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f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切除修复面部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37例面部肿瘤患者应用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后,采用直接缝合、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面部缺损。结果:修复皮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5年,所有患者面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和器官移位。结论:整形外科的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面部;肿瘤;整形外科技术;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7-0721-03
  面部是人体肿瘤高发部位之一,又是构成人体美学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对面部肿瘤的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明显的局部功能障碍和外形毁损,造成长期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面部肿瘤的治疗在功能和形态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放疗、激光、手术或光动力学等[1],但外科手术切除无疑是治疗的重要手段。自1989年3月~1996年6月,我们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肿瘤337例,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37例患者,男性131例,女性206例;年龄3~74岁。其中色素痣和黑色素瘤110例,表皮囊肿和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33例,皮脂腺痣6例,毛细血管瘤34例,静脉畸形39例,动静脉畸形5例,脂肪瘤13例,皮脂溢性角化病17例,神经纤维瘤8例,粘膜白斑5例,淋巴组织增生6例,博温氏病(Bowen's disease)2例,基底细胞癌26例,睑板腺癌12例,鳞状细胞癌21例。病变部位:面部各个分区。缺损面积:2mm×2mm~16cm×22cm。
  2 手术方法
  2.1术前处理:仔细检查全身和局部病情,必要的血液、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合并重要脏器疾病者先治疗脏器疾病和必要支持治疗,合并创面者进行全身抗感染和局部有效创面治疗,待病情允许后再进行面部肿瘤手术。一般情况良好者根据病情尽早手术。对病变面积较小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儿童或不配合的成年患者采用基础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对多部位或病变面积较大者采用全身麻醉。
  2.2 病变切除:按病变组织的形状,将其彻底切除。切口距病变边缘:色素痣、血管瘤、表皮囊肿等良性肿瘤为1~2mm,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1~3cm,恶性黑色素瘤2~5cm。切除标本常规术后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后决定是否行扩大切除,确保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
  2.3 缺损修复:对小色素痣等切除后缺损面积较小者,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严密对合切口,使各层组织平整,由深到浅分层直接缝合切口,尽可能选用较细的缝线缝合,皮下组织采用可吸收线、丝线或尼龙线减张缝合,消灭死腔,用5-0~7-0的丝线或尼龙线间断缝合皮肤。对与皮纹或体表自然皱折线垂直的切口,以及眼内外眦、口角等部位的线状切口,切除后行“Z”成形术。对缺损面积较大,无法直接缝合,或伴有器官缺损者,应用游离皮片、局部推进、旋转、易位皮瓣和远位、轴型等皮瓣皮管修复。对同时伴有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和粘膜等深层组织缺损者,如病情允许,应争取同期修复或进行Ⅱ期的预备手术。
  2.4 术后处理:对不同病情采用相应的术后治疗,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必要时局部制动,常规换药,预防和控制感染,术后5~7天拆线,早日进行必要化疗、放疗、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和抑制瘢痕增生治疗等。
  3 结果
  本组337例患者,全部切口Ⅰ期愈合。所有移植皮片、皮瓣和皮管均成活。其中64例于Ⅰ期术后6~10个月行Ⅱ期修复。随访其中的221例3个月~5年,面部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畸形,瘢痕不明显,外观效果满意。
  4 讨论
  面部肿瘤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美学地位,轻微的畸形即可对功能和容貌造成明显的影响。普通的外科手术方法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笔者应用整形外科“精细、微创”的原则和方法对面部肿瘤进行切除修复术,手术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钳夹组织,仔细分离切除病变组织,彻底止血,按解剖结构逐层对位组织仔细缝合,缝合切口时尽可能选用小针细线,但缝线并非越细越好,应根据切口的张力情况选择适宜的缝线,张力较大者选择的缝线略粗,否则切口容易裂开。使用5-0~7-0的可吸收线、丝线或尼龙线缝合皮下组织和真皮深层,分散张力,使切口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合。一般选用7-0单丝尼龙线缝合皮肤。
  对面部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软骨、血管、神经、韧带、管道等重要组织结构损伤者,力争同期修复,避免遗留畸形致使后期修复难度增大。因部分肿瘤切除所致的组织器官缺损需要多次手术者,在Ⅰ期处理切口时,应考虑为日后的再次修复奠定基础,如在切除手术时置入扩张器,制作皮管等,以减少手术和麻醉次数。
  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重建过程中,美学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不仅要考虑皮肤颜色、质地、毛发区域、皱纹、功能等因素,还有眼、鼻、耳、唇等特定结构区域,Gonzalez-ulloa将面部分为12个美学单位,其中眶周有额、眶上、眶、眶下、颞颧和鼻7个美学单位,Menick又细分为若干个亚单位,这些理念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美学修复重建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3]。整形外科技术中常用的皮片、皮瓣移植等方法均可应用于面部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再造,但在选择时要遵循上述原则,如在手术时尽可能将切口设计在局部亚单位间的交界缘上,能最大限度地掩饰瘢痕和取得最佳的视觉隐蔽效果等。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皮片移植,尤其是表层和中厚皮片移植尽管可以覆盖面部创面,但经过后期的综合评价,其美学效果较差。因此,笔者认为在面部修复中应尽可能选用皮瓣移植方法,根据缺损的部位、范围、程度、形态、邻近的解剖学标记及周围皮肤松动等情况选择不同形式的皮瓣,其颜色、质地、毛发、结构特征等方面与缺损周围皮肤软组织要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尽量减轻供区的继发畸形,切口的设计应顺应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和皮肤皱纹,尽可能选用最简单的邻位皮瓣修复缺损等。   肿瘤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其生长特点为无限性和转移性,目前面部肿瘤的治疗为综合治疗,其中以早期手术为首选方法,对于面部恶性肿瘤,还必须扩大切除。以不同的边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不同,单纯切除瘤体组织,术后复发控制率为63%,而扩大边界的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控制率为92%[4],因此,恰当的手术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治愈率。面部肿瘤的切除范围应根据肿瘤性质、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等因素决定,必要时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肿瘤周缘和基底是否切除干净。对合并局部淋巴结转移者,还应做区域淋巴结清扫,如淋巴结无肿大,则不主张做预防性淋巴结清扫。
  病理检查在面部肿瘤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从组织细胞水平明确了肿瘤的性质,极大减少了因肉眼主观判断而导致的误差,而且决定了肿瘤整体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后的效果评价。笔者采用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单一或联合病理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肿瘤性质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的正确性,尤其是术中多次冰冻病理检查方法,类似于现代Mohs显微外科手术,为确定最佳的手术切除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面部肿瘤切除修复后的后续治疗十分重要,基底细胞癌行放疗,鳞状细胞癌行放疗和化疗,恶性黑色素瘤可以采用免疫治疗、生物学治疗和化疗等。同时进行功能锻炼、物理治疗、抑制瘢痕增生治疗等。
  总之,对面部肿瘤的治疗,要做到病变诊断准确,术中冰冻病理监测,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面部美学修复重建,其它综合治疗等,以达到最佳的肿瘤治疗和面部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立云.应用电离子与小切口微创摘除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3):367-368.
  [2]Gonzalez-Ulloa M.Restoration of the face covering by means of selected skin in regional aesthetic units[J].Br J Plast Surg,1956,9:212-221.
  [3]Menick FJ.Artistry in aesthetic surgery.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the submit principle[J].Clin Plast Surg,1987,14:723-735.
  [4]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1-473.
  [收稿日期]2013-01-22 [修回日期]2013-03-19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瘢痕(scar)从病理学上可分为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以病理性瘢痕最多见[1],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HS是由创伤、炎性反应等引起,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失控和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 ECM)过度产生和沉
期刊
我科自2010年以来,使用曲安缩松用于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患者103例,共计176块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收集瘢痕疙瘩病例103例(男68例,女75例),瘢痕共计176块,年龄11~41岁,平均25岁,病程6个月~5年。其中胸部153块,肩部72块,耳垂36块,其它15例。皮损最大7cm×4cm,最小1cm×0.5cm。治疗前3个月内均未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肩台形态设计对前牙全瓷冠疲劳特性的影响,为全瓷冠的临床设计、制作以及使用寿命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上中切牙及其全瓷冠的有限元模型。根据有限元获得的应力、应变结果,使用ANSYS Workbench 13.0软件下研究全瓷冠的循环疲劳特性。结果:载荷在90~130N范围内时,90°肩台在承受94.3N循环载荷时全瓷冠颈部肩台出现疲劳损坏,疲劳循环次数为1.95×107次;1
期刊
随着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通过手术改善面部先天不足的人越来越多,自体脂肪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及异种材料,且无免疫和排异反应,无毒无害[1],受到广大求美者的喜爱。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将抽吸所得的自体纯化颗粒脂肪注射到软组织缺损部位,从而使受区达到丰满塑形的效果[2]。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面部患者2011年1月~201
期刊
深圳市秋涛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创立于2008年,择址于深圳华强北黄金商业旺区甲级写字楼,是一家集医疗投资、皮肤医学机构管理、美容健康养生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创始人医学硕士李秋涛医生是“多层次皮肤整合管理计划”发起人,倡导健康、安全的美肤理念,把做中国医学美肤第一品牌作为公司发展的目标。是中国大陆高科技美容第一书——《揭发女明星不老秘密——高科技美容》,《激光美容,10分钟让你变漂亮》等美容科普书籍
期刊
组织工程是应用工程学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方法,实现组织保存、修复、功能维持和提高作用的生物学替代物的科学,目的是实现组织器官的功能修复。干细胞不仅可用于再生医学、组织工程,还可应用于生物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药物筛选、基因治疗等领域。因核移植技术以及提取胚胎干细胞面临着材料不易获取、免疫排斥和伦理学争议,其研究发展受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为腋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5月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患者共98例,男42例,女56例。取平卧位,以腋毛生长区边缘画线确定清除范围,在腋窝行肿胀麻醉。在手术区域中央沿皮纹走向取长1cm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外科剪剪除汗腺及脂肪组织,再以刮匙刮除残存汗腺及脂肪组织。缝合切缘,弹力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能否通过手术切除联合使用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方法达到增加手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率以及显著降低胸部瘢痕疙瘩手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37例患者,共计52个胸部瘢痕疙瘩,其中35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处,17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上下方及左右。病史0.5~10年。34例患者有明确胸部抓挠史。术前先于手术切口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然后手术切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头部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手术方法。方法:2006年2月到2012年10月,曾先后收治13例大面积的瘢痕性脱发患者,采用多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进行头皮扩张,共埋置扩张器29个,容量300~500 ml,利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瘢痕性脱发。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扩张皮瓣成活良好,头皮瓣毛发分布均匀,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此手术方法皮瓣张力小,瘢痕不明显,毛发分布比较均匀,并发症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在不同年龄修复腭裂对术后语音清晰度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年龄在10岁以上,腭裂术后2年以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根据接受腭裂手术的年龄分为3组,A组:0~3.00岁手术组(n=37)、B组:3.01~6.00岁手术组(n=36)和C组:6.01岁以上手术组(n=29)。随访时进行录音检查,对其语音清晰度进行判定,并对不同手术年龄组间语音清晰度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