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自我认识;乔哈里窗;高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4-0037-03
  【作者简介】鞠瑞利,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201101)教师,高级教师,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
  【设计理念】
  高中是一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时期。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不仅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也面临着自我角色、性格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本节课通过“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等活动,以及乔哈里窗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体验,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方位的、客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及方法途径。
  帮助学生反省自己眼中的自我,了解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形象,理解“伤痕实验”对自我认识的启发。
  帮助学生了解乔哈里窗,让学生学会辩证合理地看待别人的评价,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认识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主题:我是谁
  播放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智取姬无命“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视频片段。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刚才大家看视频都很开心,吕秀才智取姬无命的经典台词确实也很搞笑,不过搞笑之余他却提出了一个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认识自己”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认识自我是个比较严肃又枯燥抽象的命题,通过让学生看《武林外传》吕秀才智取姬无命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认识自我”这个人生哲学话题的兴趣,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二、我眼中的我
  教师发放学习单,要求学生写10个以上的“我是 的人”
  教師:请大家在3分钟内写10个关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句子,尽量用描述性的句子,让别人能看得出你的个性特点等。注意不要写过于浅显表面特征的或过于抽象的句子,如“我是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我是山间的一棵小树”等。
  学生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短时间内写出10个以上关于自我的句子,教师借此大致了解学生内心深处对自我的认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做全面的点评和引导。
  教师点评:大家对自己的描述中,有的是外貌特征,有的是性格脾气,有的是荣誉地位,等等。由于认知范围和深刻程度的差异,有的同学偏重于生理自我,如身高、外貌、体重等;有的偏重于心理自我,如对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有的偏重于社会自我,如对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以上三个维度多方面、全方位地认知自己,这样对自己的认识会相对比较全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平时对自我的认识有哪些特点、局限和不足,便于今后对自己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别人眼中的我
  1.活动:同学眼中的我。
  每个学生在纸条上写出2位以上同学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然后把自己的纸条递交给相关的同学。教师抽取部分愿意交流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点评: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镜像自我”,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的一面镜子,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给别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这种印象就成为别人认识我们的一种记忆。在上一个环节中,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写了10个以上认识自己的句子,这种自我认识是基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视角,不一定全面。刚才同学们对同学印象的相互交流,实际上就是别人对我们的一种认识,虽然不一定都十分准确与恰当,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写别人留给自己的印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思考自己留给别人什么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认知。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2.如何对待别人的评价。
  教师介绍伤痕实验:实验人员招募一批志愿者,向他们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画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用一面小镜子看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然后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学生交流对伤痕实验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点评:伤痕实验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导致志愿者感受到别人对他们不友好的原因是他们错误的自我认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这启示我们,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很多时候都取决于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与其过分关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不如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修炼自己的内心上。
  设计意图:介绍伤痕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合理认识和看待别人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平时要不断提高自我认识,不断修炼自我、提升自我。
  四、乔哈里窗
  教师:通过“我眼中的我”和“同学眼中的我”,我们对自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对于认识自我的途径,心理学上有一个有名的“乔哈里窗”理论:根据自己和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可以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分为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有助于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PPT展示“乔哈里窗”)   学生活动:试着在四个区域内填写信息,完成自己的“乔哈里窗”,并分享交流。
  教师点评:“公众的我”也称为“开放我”,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如性别、外貌、爱好、成就等。“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等,“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盲目的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別人知道的部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盲目我”比较小。我们要学会用心聆听,重视他人的回馈。
  “隐藏的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个人秘密。“隐私我”太多,“开放我”就太少,容易导致周围人的误解和曲解。要想认识自我,不能只停留在“开放我”的层面,还应敢于直面“隐私我”的秘密和实质。
  “潜在的我”也称为“未知我”,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指一些潜能。对“未知我”进行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平时我们要尝试了解一些全新的领域,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未知我”。
  设计意图:通过对“乔哈里窗”理论的学习,让学生从开放层次和隐藏层次认识自己,并启示学生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就应该尽力扩大“公众的我”,适当坦露“隐藏的我”,缩小“盲目的我”,发现“潜在的我”。
  五、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教师:本节课通过“我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及对伤痕实验和“乔哈里窗”理论的学习,相信每个同学对“认识自我”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与体验。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多反思自我,多与周围人保持交流,合理对待别人的评价,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与发展。
  课后推荐同学们阅读台湾作家张德芬的三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
  【教学反思】
  认识自我是每个人终生都必须面对的哲学命题,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在自我认识方面比初中生成熟了许多,但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惑。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兼顾了高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增加了有关自我认识的理论知识,同时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体验。在导入环节引入有关自我认知的有趣视频,在教学主环节通过“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以及填写“乔哈里窗”等活动,提高了学生探究自我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自我认识的内容比较繁多且教学时间有限,课的内容相对有限,不能完全涉猎自我认识的内容,还需要对自我认知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筛选和提炼。
其他文献
毕云程在《邹韬奋先生五周年祭》中提到,1931—1932年,《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最近我们的思想和态度》,引起当局的不满。于是,“有一天,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来访问先生(邹韬奋),亲自驾着汽车把先生接了去……约莫过了四个钟头,先生回来了”。毕先生继续转述道:“据先生自己后来对我说,他这一次和胡宗南辩论了四个钟头,主要是辩论抗日问题和《生活》周刊的主张问题。”这是第一次国民党对于邹韬奋的“劝说”,
一、认识正面管教  该书认为,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很多人认为上学的目的就是学习功课,而各种纪律规定应该以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目的,因此,教师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主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学生。然而,研究表明,除非教给学生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会很困难,纪律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当教师愿意放弃对学生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努力时,教室里的气氛就会改善,变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兴起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吴玉章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从1912年到1920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在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
【关键词】心理图;亲子关系;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6-0026-03  【作者简介】蔡晶晶,南京市沿江小学(南京,210032)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学生进入六年级以后,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过去在学校爱说爱笑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了,回家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并且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对父
民主生活会制度作为一项党内监督制度,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是建立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基础,建党初期我们党十分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党的五大党章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1941年,为纠正党内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存在的个人英雄主义、无组织状态等错误倾向,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提出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听取党员群众的批评等一系列纠正错误、增强党性的
1926年,朱理治19岁,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时局动荡,朱理治埋头图书馆,尽览各种社会学书籍,茫无头绪。  与朱理治同住一个寝室的中文系余冠英,向他推荐《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社会进化史》等书。他完全被社会主义学说所吸引,确信自己找到了真理。余冠英悄悄问他:“想参加共产党吗?”共产党是当局时时提防、到处搜捕的组织,在他眼里有点神秘甚至有点恐怖。共產党就在他的身边,余冠英就是共产党员!他既
【关键词】认识宽容;感受宽容;理解宽容;内化宽容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7-0059-02  【作者简介】龚徽,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江苏南通,22641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豁达的心态和宽容的心理品质。马丁·塞里格曼和他的团队于2001年
在党史、新中国史研究中,诸多学者在论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反帝反修”的外交政策时,一般会使用“两个拳头打人”来形容和总结。如齐鹏飞、李葆珍著的《新中国外交简史》中在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十年”的外交战略时就认为:“在‘第二个十年’,由于苏联大党、大国霸权主义导致中苏关系恶化和全面破裂,我们开始摆脱中苏同盟的束缚,实行既‘反帝’又‘反修’,即既反美又反苏的‘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和政策。”
20世纪60年代,美国炮制“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全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直至越南南方完全解放,实现全国统一。我当时作为中国年轻的驻越外交干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场斗争的见证人。    美国的侵略图谋和战争升级    1964年8月4日,美国借口其军舰遭到越南海军的袭击,一手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1965年6月8日,美国公然宣布
【关键词】五年级;积极心态;正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6-0069-04  【作者简介】蔡亚,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对自我更关注,会深入探索自己的成长需求;他们在意自己的形象,也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羞耻感、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