终究抵不过海洋民族的强悍,最终印加人放下武器,归于侵略者的统治。库斯科城在一次次战争中经受了摧残,频繁的地震又给饱受创伤的城市增加了新的伤痕。两百年里,库斯科经受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洗礼。人民最终屈从了殖民者的统治,但他们祖先创建的时代街道、宫殿、庙宇和房屋建筑,顽强地抵御了入侵,抵御了岁月的磨砺留存了下来。
  西班牙统治者将库斯科并入秘鲁总督管辖区,利马成为首都后,库斯科的繁华一度沉寂。几十年后,越来越多的西班牙人从欧洲涌入南美。许多移民者来到库斯科的波托西矿山,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新大陆淘金梦。殖民者开始修建屋舍,这座城市再度繁华起来。新的城市规划者在印加广场上增加了德阿马斯广场,他们保留了城市广场印加棋盘式的街道布局。城市按照巴洛克风格重建,并把西班牙和印加的建筑风格融合。今天,古城库斯科保存的绝大多数建筑都是那一时期完成的。
  
  今日库斯科
  
  在城市中心的武器广场,西班牙人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修建了一座大教堂,教堂的原址是印加人祭祀的神庙。而广场另一侧原来曾是印加王的王宫,后来也被耶稣会教士团兴建的教堂所取代。被征服的印加子孙无奈地看着他们曾经虔心祈祷的神灵殿堂被异族圣明取代。印加的神灵没能护佑他的子孙,殖民者从此在这座城市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库斯科所有保留的印加遗址中,最著名的当数萨克萨瓦曼古堡(Sacayhuaman)。古堡距离库斯科1.5公里处,是古代印加人举行太阳祭祀的地方,它是古印加帝国最伟大的工程。古堡位于半山,可以俯瞰全城。萨克萨瓦曼古堡共分三层,每层都由可做战斗掩体的褶形石墙构成,墙壁高度在18米,由巨石垒砌。据说这座古堡是印加王于15世纪70年代动工修建的,前后持续了半个世纪,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都未完工。
  据传说,建城初期,它的设计者用安第斯山上的巨石堆砌出一支美洲豹的形状。古堡的轮廓至今清晰可见,它的头部是萨克萨瓦曼古堡,中部是印加王宫,尾部则是贵族们的住宅。印加人把地形似豹的库斯科当作豹身,而萨克萨瓦曼古堡就是豹头。豹的牙齿便是那以巨大石块砌成锯齿形的石壁围墙,印加人作防御之用。
  马丘比丘克古城(Machu Picchu)位于库斯科西北112公里的高原上,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海拔2280米。“马丘比丘克”印加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两侧被600米的悬崖峭壁所挟,山下是乌鲁班巴河的湍急水流,四周被崇山峻岭环抱。古城街道狭窄,整齐有序,宫殿、寺院、住宅、堡垒等多用巨石砌成,无粘合材料,对缝严密,刀片都难以插入。
  马丘比丘克古城的废墟石壁上刻有许多尚未为人所知的符号,是对神灵的祈祷文,还是对噩运的诅咒语?是应验未来世界的谶言,还是记录历史的墨迹?没有人再能破解这些神秘的字符。它们和巧夺天工的古城一起凝结着古印加人的智慧和勤奋,支撑起新大陆的文明。
  在德阿马斯广场附近一带,文化、宗教和建筑结构混合了印加与西班牙殖民式的风格。教堂、神庙、博物馆等都聚集在此。游人可以花上几个小时徜徉其中,看着街上身着艳丽服装的印第安人,仿佛触摸到了古印加帝国的脉搏。库斯科的印第安女子非常喜欢鲜艳的色彩,她们的传统服饰似乎几百年都不曾改变,披肩、帽子、裙子,还有一种用布折叠起的背包,色彩艳丽得令人眩晕。
  今日的库斯科成为秘鲁最知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美洲历史和文明的摇篮”、“南美古迹之都”。库斯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久经风霜的历史遗迹,还有印第安古老传统和西班牙的欧洲文化相融合和渗透形成的特有风格。在舞台上的青年们跳的克丘亚人劳动、爱情和日常习俗的舞蹈,明显地带有西班牙民间舞蹈中的踢踏动作。伴奏的乐器中既有西班牙吉他,也有克丘亚人用的排箫。
  岁月一年年过去,被征服的印加人依然在他们的家园悉心守候。印加人仍然认为库斯科是他们的首都,至于真正的首都——利马,只是远离他们的一个遥远、喧嚣的海滨城市,只有安第斯高原上的库斯科才是他们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家园。
其他文献
如果说球迷是球场上的第12个人,那解说员则充当第13人的角色。在众多球迷的眼里,黄健翔就是中国最为出色的第13人。这个引发无数争议的男人,在阔别足球两年后,在欧洲杯卷土重来,又重新制造了足够多的热料。他的一言一行,成了新闻界、体育界和娱乐圈都不可错过的话题。    无法想象,如果欧洲杯少了黄健翔,是否也会像现在这样酣然淋漓,引人津津乐道。尽管CSPN的画面有点模糊,尽管有些地方收不到CSPN直播,
期刊
许是职业或爱好的缘故,笔者很早就赏读过李绍文的诗。他的诗充满激情和文采,或低吟浅唱,或击节高歌,读来顿感酣畅淋漓、韵味悠长,极富生活情趣和美感。特别是在当今世事迷离、俗务嘈杂的时代,每当抖落一天的琐屑,倍感疲惫之时,泡一杯清茶,就着氤氲热气和袅袅茶香,细品李绍文的诗作,身心仿佛完全融于天籁,如沐夏夜清风、冬日暖阳,纵然没有红袖添香,却有神清气爽、甘之如饴的快慰,的确是乃一刻难得的精神享受。  与李
期刊
李兆基是一个奇迹,也是香港人都渴求的梦,他视富贵如浮云,却身价过亿;来香港之前他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青年,几十年内变成了中国巴菲特,笑傲股市风云;他低调,不愿意接受采访,但在慈善方面往往一鸣惊人。他既是严父,又是慈母,他最大的成功不是开拓了恒基地产,而是培养儿女成才,而是惬意地享受事业的成功和慈善带来的满足。    关于李兆基的报道不少,但想在媒体上找到一张他的清晰照片,倒极不容易。这位被称为亚洲股
期刊
作为出身内地的香港富豪,叶剑波无疑是内地赴港人士中的翘楚。2005年新华出版社发行的《领袖香港》一书中,叶剑波和曾荫权、唐英年、李国章等16位香港显赫人士并列其中。  叶剑波身上还贴着一长串闪光的“标签”,如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秘书长、和谐香港基金会主席、香港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香港大学生紧急援助基金创办人、太平绅士及哈尔滨建筑大学名誉教授等等。  除此之外,叶剑波还常常现
期刊
财富在面前,王全杰却走人    王全杰辞职后,终于有空闲能够在海边漫步。  王全杰:我不是老板,不会做老板,就别在老板位置上晃来晃去,这样既耽误企业,又耽误自己的事业。  那么王全杰为什么要辞职?有人说,也许他辞职的企业就是一个烂摊子,本身就不值得留恋。其实,王全杰离开的,正是自己一手创办的,已经和美国杜邦公司成功合作的企业,他们联手生产的产品——莱卡皮革,被誉为比白银还贵。财富就在面前,王全杰却
期刊
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阿西莫夫    “我从前就是这样的一个少年”    阿西莫夫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他生高产,著述颇丰,全部作品加起来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上
期刊
他写字出书,却声称自己的职业是赛车手;他不写诗,却单挑了整个诗坛;他被追捧成民族的脊梁、第二个鲁迅,又被骂为“脑残”;他曾说过80后的爱情观念其实很保守,却又写了性专栏;他大骂国人的麻木和民族的丑陋,又一面呼吁着我们应该要友善一点。他扮演着叛逆与玩世不恭的角色,桀骜不驯,浑身是刺,却又活得如此直白从容。    对于媒体来说,韩寒绝对是一个宠儿,只要围着他来转,就不愁没有新闻。人红是非多,不说以前的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过后,如何抚慰灾区儿童受伤的心灵是一个难题。邓亚萍说:通过体育可以忘记痛苦、悲伤,让这些受伤的孩子意志力更加坚强,“他们身心非常疲惫,他们需要自强不息”。因此由邓亚萍等奥运冠军和著名心理专家二合一的心理援助模式无疑是灾后信心重建的一剂良药。    童年的梦    邓亚萍夺冠时,我还处于童年,那个时候“乒乓外交”的影响犹在,乒乓球几乎占据了我们所有的课外时间。几个小伙伴在挥拍之际,
期刊
十年前,赵薇以烈火烹油的架势一夕暴红的时候,并不十分喜欢她。眼睛大得过分不说,那个时候看她,像看舞台剧,太夸张。在采访里说着直白的大实话,有问必答,无遮无拦,让人胆战心惊。  暴红的代价也很大,“军旗装”事件,“殴打孕妇”事件,还有很多真真假假的绯闻,有关她的负面报道从未间断过。后来的她,大概是长大了,神情渐渐沉静起来,讲话谨慎了许多,表情不再是一望可见底般的单纯。“但我仍然学不会撒谎,我只会选择
期刊
电影《马语者》中有—个借助天下独一无二的驯马术征服无数烈马的男人,他诠释的人与马的那种相依相偎的情感,让无数人为之感动。蓝天大地下才能孕育出的包容胸襟,在他的低语中,烈马会平静,疲惫的灵魂也会日渐苏醒……    “交给我好了”——听到这句话,总会有微小的激动。这是一种远古骑士精神的延续,历经沧桑、流传千年。从中土阿拉贡,西班牙堂吉诃德、佐罗,日本小兰之介、到中国历代英雄好汉,共筑了一道英雄主义、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