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神经精神性狼疮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份血清(包括NPSLE患者33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35例)和18例脑脊液(包括NPSLE患者10例,非NPSLE的狼疮患者8例)中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sG和IgM.结果 血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gG、Ig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阳件率分别为21%、24%,在NP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均为18%,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9%,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IgG、IgM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18、9/18,在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均为7/10、8/10,在非NPSLE的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8、1/8,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AGA与NPSLE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端粒保护蛋白TPP1及POT1 mRNA在类风湿关节炎(RA)、骨关节炎(OA)患者及健康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SFs)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Fs,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28例RA、15例OA和3名健康者SFs TPP1,POT1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疾病活动性等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TPP1,POT1 mRNA在RA SF
本研究(Scandinavian J Immunology,2009,70:337—344)的目的是评价依那西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检索依那西普与安慰剂对照的随机临床进行荟萃分析。依那西普用量为皮下注射,每周2次25mg或每周1次50mg,可合并使用或不用甲氨蝶呤。剔除质量低的研究(即Jadad's评分〈3分者)。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标准评价疗效。通过严重的不良事件、重度感染
期刊
患者男,43岁,体质量91 kg.有炎性腰背痛史20余年,近年症状不断加重,于2007年在外院查骶髂关节CT示骶髂关节炎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先后3次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每次300 mg,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治疗前行结核筛查:胸部X线示两肺纹理增多,结核菌素纯蛋白生物(PPD)
期刊
例1,男性,22岁.反复活动后胸闷、心悸4年余.起病初伴有发热,心脏彩超检查示:中度主动脉瓣反流,红细胞沉降率(ESR)85 mm/l h,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72,抗感染治疗无好转,诊断为"成人斯蒂尔病",给予甲泼尼龙、甲氨蝶呤(MTX)治疗,以后减量至甲泼尼龙4 mg,每日1次,持续治疗。
期刊
1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因为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相关性、关节受累的模式(非对称性,以下肢关节为主)以及可能累及脊柱,因此被归于脊柱关节病的范畴.它曾被称为Reiter综合征(具有典型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者)、Fiessinger-Leroy综合征等,1969年
期刊
尽管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该病的病死率仍然较高.既往有证据显示不可逆器官损伤的累积(通过SLE国际临床合作组织暨美国风湿病学院损害指数SDI计算得出),结合疾病活动性、社会经济状况,能可靠地预测SLE患者长期存活率.近期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SDI指标中肾脏损害是预测SLE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糖皮质激素及各种免疫抑制剂的积极应用,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关自身免疫病的靶向治疗以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明显改善了CTD的临床进程及预后。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医疗费用和关节致残丧失劳动力给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影响全球0.5%~1%的人口[1],未经治疗的RA患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大约有一半的RA患者最终因致残丧失劳动能力[2]。
期刊
目的 检测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SLE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VDR起始密码子(FokI)多态性位点和基因型在271例SLE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组VDR FokI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不处
根据细胞的功能,经典地将CD4+T细胞分为Th1、Th2辅助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3个亚群.Yh1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等细胞因子,在抗感染、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同时,Th1活性异常升高也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Th2细胞则通过分泌IL-4、IL-5、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参与了哮喘、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