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将短暂任期和离职之谜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5年,李聚奎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到一个陌生而重要的部门去工作,虽有点“发怵”,但他很快挖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桶金”。1958年,李聚奎离任得很突然。许多人对突然变更石油工业部领导人、让李聚奎重回軍队难说其因,而李聚奎则一直保持沉默。
  周恩来亲自点将掌管石油工业部
  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涟源县,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曾担任排长、大队长、团长和师长,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爱将。红军长征前,李聚奎到红一军团担任红一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和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参谋长、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之职。
  李聚奎到石油工业部任部长,是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将军征求他的意见并通知他这一消息。李聚奎回忆说:“到一个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非常重要、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去工作,我真有点发怵。”
  徐立清将军透露:总理曾说,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又都需要大量的石油。要尽快地把石油工业搞上去,就要选一个部队的同志来做这件事,把我们军队的一些传统作风带过去,像指挥打仗那样去指挥石油工业才行!据此,军委向总理推荐了3个人,这3个人都是总理熟悉的人,其中就有担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的李聚奎。
  徐立清在通知李聚奎时,谈了具体的决策过程:“名单送到总理那里,他考虑再三,圈定了您,由您去当中国石油工业部的第一任部长。军委领导同志也都赞同周总理的决定,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李聚奎必须服从。
  戈壁滩上挖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桶金”
  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成立石油工业部的决议,任命李聚奎为石油工业部首任部长。据当年油田的一位技术人员回忆:我们在工棚里开会,来了一个穿大衣的老头,就坐在后面听,我们也不知他是谁。他听大家分析情况,到食堂问大家能否吃得饱,还到井台同大家一起干活……后来问他,他告诉我们是“石油部的老李”,没一点架子,谁也没想到是部长!
  当时,中国的煤炭虽然多,可以制造人造油,但是人造油肯定不是根本途径。突破方向确定之后,李聚奎带领部里司局长和专家飞往新疆克拉玛依。白天,李聚奎带着大家踏着没膝的大雪摸情况;晚上,他就同大家一起挤在几十人的大通铺上,七嘴八舌地开“群英会”。等到大家再回到乌鲁木齐时,意见基本上取得了一致:要大规模勘探!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原油。毛泽东十分高兴,专门召见李聚奎给予鼓励。也就是在这次召见时,李聚奎提出了将解放军第19军57师改为石油师的建议。同时,他又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赛福鼎,动员他抽调大量人力、财力支持克拉玛依油田建设。另外,他还以石油工业部的名义,下达了一年内打出40口油井的会战任务。
  1956年5月,李聚奎再一次来到了克拉玛依。同年底,40口油井全部打出,石油产量由1955年的60万吨一跃达到150万吨。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田》的社论,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结束。
  无疑,克拉玛依油田的建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桶金”。
  离开前与继任者余秋里对桌“并任”部长
  多少年后,许多人对突然变更石油工业部领导人、让李聚奎重回军队难说其因,而李聚奎自己也说他事先没准备。后来每每说起此事时,他也从不多解释。
  中央正式决定调李聚奎回军队工作的时间,大约是1958年2月1日,而在这之前,李聚奎正在思考石油工业的“二五计划”问题。中央通知并征求他意见时,他正在审议一大堆材料……
  应当说,毛泽东对周恩来选择李聚奎到石油工业部,以及李聚奎在石油工业部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满意的。同时,分管石油工业的计委主任李富春和经委领导薄一波对李聚奎也是非常支持的。总理点将,主席满意,首长了解、支持,李聚奎本人又有如此显著的工作成效,但为何中间发生了变更呢?要弄清其中原委,自然还得联系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气候。
  1958年,“大跃进”的序曲已开始奏响,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一再批评“反冒进”。
  当年,国家经委开会研究石油工业部1958年的生产指标。在会议上,就“1958年能不能搞到180万吨”,薄一波征询李聚奎的意见。
  “那主要看能不能在抚顺给我们增加300万吨页岩!”李聚奎这样说是符合实际的。1958年投资减少,勘探开发有限,石油工业部也有困难,因此只能增加页岩发展一点人造油,没有别的办法。
  “页岩的生产和分配计划已经饱和了,给你们的页岩一两也不能增加了!”
  李聚奎听了这话,直脾气也上来了:“今年国家给我们的投资仅大体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人造油的资源不能增加,新的油田又难于开发,明年的计划能维持今年150万吨的水平还要作很大努力,增加到180万吨是不可能的!”李聚奎办事厚道、很有原则是优点,但在特殊的情况下,自然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1958年2月1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开幕前的一天晚上,薄一波给李聚奎打来电话:“聚奎啊,中央有个考虑,想调你回军队工作。后勤学院就不去了,到总后去当政委,让余秋里到石油工业部工作,你们对调一下。你有什么意见?”
  消息很突然,李聚奎竟一下没反应过来。
  李聚奎明白上面怎么决定这件事的,至少周恩来和薄一波是清楚的,但两人都没说,其中肯定有难处。两人都说有意见就找他本人,肯定是两人都愿意交给他工作做。这是周恩来和薄一波对他的关怀和信任。既然两个人都有难处,李聚奎也不想再多说。个中原委,他一直没去打听。
  1958年2月11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余秋里的任命,但李聚奎并没有马上回军队。按照余秋里的要求和总理的指示,李聚奎还要将余秋里带一程。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难得的场面:在部长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李聚奎与余秋里两人对座办公。遇到开会,余秋里只管听,他让李聚奎主持拍板,他当学生。
  1958年2月,邓小平过问石油工业部的工作,李聚奎带着继任部长余秋里去汇报。汇报人还是李聚奎,他如数家珍地汇报了上一年工作和当年的打算。邓小平听了很满意,并在作出指示后不无感慨地说:“‘二五计划’期间,东北地区能找出石油就最好!”
  6个多月后,大庆油田高台子油井出油。这一成果,向世人宣告了大庆油田的发现。
  (摘自《党史博览》2003年第9期,赤男/文)
其他文献
在湖北红安千万革命家庭中,戴克敏一家是典型代表。戴克敏是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其全家两代人中,有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2人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唯一幸存的是他的胞妹———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戴觉敏。  戴克敏:黄麻起义领导人  1906年,戴克敏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紫云区上戴家。父亲戴雪舫早年与董必武要好,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乡村知识分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英勇牺牲。父
期刊
1970年11月的一天,江青来到海南岛某军事指挥部参观,询问西沙群岛各个岛的情况。当一位指挥员一一回答后,江青指着沙盘上南越军队占领的几个岛说:“我们现在有军事实力把这几个岛子拿下,为什么不动手?你们把它收复了!”  江青下达了作战命令,指挥员们目瞪口呆。江青在部队没有军事指挥权,这样大的军事行动,必须有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才能行动。因此,在场的指挥员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说“是”,谁也不敢说“不行”。
期刊
1930年春,时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刘瑞生、团省委书记陈柏生及30多位干部,先后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厦门思明监狱。  营救任务落到时任福建省军委秘书陶铸的身上。  5月25日,陶铸带领特务队的11人来到思明监狱,以探监、找同事为名进入监狱。陶铸发出行动信号后,队伍分三批进入思明监狱。就在这时,监狱看守所副所长发现一名队员有些可疑而动手搜查,另一名队员见势不妙,一枪将其击毙,同时还打死一名正想抵抗的看
期刊
2009年,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女儿阎晶晶与前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儿子李禾禾结婚。据透露,彭丽媛是两人的红娘。  阎维文和李肇星是在彭丽媛的介绍下认识的。当时,彭丽媛为好友阎维文的新歌寻找填词人,剛好彭丽媛与李肇星比较熟悉,一次无意间向对方透露了这事。李肇星非常喜欢阎维文演唱的歌曲,随即一口答应下来,为《青春中国》做了填词。阎维文与李肇星因此结缘成为朋友。  有一年,李肇星的儿子李禾禾与阎维文的女儿
期刊
自中国经济改革伊始,政府财经决策的智囊们,无论身在政府直属的研究咨询机构,还是就职于大学或其他智库组织,在中南海的重大決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财经智囊包括吴敬琏、栗战书、陈锡文、刘鹤、胡鞍钢、王沪宁、宁吉喆、蔡昉、钱颖一等等。  李克强于2015年1月26日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座谈会刚开始,李克强用“先生”这一尊称,邀请著名经济
期刊
【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自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学习开始,陈锡文便一直致力于农村改革事业,是“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的得意门生之一。几十年来,他参与了大部分有关中国农业和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  作为曾经的下属与学生,现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在杜润生身边工作多年。  陈锡文1966年夏在上海
期刊
朱德:在德国由周恩来介绍入党  共和国元帅中,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是朱德。说起朱德的入党历程,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1922年初夏,朱德来到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可陈独秀对他并不热情,毫不客气地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此献出生命。对于你这样的人来说,就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考验和真诚的申请。”  朱德并没有放弃,他和好友孙炳文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并从一位中国商人那里
期刊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改革办主任】  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王沪宁的名字经常在国家主席后响起;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他的贡献颇多;1993年复旦问鼎狮城辩论会,他是顾问;他曾是中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他就是王沪宁,从学者到“红墙第一智囊”,不是偶然。  “出国潮”下安于国内的教书匠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习近平对“用人”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未变。
期刊
【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  2008年,结束15年政协委员任期的吴敬琏淡出媒体视野。从此,喧嚣的“两会”上,人们再也听不到他大胆直率的声音。不过,“进亦忧,退亦忧”,沉重的使命感使这位老人不能放松。他密切守望着中国改革的进程,不时发出警醒世人的声音。  第一次向中央建言  有媒体曾将吴敬琏定位为“贵族”经济学家———因他出身于家道兴旺的民族资本家之家。他的母亲邓季惺既
期刊
许世友一共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许世友去世时,7个子女,都是部队团以下的干部或专业人员,没有一个人因他而“沾光”,被“照顾”当上“大官”。许世友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对子女教育的方式,一切任其自然发展。他有权时,不会想到去为子女捞取什么好处;无权时,他更是不愿求别人为子女谋求私利的……  子女名字各有来历  许世友一共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大儿子许光,二儿子许建军,三儿子许援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