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备而作 构思先行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丈高楼平地起,源于一张建筑设计图。学生的作文好比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习作前认真构思,能提高习作成功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起步作文教学中,我主张有备而作,构思先行。怎样才能有效构思,让构思促成习作的美妙之旅,我有这样一些实践。

一、涂鸦式——让构思形象化


  在写作教学中,利用涂鸦将脑海中难以捕捉的思维印在纸上,让朦胧的想法更形象具体,这就是一种构思。以三上习作二日记为例。一日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學生当然会选择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事进行写作。但我们会发现,有的习作如流水账,不分轻重;有的笔触凌乱,东拉西扯。这便是创作前未构思,仅仅建立在思维的朦胧层次,主次不清,更别谈有真情实感。创作前,先请学生以涂鸦方式绘出想描述的内容。他们会一幅一幅涂,一笔一笔绘。这过程像时间轴一般展开,他们会涂出关键的、重要的、丰富的、有序的、生动的内容,用涂鸦再现构思,历历在目。
  又如三上习作三《童话创编》,给学生几个关键词,由这几个词编写故事情节。学生怎样才能编写好故事呢?画图,将编写的故事以涂鸦的方式绘出,变创编故事为创画故事,变创编故事为看图说故事、评故事、写故事。教师可以就情节是否合理,在哪个情节怎样描写,在故事转折点怎样过渡,做出直观具体的指导,学生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对自己的涂鸦做出评价,优化自己的构思。




二、导图式——让构思条理化


  思维导图适合由中心出发的发散式构思。以三上习作一写同学为例。二年级曾有写人练笔,其更侧重描写人物外表。三上写人习作呈螺旋上升趋势,从写人物外貌到写人物个性、爱好。学生们天天在一起,他们相互间应是最了解的。可是为什么一提到写人的爱好和个性,孩子就缺乏生活事例,或个性把握不准确,甚至无从下手,不是没有素材,而是缺乏有效的构思。针对这样的现象,如下习作导图表,导图中心人物趣味化处理,以人物照片和手绘为主,外围以个性爱好为发散。孩子利用导图整理自己的构思,文章框架与文章内容以导图方式呈现,习作何难之有。




三、条目式——让构思选择化


  构思往往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分散到分类的过程,是一种对材料进行罗列和选择行为。条目式构思让学生以类似头脑风暴的方式思索写作素材,将素材以条目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分析、筛选、总结出表达的中心。以三上习作五动物写作为例,难点在于对小动物不够了解,抓不住典型事例,不能突出重点,但是每天与之相处,必然会有点点滴滴的发现,每天记录一条,半个月就会有十五条发现。再细细去读,有几点和吃食有关,有几点又与睡觉有关,还有几点指向运动……以吃食为中心组合材料,还是以调皮为中心组合材料?学生尝试了在一堆材料中找出文章中心。让构思的过程条目化,更有利于创作者的选择。




四、提纲式——让构思目标化


  以列提纲的方式构思是一种常见的、快捷的构思方法。例如三上习作七《我有一个想法》,学生生活在社会中,每天会看到很多现象,内心也会对这些现象做出善与恶、美与丑的判断。仅仅是判断对错是不够的,深入思考为什么这种现象是不文明的,我有哪些建议。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深层次思考,筛选出提纲,以简单的一两句话概括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完善的写作构思就出现了。




五、楼梯式——让构思重点化


  楼梯式构思以一个个相连的矩形呈现,每一个矩形呈现构思的一部分,有的段落构思简要,有的详细,很明显地呈现了写作的条理和重点。三上习作八《那次玩得真高兴》以时间顺序叙述,如果放手让学生习作,很可能出现一大批流水账式的作文,全篇只有玩,而不见高兴。到底在玩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最让自己高兴,哪个环节是需要详细描写,楼梯式构思会形象地体现这一点。




六、摄影式——让构思视觉化


  摄影,是对世界的一种观察形式。把摄影艺术运用到习作中,也不失为一种构思的方法,它适用于写景类习作。例如三上习作《这儿真美》,以摄影五亭桥为例,从远到近拍,还是从近到远拍,上了五亭桥从上往下拍,还是从下往上拍,这是摄影的顺序,更是写作的顺序。给什么景物来张特写,这便是确定景色描写的重点。将照片排一下顺序,不就是一次动手操作的习作构思吗?
  没有行之有效的构思,就没有泉思如涌的习作;没有泉思如涌的习作,就不能让学生爱上表达,感受表达的快乐。三年级起步作文,做好习作前的构思,为学生习作铺平道路。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藤野先生》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了解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文本简析。《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
期刊
《卖炭翁》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在教学《卖炭翁》时,我采用了“走进角色,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还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经过实践,我发现该教学方法不啻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也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某一类型的人物。“走进角色”是指在文本教学中,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亲密接触,抑或是将自己转换成作品中的人物,
期刊
统编教材必修(上),第七单元编排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经过光阴的检验,篇篇经典;作品的气韵与作者彼时的人生处境也有跨越时空的同气相生。恰当组织单元教学任务,发掘其精神内涵、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对高中生有着极深远的引领意义。一、亦诗亦画,意象丰韵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说明文和其他阶段的一样,关注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用准确无误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客观地描述事物本质。《蟋蟀的住宅》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用语传神的说明性文章。本文的重难点就是从工具、选址、设计三个方面去感悟蟋蟀住宅的“伟大”。而如果仅仅是告诉学生这三个方面,那么学生只是知其然,而没有真正领悟所以然,所谓的“伟大”也只是书上是这样写的,老师是这么说的,根本没有真正地体会。那么如何利用说明文的教
期刊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能够准确地理解、表达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而朗读无疑是培养这种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本文将结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诗歌名作《艾青诗选》为例,尝试提出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种朗讀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进行,学生通过朗读揣摩文章
期刊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因“爱”而生成的主题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本我”的层面,而应该从爱自己到爱他人,再到爱社会。停课不停研,老师们深入地研读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核心素养开始受到教育人士的关注,然而许多教师在初次接触的时候混淆了“核心素养”与“核心素质”的概念,以致忽视了宝贵的教学理念。所谓“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平日学习语文时的修养,它包括才能、品格、技艺和学识等多个方面。目前,有关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文化学识。透过核心素养落实拓展阅读课,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
期刊
习作单元的编制特色以单元导语、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为架构,提出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对习作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聚焦习作方法的传授,提出以写为主的读写新结合,突出习作教学的应用性。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教学为例,就习作单元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单元整体设计,产生累积效应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导语页第一部分以罗丹(法国)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
期刊
一、巧搭主支架,使想象路径愈发清晰  想象作文不是天马行空般的胡思乱想,而应该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想象作文教学需要让学生从本单元的课文载体中获得合理想象的方法,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到想象的有力凭借。譬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想要学生写好本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师需要通过对《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经典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正确书写“小、少、牛、鸟”。认识两个偏旁:“犭”“鸟”。  2.知道“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正确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1.“正反话”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比如:我说“上”,你对“下”。  2.揭题:大小多少。  3.读课题,强调“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