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和独立预后指标.对ALL发病机制进行分子水平的探索,将使人们更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机 构】
:
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和独立预后指标.对ALL发病机制进行分子水平的探索,将使人们更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近年来,胰腺手术技术日趋成熟,相关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50%,胰瘘最为常见,也是胰腺术后“三联征”(胰瘘、腹腔感染和大出血)的始动因素,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国内外学者对胰瘘诊断标准不一,文献报道的术后胰瘘发病率差异很大(2%~29%).2005年,国际胰瘘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
进行性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障碍是骨髓瘤骨病(MBD)的病理基础.MBD的发生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从而形成广泛性骨质破坏和MM进展的恶性循环.蛋白酶体抑制剂在MM中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近年来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证实,该类药物还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因此能调节患者的骨重建过程.由于蛋白酶体抑制剂不仅治疗MM本身,其对MBD潜在的治疗作
腹壁疝修补手术是普外科中简单的小手术,但是如果患者处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大量腹水合并腹壁疝,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成功修补腹壁疝和防止复发,就相当困难.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影响伤口愈合,大量腹水致腹内高压容易使疝复发,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改善肝功能.我们对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壁疝患者在做疝修补手术时顺便经网膜右静脉插管,在上腹部埋置皮下液体输注系统,做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结果不但疝修补伤口愈合良好,而且肝功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现为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在研究中,由于MM细胞增殖率低等原因导致研究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进步,其在推动MM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1],是指肿瘤基底部附着于大脑镰矢状窦,常被大脑皮质覆盖的一组脑膜瘤,并可向大脑镰前后或两侧生长或侵入窦腔使之堵塞.手术全切除难度大,国外文献报道手术全切率93%,永久性致残率8%,病死率3%[2].若术中操作不慎,势必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死亡,须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现就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1-2013年收治的3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是一类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疾病.近年来,JAK2V617F等突变基因的发现使得人们对MPNs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认识到JAK2V617F可引起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途径(JAK-STAT)过度活化,进而导致疾病发生.此外,MPLW515L/K等其他一系列新发现的异常基因更进一步阐明了JAK2-MPNs的发病机制.本文就BCR/ABL-MPNs中的特征性突变基因的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或软骨退行性变是临床的常见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为软骨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生长因子是软骨组织工
自然杀伤(NK)细胞表达许多活化或抑制性受体,这些受体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赋予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能力.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是由细胞表面抑制性或激活性受体产生信号来调节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供受者之间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配体错配引发的异体反应性NK细胞活性可以防止白血病细胞复发.本文主要阐述NK细胞的细胞毒性、其介导的抗白血病效应,以及同种异体NK细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目前研究证实这种表型的转化与转录因子密不可
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癌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1],最高的文献报道可达30%[2].甲状旁腺损伤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严重时可伴喉和膈肌痉挛,导致窒息死亡;钙的代谢也会发生严重障碍,部分患者可能丧失劳动力;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