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不可替代化学实验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0-0097-01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0.049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倍受不少教师的青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化学课上,教师也以多媒体实验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化学实验被日趋边缘化。对此,笔者认为,多媒体实验演示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代替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我国化学家傅鹰说过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多媒体无法替代演示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既便捷,又安全、无污染,但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不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化学演示实验,可以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黑面包实验,尽管多媒体可以成功地演示该实验,但学生的感觉不如现场演示实验来的真切、细致、动人,更无法闻到实验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教师也只能告诉他们“这个实验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但不能顺势提问:“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如何产生的?”因此,准确、有效的课堂实验演示,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而且在实验中适当的提问,还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使所学的知识更系统深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无法替代分组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学生缺乏动手的机会;而随着多媒体的应用,教师又普遍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学生失去了亲自体验的机会。对此,我们应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把演示实验、多媒体模拟实验尽可能的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如“原电池”实验教学,可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根据实验步骤提问:“实验2、3的操作有何不同?”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后,根据实验现象接着问:“操作的不同导致现象有何不同?”由此便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问:“铜片上的气泡是怎样产生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接着再问:“如何证明导线上有电子通过?”学生经过讨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验完成后再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两极上发生的变化,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原电池的装置特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组成、能量转化。由此看来,分组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实践证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都能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操作机会,还起到了两个作用:①检测一些通常被忽视的不规范的常规操作并及时纠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②实验中学生通过手、眼、口、脑的并用,操作、观察、表达、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多媒体无法替代探索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设计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验设计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学习了氢氧化铝之后,可以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还有哪些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给学生时间,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讨论,分析设计方案的利弊和可行性,并在实验室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鼓励和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要比教师的讲授来的更真切,更有说服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使他们在探索中求真知,求创新,求发展。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认知领域的知识,也为他们提供一种科学研究的倡导理念。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认知和操作两个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多媒体实验演示属于认知活动的范围,它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学生“细心、耐心、恒心”等能力,只能在“具体的操作实验中”,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再者,多媒体实验演示也不能体现情感教育,只有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影响学生,以其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同样,在多媒体实验演示中,学生们也无法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更难体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于治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介,其他任何媒介都不可能取代它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师不能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取代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和协作能力的真实实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文庆城.化学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蔡素萍.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0)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能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能有效提高化学演示效果,突破实验难点。但在教学中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越性;扩展课时容量;主体作用;传统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10-0095-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本文分析了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所面临的挑战,对统一政务外网出口、申请和管理独立的自治域以及加强出口带宽管理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深圳市政务外网的建设实践总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拟行复杂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6
新教材新增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平衡常数这一知识体系对化学平衡概念的阐述更加严密,更有助于同学们理解化学平衡的实质。平衡常数作为研究化学平衡问题的有效手段比旧教材中的
"调查与研究"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质量不高,要对"调查与研究"的选题、前期准备、调查实施、交流与展示、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设计,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强度最高的材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为了测试石墨烯的强度。先在一块硅晶体板上钻出一些直径一微米的小孔.每个小孔上放置一个完好的石墨烯样本.然
本文在探讨“获得感”时代内涵的基础上,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的“获得感”,探究高校基层工会提升青年教师“获得感”的实践与困境。高校基层工会已经建立了比较好的帮扶机制和沟
《化学教与学》杂志使用目前国内流行的大16K版本出版,全年12期,每月10日出刊,为全省及全国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上有许多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概念名字的相同,例如“分子”、“元素”、“反应”等等,这些概念先于它们的化学定义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形成化学学科中知识学习上的障碍。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如果在教学中直接给学生这些概念的科学定义,学生往往只好先死记硬背,然后才能在不断纠正错误后慢慢地理解它们。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运用“望文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本全册(人教版)共安排了16个家庭小实验。为学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它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求知途径:具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