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中学化学教育是我国化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化学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然而化学和德育、其他学科相比,均处于落后状态。在中学更显得如此。本文结合实际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现状化学教育对策
一、中学化学教育现状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培养。目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教师还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言堂”现象较严重,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作者经过多次听课评课,发现化学课有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基本能吃透教材, 知识点交待得准确无误,但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上,能够做到生动直观、强化教材、灵活多样、创新脱俗的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学目标的建立, 不仅要落实知识目标, 而且要落实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特别要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发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虽已经在这几方面有所体现,但离要求、真正落实还有差距,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的落实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思想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压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稍有与老师不同的思维倾向,老师往往回避,而不是因势利导。造成这种状况主要与现在各校的考核制度及考试现状有直接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对教师考核上,可能将每次学生考试成绩都列入教师考核中, 并与年终的收入挂钩, 这就造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只能用“一言堂”的方法教学,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三)实验器材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增加思维力度,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学生实验的现象相当普遍。稍微有条件的学校是喊学生看视频,差一点的学校就直接念实验。由于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药品都属于消耗品,据作者所知,参与调查的学校平时学生实验操作很少, 实验课时及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器材的投入和管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一些抽象的化学理论,难以理解的宏观现象,一些危险的、药品昂贵的化学实验无法实际操作,用计算机模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有没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但目前的一些乡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较少,而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作为一名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引起重视, 应该尽早进行知识储备,一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能马上运用,但应用时应注意,不能用课件代替可做的实验。能做的实验,尽量做,因为实验比多媒体更直观、更真实,给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多,印象更深刻,而课件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中学化学教育发展对策
基于对上述影响化学教学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今后化学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调整, 以保证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的启迪。例如:在学习《乙酸》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分子结构来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模拟球棍模型,并通过动画来显示键的极性以及δ键与π键的键能的不同, 并模拟断键的过程和其他基因如何连接到相应的位置, 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 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羰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 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
教学法“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 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 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花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45 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 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教学中渗透多媒体,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势,化学教师要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多媒体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寓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与传统化学教学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是我国化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化学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上述教学现状分析及复习建议都是一些不太成熟、较粗浅的认识,望各位同行们能献计献策,提出宝贵的建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会使化学研训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迪妹.中学化学MCAI 应用现状分析及思考[J]
[2]郭建军.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3]徐庆.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现状化学教育对策
一、中学化学教育现状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學生的能力培养。目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教师还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言堂”现象较严重,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作者经过多次听课评课,发现化学课有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基本能吃透教材, 知识点交待得准确无误,但在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上,能够做到生动直观、强化教材、灵活多样、创新脱俗的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学目标的建立, 不仅要落实知识目标, 而且要落实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特别要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调研中发现,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虽已经在这几方面有所体现,但离要求、真正落实还有差距,不少教师对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的落实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二)思想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常压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 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稍有与老师不同的思维倾向,老师往往回避,而不是因势利导。造成这种状况主要与现在各校的考核制度及考试现状有直接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对教师考核上,可能将每次学生考试成绩都列入教师考核中, 并与年终的收入挂钩, 这就造成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就只能用“一言堂”的方法教学,教师就是真理的化身,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三)实验器材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增加思维力度,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实际教学中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学生实验的现象相当普遍。稍微有条件的学校是喊学生看视频,差一点的学校就直接念实验。由于化学实验的仪器和药品都属于消耗品,据作者所知,参与调查的学校平时学生实验操作很少, 实验课时及实验器材严重缺乏,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加大对器材的投入和管理。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课堂教学的作用应当引起重视,一些抽象的化学理论,难以理解的宏观现象,一些危险的、药品昂贵的化学实验无法实际操作,用计算机模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以有没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但目前的一些乡村中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比较少,而当今社会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 作为一名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引起重视, 应该尽早进行知识储备,一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能马上运用,但应用时应注意,不能用课件代替可做的实验。能做的实验,尽量做,因为实验比多媒体更直观、更真实,给学生的动手、动脑机会多,印象更深刻,而课件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中学化学教育发展对策
基于对上述影响化学教学因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今后化学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调整, 以保证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的启迪。例如:在学习《乙酸》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分子结构来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模拟球棍模型,并通过动画来显示键的极性以及δ键与π键的键能的不同, 并模拟断键的过程和其他基因如何连接到相应的位置, 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 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羰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的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 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力求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化学问题,实验探索,趣味实验,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学、问、讲、练、创”五环节
教学法“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下学习;“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讲”就是讲解,讲解上一环节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练” 是学生做一些精心选择的具有典型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创”是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创新,具体表现在开放性习题的训练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上,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五环节中“学”、“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创”、“练”的基础。这五环节的辨证关系是:问是学的开始(这儿的问是指教师学案中的问题); 学是再问的基础;练是学和问的巩固;创是学和问的升华。由于初中我们刚接触到化学,必须以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兼顾创新教育,所以在前两环节上我们花了较大量的时间。以一节课45 分钟为准计算,大致分如下:学和问占20分钟左右、讲占10 分钟左右、练占10分钟左右,创占5分钟左右。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教学中渗透多媒体,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优势,化学教师要努力去尝试、去开发、去研究多媒体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寓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与传统化学教学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等,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语
中学化学教育是我国化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化学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上述教学现状分析及复习建议都是一些不太成熟、较粗浅的认识,望各位同行们能献计献策,提出宝贵的建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定会使化学研训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迪妹.中学化学MCAI 应用现状分析及思考[J]
[2]郭建军.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3]徐庆.多媒体网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