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及影响——以创造社为例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buxiax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期间留日社团——创造社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过程中,留日学生从早期零散观点介绍逐渐发展到后期有意识、有组织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论,使马克思主义文论开始摆脱政治经济学说的束缚,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传播在当时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理论分析指导文学现象,为左翼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过度追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导致阶级观点和宗派意识贯穿文学发展始终,
其他文献
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三种专利授权数作为协同创新绩效的产出指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江苏省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D人员全时当量、GDP、科技活动人
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技术和目前相对滞后的逻辑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修改了课程体系,添加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础与应用”课程。
本文就"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安排以及实验教学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使用3D电路图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电路的感性认识,在授课安排中穿插介绍
建构性学习作为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创设问题情景和协作探究是其主要思想之一。而“移动通信”课程具有技术更新发展迅速以及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建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研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中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论文介绍了自主学习教育理念下开设的一门新的课外研修综合性实验课程。该实验课程将DSP、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相结合,面向工程实例,以车牌识别系统的开发作为整个实验的内容,并采用从网络选课、自主实验到审核评估的学习模式。实验克服了传统实验课程中各部分实验分离的缺点,设计了三部分面向应用的综合性实验,作为学生提高综合知识工程应用能力的平台。
时分隔离技术能有效实现对并联蓄电池组的电气隔离,同时可将组合开关电源对并联蓄电池组充电模式改变为脉冲充电。构建了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模型,并对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两种充
以风冷型氢燃料电池为主电源,配合锂电池辅助电源研制了复合供电型移动电源,该移动电源可为笔记本提供长时间的连续供电。由纯燃料电池提供30W/19V的额定输出,配合辅助锂电池
本文介绍了“信息通信网络概论”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教学难点,并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方式与成绩评估等诸多环节做了改进。教学内容选取上着重整
所谓切入点,就是进入一堂课的突破口,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点。如果找准了切入点,就能够紧扣主题,抓住学生心理,从而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