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来源 :大舞台·教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
  【关键词】历史 国情 教育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从人类告别愚昧迈入文明时起,到公元15世纪以前,我国一直是当时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几个先进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中国人民培植的优秀文明传统,从古至今,一代代相传,一脉相承,因此它与我们正在建设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分不开,割不断的。我们要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前进,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以崭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中华民族具有优秀的传统,她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又培育了为世人称道的道德风尚。到社会主义阶段,这些优秀传统被继承和加以弘扬,与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也应进行这方面的国情教育。
  二、进行五千年中国人民奋斗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在近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出路何在?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许多求进步的先进思想人物,提出了不少济世图存的主张,企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都没有成功。“五四”运动后,随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真正救国救民的责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历史已经证明,唯一的出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来历史所证明的颠扑不破的伟大真理。过去搞革命是依靠了党的领导,现在搞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西方的多党制领导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学生进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教育,从而使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热爱党,在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三、进行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痛苦摸索,从多次失败中找到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应当珍惜这一正确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全国(除台湾外)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祖国的富强。我们要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教育学生,让他们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因为在我们这个底子雹人口多、生产不发达的国家,如果要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资本主义,将会产生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受穷。在生产不发达不富裕的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家都有饭吃,都能生活得好。
  四、進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教育。在中国现代史的教学中,要同学生讲清讲足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前途的无限光明。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大为增强,我国已建立了比较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农村经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1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很大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的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时,他们就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将来自觉地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是我们还要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们的生产仍然落后。经济不发达,我国当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国情,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还要广大青少年学生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中学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仅不能取消,必须还要加强,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只重视分数,为分数而学习,
期刊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的工作可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即要在教书的同时进行育人工作。  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而且新课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上强调“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也就
期刊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是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
期刊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其工作极复杂、艰辛、有趣,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班级管理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可按年级分阶段,分时期管理,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
期刊
目前,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有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教学的具体行为,寻求一种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适合学生自主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方式。事实上,采用什么方式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教学谈谈笔者自已的粗淺见解,与同行切磋。  在思想
期刊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即文道结合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课改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课改的关键。有人说教师是演员,也有人说教师是导演,不论怎样去解说,教学活动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在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这个多边活动中,教师所担当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师只有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新课程
期刊
【摘 要】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题,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从而达到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素养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进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体现在学生的“写”这一方面,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教师对作文的“评”这一方面,则只是从作文技巧方面进行,忽略了其德育的功用。其实作文评语中的德育渗透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在文章中出现的思想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批改评判作文时如加以引
期刊
生物学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挖掘出了一些能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的。    一、激发兴趣    兴趣在人的学习和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是獲得知识,开阔眼界,调动思维活动的巨大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