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权威的重构——基于伽达默尔的权威观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a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权威是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学工作持续性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来自学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挑战。从伽达默尔的权威观角度探讨我国高校教师权威的变化,能够明晰高校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重构的对策。
其他文献
实行教师聘任制对高校落实依法治校、扩大办学自主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对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缺乏统一的规定,各高校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纠纷的方式差异较大。本文在
在当代大学快速发展的背后,隐含着人们对大学使命的偏识,需以哲学思维指导教育行动。大学挑战与机遇并存,应化挑战为机遇,大学的使命可从学生、大学及国家社会三方面加以审视与守
在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学生的权利亦逐步受到重视。然而本应是纷繁复杂社会一处净土的学校近年来却频繁出现了各种隐性伤害事件,这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对这类隐
一、知识联系生活如果学生问:“我为什么要学这课呢?”老师就要注意了,你没有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根本不会产生探究
期刊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评估体系。根据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欧洲工程协会联合会提出的标准,结合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质量的主要构成
《教育督导条例》的出台,是教育督导制度变迁的重要节点,相比之前的政策,它呈现了教育督导的服务取向、治理取向、规范取向、法治取向等几大新特点。教育督导变迁的动因主要在于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而目前,不少学生对于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厌烦、恐惧或无所谓的心理,他们平日的作文都是“奉命而写”,缺乏强有力
期刊
本文解读了大学课程与教学理念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扭曲现象:重自我理念的"绝对"性,轻不同理念间的"相对"性;重理念演进中的"断裂"性,轻理念演进中的"融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课
信息不对称理论最早产生于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也被广泛接受并运用于实践中。中国大学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应借鉴信息不对称理论所取得的实践成果,顺应时代变化和自
当前威胁甘南藏区校园和谐的因素主要有青少年价值观的迷失、国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对学生的影响、多民族校园内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由于民族文化习俗差异而引发的误解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