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瞄准“缝隙市场”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nb2009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使用旧技术的企业来说,无论是转换到新技术平台,还是拓展当前技术的性能,都专注于技术生产力方面的变化,而忽视了对需求背景的考虑。也就是说,这两种策略都无视旧技术消费市场客户结构的潜在变化,而这往往是影响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新技术是否优于旧技术,往往取决于顾客是否愿意为新技术的产品属性买单,而这一意愿又是由顾客的需求偏好次序和预算限制决定的,这反过来决定了产品在某一市场中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功。
  在新技术出现之前,往往是旧技术主导本土市场。在本土市场内,所有的消费者都偏爱旧技术而非新技术。一些顾客喜爱旧技术生产的高端产品胜于低端产品。新主导技术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本土市场上的消费者仍然偏爱旧技术胜于先前的替代技术。
  尽管如此,新技术的出现还是为顾客提供了一项新选择。新技术让以前隐藏在消费者偏好中的隐性差异凸显出来。当新技术提供了新的属性时,就为顾客提供了新的属性组合和分解,这能够用来识别现有市场中的新缝隙市场。
  以手表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前,所有手表都使用机械机芯,手表性能的优越性取决于计时的精准度。但随着石英机芯系统的出现,计时的精准度得到极大提高,再加上石英机芯的生产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因此很快占据了手表市场的统治地位。
  然而,并非所有的消费者愿意选用石英手表。在石英机芯出现之前,所有产品都被称为“手表”。然而石英机芯出现之后,消费者和制造商才开始考虑区分“机械手表”和“非机械手表”。非机械手表的出现,让那些在意机械机芯的消费者,找出一些与时间精准度无关的理由来证明他们对机械手表的偏爱。这部分消费者成为了一个新的缝隙市场,他们的需求是新技术无法满足的。对于旧技术企业来说,这一缝隙市场的存在会让它们积极改进产品。例如,将机械机芯隐藏在不透明表壳之内的传统式样,改换成透明表壳设计,显示复杂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机械机芯。
  类似的变化在其他领域也可以看到。例如,虽然无线电话已经普及,但有线电话的优点一不会产生干扰、不需要电网供电、不易于误放遗失等一依然让有线电话得以存在。此外,寻呼机网络的优点,如全网络覆盖、不对医疗设备产生干扰等,也让它具有缝隙市场。此外,“怀旧价值”也只有在新技术确立其市场统治地位之后才会凸显。
  因此对于旧技术企业来说,不能成为主流并不一定意味将失去整个市场。尽管消费者可能会一致偏爱新技术,但总会存在几个差异驱动因子,导致部分市场仍继续偏爱旧技术。这种差异可能源于预算限制。例如,从纯粹的性能考虑,消费者可能会更喜欢新技术,但仍然会出于性价比考虑而选择旧技术,例如碱性电池和锂电池。同时,还可能源于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偏好异质性,例如,对高端视频游戏玩家来说,CRT视频显示器的更短刷新周期绝对要优于平板显示器。此外,还有可能源于消费者对旧技术的情感或怀旧依恋,例如钢笔和机械手表。
  找到这种“潜在异质性”,就会为旧技术带来新的市场细分机会。对于旧技术企业来说,关键是要弄清楚新技术所专注的新属性和新性能,以及自己该如何弥补不足以保持市场的认可:弄清楚哪些旧技术的属性和性能是新技术未关注,却由新技术揭露的。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对利益,不是逃避就是伪善,既拿不起也放不下。企业家们彷徨之下,只能拣到一些碎片对付。  最近江湖上道长李一的名头很响。据说投在他门下的企业家已经成千上万,耐人寻味。道家的理想是清静无为,商业却是动态的平衡,两者颇不相容。这又反映了怎样的商业趋势?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汉朝初年推崇黄老之术。当时久经战乱,平定天下以后,与民生息。但中国企业的路还长,商业与竞争相伴,大概永远也没有平定的时候。
期刊
让患者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这是PatientsLikeMe的商业模式。网站以“病人帮助病人活在更好的每一天”为口号,没过几年,就被媒体评为15个可能改变世界的公司之一。    世间有许多事情原本都是无心之举。  1998年,詹姆斯·海伍德和本·海伍德发现他们的兄弟斯蒂芬-海伍德得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那时斯蒂芬才29岁,兄弟情
期刊
你为何做企业?除了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回答,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往深里想,一些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多少源于此。  所谓成就感,或是价值实现,实际上是自我价值观得以客体化并获得认同,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的外化,因而每个人的成就,都会打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人格化的首要对象,就是它的领军人物。无论中外,那些强大的企业,几乎都与一个卓越的领导者紧密关联,有些甚至两者之间可以直接划等号了。例如当
期刊
很多领导者明明意识到希望不大,仍然不断地将资本注入一个注定失败的项目,原因是过去投入的成本太多了。这就是沉没成本陷阱。怎样避免陷啪研究者提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先发制人地开展谈话。领导需要事先作好准备,假如失败而必须放弃项目,应该如何说服员工。作为企业领导人,必须谨记自己必须为整个团队的安全负责,决不能让自负和情绪遮蔽了个人判断。  第二,让组织架构具有“建设性张力”(constructive
期刊
消费者的“自控心理”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特点——在包含更优选项的清单面前,他们却往往作出更差的选择!  美国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实验,向104名本科生分别发放了两份菜单。一份菜单里包括炸薯条、炸鸡块和烤土豆,炸薯条是最不健康的食品。而另外一份菜单中,不仅包括这三样菜谱,还增加了一份更为健康的食品——沙拉。实验结果发现,参与者看第一份菜单时都表现7很高的自控能力,几乎都不选择最不健康的炸著条。但是,当他们看
期刊
大批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发展期。如何避免“中小企业像脓包,变大就破”的宿命?供应链管理尤其重要。电动自行车企业日象公司的供应链变革是一项有益尝试。    2002年至2009年,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全国电动自行车年产销量从200万辆猛增到3000万辆,7年间产销量翻了近15倍,行业年增长率约为57%。在这样的市场剧变中,自然涌现了一批迅速扩张的电动自行车企业。  日象电动车公司就是其一。相对于行业
期刊
电影《孔子》中,孔子说愿意为鲁国“生死以之”,但孔子没明白这个“国家”不是他的,也不是老百姓的,而是“老板”的。    随着电影《孔子》的上映,孔子思想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千百年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是凡人;有人说他是仁爱之师,有人说他是丧家之犬;有人说他成功,有人说他失败。  孔子的一生充满坎坷,始终在颠沛流离中寻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平衡。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经历和
期刊
人造天堂    美国历史学家高家龙的著作《大公司与关系网》记述了1880~1937年间,六家大企业在中国的组织变迁。尽管已过百年,但从这些史料中可见,中国商业和社会的深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改变。  1840年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国门,自此外国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它们与传统商业的对立表现在组织形态,就是分别基于科层制和关系网。书的开篇引用了钱德勒的研究:19世纪后期英国企业被美国和德国企业赶超,反
期刊
设计时尚产品必须快速捕捉最新的消费趋势,迅速投入市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前提是要多支出成本。正因为这个缺陷,多数时装行业公司都将生产外包出去,以此降低成本。然而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研究者认为,商家可能为了节省这—部分的成本,而损失了大:量利润。  时尚产品的设计应追求周期短、数量少的原则,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不应有大量存货,否则容易导致边际利润降低。有数据显示,在满足时尚和迅速生产两个要
期刊
富士康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会在其他企业重演,因此从企业管理和决策、危机事件的应对和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等方面,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    今年5月7日和5月25日,我受清华大学邀请,作为危机干预专家,先后2次参加了对富士康的调研,对从基层到中高级管理层的富士康员工进行了访谈和研究,并和其他专家一起提出了建议应对方案。    为什么是富士康:现象与调研    在富士康期间,我们参观访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