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西兰卡普邂逅精准扶贫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美细致的苗绣书签、西兰卡普织布做的懒人沙发、民族风格浓郁的包包、服饰以及小罐装的土家蜂蜜……
  在2018年“苏州国际设计周”上,苏州大学2016级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展示了在重庆酉阳探寻非遗技艺后,
  经历15个日夜设计制作的8大系列71件作品。
  一次寻找文化碰撞,激发创作灵感的采风,
  不仅让师生亲密接触了前所未见的非遗技艺,更意外与扶贫帮困不期而遇。
  苗绣工艺发新枝
  在设计周的展览上,有件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远远看去以为是个精美的挂件,实际上它是一枚书签。与一般纸质、木制或者金属制品不同,这枚书签是用苗绣手法一针一线制作出来的。它还通过嵌入铁丝的创新设计,可以随意折叠,夹在书本的任意角落。谈到这个作品,服饰小组成员胡晶晶同学很有感触:“这是酉阳之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作品了!”
  2018年11月4日,经过36小时绿皮火车和4小时的大巴颠簸,苏州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产品设计专业的5位教师和24位学生终于到达了重庆武陵山区的酉阳县。酉阳处于武陵山腹地,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宝藏。对比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这里已不再是世外桃源,手艺从业人员不仅年迈,也越来越少,更不知晓外界的市场需求与审美,对新材料的认知运用非常缺乏。“我们想看看能否用自己的所长,为传统的手工艺、为当地人带来一些改变。”苏大产品设计系主任赵智峰表示。
  到达酉阳县第二天,当地的苗绣传承人之一陈国桃女士就带领大家前往绣房,集体观摩绣娘们的现场绣制。看着七彩绣线随着绣娘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胡晶晶对苗绣有了进一步了解:“苗绣和苏绣有很多不同之处,它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夸张的构图,颜色也更艳丽,很有地方特色。”
  在出发前,胡晶晶所在的服饰小组本就打算采用苗绣的双面绣手法做一组书签,以展示苗绣的精美。没想到,他们有了更意外的收获。参观时,有位绣娘拿出一只用苗绣制作的立体“蝴蝶”:“我们在苗绣图案的外轮廓加入了一圈细铁丝,再通过盘线绣将铁丝包裹起来,与图案融为一体。这样一来,不仅硬度高,还可以随意折叠。”胡晶晶被这个设计深深吸引了,她灵机一动:“我们能否将这个创新手法用在书签上呢?” 专业指导老师李一城听了很认可:“这和市场上的书签不同,不仅让绣法有了创新,还增加了书签的趣味性。”
  此前,绣娘们仅将这种工艺用在胸针或头饰上,从未尝试过文创领域物件的制作。胡晶晶和小组成员拿出设计好的蝴蝶、太阳鸟、麒麟等设计方案给她们看:“这些元素都是我们从酉阳县土家族传统文化里提炼出来的,代表亲情、爱情和吉祥如意。”为既保留酉阳县的传统民族特色,又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小组成员在设计时进行了二次创作。“我们的图案设计相对简洁,并降低了颜色的饱和度,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经过反复沟通,绣娘们根据设计绣制了四件作品。“别看它们还没有巴掌大,但每个书签的制作都要花费两天时间呢!”
  也正因为设计精良,制作精细,展览上有很多人驻足欣赏。李一城老师深知其背后创作的辛苦,尽管有人愿出高价购买,也不肯售卖。展览结束后,学院老师将这些书签寄回了酉阳县。李一城老师说:“这个灵感来自大山,也应该反哺大山,希望这样的设计理念能助当地的绣娘打开思路,运用到更多领域中去。”
  
  西兰卡普搞混搭
  展览现场,不少小观众被一组别致的懒人沙发吸引,纷纷躺上去体验。与市面上用沙发布、涤纶布制成的懒人沙发不同,陈海玲所在的户外休闲组制作的懒人沙发运用了酉阳县最有代表性的西兰卡普织布工艺,小清新的色调让人眼前一亮。
  西兰卡普,俗称“打花铺盖”或“打花”,被视为土家族人智慧、技艺的结晶。但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这门技艺正慢慢失传。出发前,陈海玲小组就对西兰卡普有所耳闻,希望用这种漂亮的织布做出好看的产品。为此,陈国桃女士特意联系了西兰卡普编织技艺的传承人冉建云,请她为大家演示西兰卡普的编织过程。
  陈海玲发现,和一般织布不同,“西兰卡普是沿用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棉、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的,其复杂程度不亚于苗绣。”在以前,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流传下来的图案夸张,颜色鲜艳,给人热情奔放之感。陈海玲和小组成员打算改变长久以来户外产品相对单一的风格,便选出砖红、土黄、深紫、湖蓝、灰蓝五组颜色,将西兰卡普元素融入到包袋、吊床、眼罩等产品设计中,丰富大家的旅行生活。
  然而西兰卡普织法复杂,从十几岁就开始织布的冉建云,一天最多也只能织一米长。陈海玲小组的设计又与冉建云熟知的圖案完全不同。“西兰卡普图案的精髓不在于复杂,简洁大方的纹理效果会更好。”在冉建云的点拨下,陈海玲和同伴们简化了花型设计,并加入了土家族传统的钩花和纹样。
  在色彩调配上,西兰卡普也颇有讲究。当地的歌诀有云:“黑配白,哪里得。红配绿,选不出。蓝配黄,放光芒。”经过讨论沟通,小组最终以白色为底色,灰蓝、深蓝、藏蓝色为主色调,呈现出一组低调却大气的设计作品。
  出发之前,小组成员计划用西兰卡普做出包括懒人沙发在内的多种户外产品。亲眼目睹西兰卡普慢工出细活的实际情况后,陈海玲感觉之前的方案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李一城老师及时解了围:“可以修改懒人沙发的尺寸,也可以减少一些数量,还可以用西兰卡普与其他布料拼接缝制的方式,这样既能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还能让设计更加丰富。”通过不断磨合协作,不到十天的时间,陈海玲和伙伴们用冉建云和绣娘们织出的三款共五六米长的西兰卡普,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户外产品的制作。
  蜂蜜包装对接精准扶贫
  重庆酉阳县浪坪乡的养蜂人倪江凤怎么也不会想到,原本自产自销卖不太动的土家蜂蜜,在同学们的巧思下,用西兰卡普织锦作封口的小罐装蜂蜜一亮相2018苏州国际设计周,竟受到格外关注。   浪坪乡位于酉阳县城西北108公里,是国家级贫困乡村,也是酉阳非遗文化的“出生地”。赵智峰老师告诉我们:“去浪坪乡,是为了追寻传统技艺最初的模样,这对同学们今后的设计生涯将有深远的影响。”出发前搜集资料时,同学们了解到,当地有300多户村民通过自产自销的蜂蜜维持生计,但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加上缺乏包装宣传,蜂蜜质量虽好,却难以打开销路。抵达浪坪乡后,团队想找当地老乡进一步了解情况,结果发现浪坪乡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大山的不同角落。“这里没有路,没有灯,只能靠双脚一步步去寻找。更糟的是,眼下的深秋并不是养蜂的旺季,能不能找到蜂农只能碰运气了。”美食小组的叶一婷说。
  在浪坪乡的那几天,叶一婷每天的任务就是走山路。“我们从早上开始一直走到天黑,也才走了计划中三分之一的路程。”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户养蜂人家,并因此驻足一晚。
  在养蜂人倪江凤的家里,叶一婷看到他们自产的蜂蜜都装在大圆木筒里,装满一桶需要好些时日,而且不好运输。这时,美食小组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六棱形玻璃罐,每一个罐子的容量大约50ml。看到蜂蜜装在精致的小玻璃瓶中折射出与平日不同的光芒,淳朴的倪江凤与丈夫很高兴,“这个瓶子真好看,也好拿,你们多装几瓶走。”考虑到蜂蜜是蜂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团队只装了4小瓶作为展览所用。叶一婷说:“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想通过更好的设计理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打开土家蜂蜜的销售市场。小包装,轻量化,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民族特色的点缀,则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审美。”
  师生們从浪坪乡返程那天,附近的几位村民特意从家里赶来,拿出过年时吃的腊肉招待大家。陈海玲对这个场景记忆犹新:“虽然食材简单,但我们都知道那是村民们最珍贵的食物了。” 这也让来自重庆的余艺触动很大。“我从小生活在重庆,却没想到重庆还有如此贫穷落后的地方。这次的实践很有价值,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一些民族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专业课老师范炜焱也表示:“这次的实践主题‘看见大山’,除了看见风光旖旎的武陵山脉,或许也可以成为精准扶贫的另一个视角。”
  酉阳之行系列作品得到多方关注后,艺术学院师生不断收到各方的合作邀约。为了在“文化扶贫”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些,师生们决定尽快将设计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学院正与苏州昆山锦溪镇对接,准备把此次实践活动的一些产品,如土家蜂蜜、特色牛肉干、婴儿服饰等转化成商品,改善酉阳当地手艺人、老乡们的生活现状。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语言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多会一种语言就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来德国学习之前,我根本未曾想到,自己会沉迷于那些曾盛传于丝绸之路如今却消身匿迹的死语言中,不可自拔。  中古伊朗语系中的很多语言在3~5世纪时已在本土灭绝,在新疆、敦煌等地发现的文书中,已确认的语言有大夏语、和阗语、吐火罗语、粟特语、帕提亚语、佉卢文等用多种语言。我所研究的中古伊朗语系就包括帕提亚语、粟特语、大夏语、中古波斯语等死语言
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地大学习地质学专业的是同学有福的,因为这里有一片得天独厚的化石林。  化石林,是地大的地標性景观,位于地大东校区正中心的位置,是一个人造的小景区。化石林结合地大学科特色,融观赏、科普于一体,是华中地区唯一异地保存的化石林。呈正方形的化石林景区,始建于校庆50年(2002年),扩建于校庆60年(2012年),占地1500平方
离开自习室,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钟。一个人走在学校主道上,四周寂静无人,今晚校园的上空没有星星,只看见半轮孤月挂在微寒的夜色之中。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夜越深,越孤单。  读大一的时候,学院里有一位比我高一级的学姐,容貌十分甜美清秀,学业成绩也非常优秀,我很喜欢她。但是,时间一长我却发现了她的一些问题,原因是她每天都带着一脸的倦意和明显的睡眠不足赶去上課,久而久之,她的双眼就带上了一层厚厚的黑眼圈,个
新学期开始前,各大高校纷纷发布了图书馆大数据榜单,这无疑可看作是与就业质量报告相似的“阅读质量报告”了。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榜单中撷取了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报告,大数据的魅力,在于精准的统计与直观的呈现,它总能让你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数据为画像  图书馆的藏书量,这是一所大学容纳知识的态度,也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以图书馆的
单身,很多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无奈。  曾经有一个男生跟我表白一周之后,竟然跟别的姑娘好上了。这件事情让我惊讶,男生竟然可以如此薄情,也让我彻底对男生失去了信心,不再去执着想要有个男朋友。  “看破红尘”的我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步入了让人羡慕的一等奖学金钉子户行列,成了一个清心寡欲的“小中医”,并以学院第一的成绩顺利保博。这时的我是如此满意自己的生活,与其迁就别人,不如一个人逍遥快乐。  人在
南志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随即,办公室的同志把房间的钥匙给了我。打开办公室的门,不大的房间,空荡荡的,只有一张粗糙的写字台和一把椅子,静静地呆在房间的角落,似乎期待着主人的归来。再打开两间实验室,同样徒有四壁、空空如也。我心中却多了些许喜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千辛万苦地终于买到了属于自己
编者按:参军越来越为大学生青睐,本文对了解参军的过程,大学生在军营如何适应和成长很有帮助。“到”和“是”的含义陈嘉鑫  来到部队后,我首先学会了喊两个字,“到”和“是”。别人喊你名字,大声答“到”,接到命令,则大声喊“是”。“到”是对别人需要的一种回应,无论是上级、战友还是群众;“是”则更能体现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有句老话说得好,“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是什么任务什么岗位,哪里需要就
本文从企业官网、招聘平台选取了2020年校招明确要求新闻传播专业与无明确专业要求岗位,共计117家用人单位、336个岗位,对这些岗位的招聘要求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想知道,在这场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新闻传播”专业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技能是这一专业的教育背景无可取代的?危机几重?  新闻与传播(尤其是新闻)是一个总被与“理想”并举的学科,但从学校到职场,不可否认,危机重重。  首先,最直观的
在这个毕业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2016级5班在网络上火了一把,30名班级成员中学分绩90分以上14人、占据全专业前10名,就业率100%,升学率97%。学习“秘笈”  “老师经常鼓励同学们上台讲题,几乎每个人都体验过当老师的感觉。”班长孙士新回忆上模电数电课的紧张场景时说道。大二学年新增的课程难度直线提高,课堂例题和课下作业题也经常令人捉摸不透。为了让难题“不过夜”,在
人行桥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有着强大的空间表现力。同济大学教改项目“《人行桥设计与建构》跨专业开放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由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与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业方向大四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为避免将人行桥作为单一对象,或是一种风格化、定格式的实物组合,此次课程引入“场域”概念,将人行桥理解为围合城市集体空间的聚合物。场域内部的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关系与其他要素建立起联系,以触发——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