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互主体式为基础的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重构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的独特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然而当下高校师生局限于主客二分的关系当中,无法实现师生和谐,本文将交互主体运用到师生关系中,强调教师与学生是主体与主体的新型关系,运用其交互性与共生性,为高校中的师生关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交互主体式;和谐;重构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 special kind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t is a multilevel system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goal, with their unique identity and statu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the direct exchange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hip.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 But nowaday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confined to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ob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cannot realize the harmon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s applies interactive subj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mphasi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a new kind, and uses its interactivity and symbiosis. This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interactive subject;harmony;reconstruction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甚至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基础。
  长期以来,在师生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主体-客体”论和“双主体论”两种典型模式,使得师生关系局限于主体二分的关系之中,必然会影响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即“交互主体式”。
  1 传统师生关系的困境
  1.1 “主体-客体”论 。
  主张要么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要么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在教师主体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育中的权威,充当传授知识者的角色,而学生仅仅成为了教育中的配角,这样的从属关系无疑使得学生成为了一个无话语权的服从者,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在此情形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将教师的位置从中心转移到边缘,否定教师的价值和应有的引导作用,这又将师生关系带领到了另一种极端。“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两者都是“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对立二元的不可调和性必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1.2 “双主体”论 。
  面对上述师生关系的困惑,理论界提出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如今大部分高校提倡的一种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都是主体,二者处于同样的地位。诚然,“双主体”论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较其前进了一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同时进行的,是不可分离的,我们不能把教育活动机械的割裂为“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
  2 和谐师生关系的重构
  在对本高校学生发放的100份调查问卷中,有85.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或知己”,但是只有2.01%的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心声”;92.2%的学生希望“教师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只有11.5%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95.6%的学生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的朋友型”,确有32.3%的学生选择现阶段的师生关系为“不相往来的冷模型”.这些数据表明,现阶段的高校师生关系是紧张的、不和谐的,和谐关系的构建需要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这是一种交互主体式的理论关系。具体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以交往和对话为手段,以理解为目的所达成的一致性和共识。其意义在于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合作的过程,使教育真正成为人与人心灵的交融。因此,交互主体式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对主客二分关系的超越。
  3 具体实施举措
  建立和谐高校师生关系需要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高校应将交互式理论的观念贯穿于高校管理和教学的全过程中,突出教师与学生
  的互动性,重视学生的需求。可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如:我分院今年启动了对大一新生的“人生导师”制度,给每一个新生指派一名专业课教师作为大学期间的导师,不仅在学习上加以指导,更加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要求,这样做既避免了教师面对大量学生毫无针对性辅导的难题,又解决了学生怕面对教师的尴尬处境。使得教师与学生在交流中增强感情,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爱。在此基础之上,努力追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后做学生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分享他的快乐、化解他的苦恼,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要让学生享受教学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另外可以每年度让学生评选出他们最喜欢的教师,写出喜欢的理由,由这些教师来谈谈切身体会,每个教师针对这些找出自身的不足,利用这种交互主体式的行为达到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
  4 结束语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古人也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交互主体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检,引导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完成,也利于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学友.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人大报刊,2005(02)
  [2] 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04)
  [3] 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
  [4] 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
  [5] 谢镒逊.学生生命的被“遮蔽”与“超越”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7)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有很多方面,如学风和班级文化的建设、纪律和卫生的管理、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等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必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自己核心的理念,在这种见解和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才能和班级、学生形成良好融洽的关系,才能推动班级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才能引导学生自主认真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  我所带的高三(3)班是文科平行班,当时在高二
期刊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师生都很头疼的问题。本文以让学生不再怕写作为话题,浅谈了自己在习作教学的几点尝试。从“让学生懂得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指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引导学生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分享习作乐趣,学习修改习作”、“评语中多表扬”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写作;兴趣;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时间的高效性、效果的预见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学校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弥补传统美术教学中无法满足教学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形成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素养,从而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
期刊
从事初中政治教学已有多年了。初中政治学科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到翔宇中学的培训、观摩及回来后的亲身实践,对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课堂高效,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如何打造高效政治课堂,我做了以下思考:  1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并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同时规范了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练习课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教师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练习课教学的研究上,对练习课像例行公事般敷衍应付,一般采用生练一题,师校对一题的形式,单调而乏味,丝毫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练习效果。而真正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立信心。因而,练习课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它充满活力,力争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
期刊
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选取恰当的问题素材,设置合理的情景结构,逐步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力图通过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材料来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展开,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认识能力发展迅速,感知能力达到较高程度,理解性记忆的比重增大,能有意识地提出记忆的任务,并选择记忆方法,检查记忆效果;想象力迅速发展,而且想象中的创造性成份逐步增加;注意的
期刊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主要应侧重对幼儿倾听,表达,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其他活动的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同步提高,要作好这一切我认为应作好以下几点。  1 创设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
期刊
例证法就是用事实作论据,来论证文章论点的正确性。“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证明论点有力,同时可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实、具体、厚重。所以,它是写议论文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但例证法使用事例是有一定要求的,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确切  确切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事实本身要真实。作为例证的事例,必须确有其事,不能为了写作的需要随意杜撰,也不能将原有的事实随意夸大或缩小。虚构事例,小而会使材料
期刊
【摘要】环保教育已越来越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环保教育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思想和内容。在化学课堂中开展环保教育具有可行性,通过教材、实验、课外活动和实际行动等方式来开展环保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促使学生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化学课堂;环保教育;实践  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