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问题和已有认知出发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习课应该从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问题以及证明(及构造)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回归基本概念和性质,把握问题本质,经历解题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算和严谨、规范推理、论证的能力。高效的教学还应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差数列》复习课的教学注意基于学生错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提炼通法,优化过程;回归基本概念,挖掘本质,排除障碍。
  关键词:基本问题 已有认知 高三复习课 等差数列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同时,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均是高考的C级考点,考查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具有相似性、同构性,等差数列的研究可作为等比数列研究的基础。此外,围绕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基本量计算以及围绕等差数列定义的证明(及构造)是解决等差数列综合题(常作为压轴题)的“敲门砖”“第一步”。
  因此,“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复习课应该从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问题以及证明(及构造)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回归基本概念和性质,把握问题本质,经历解题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算和严谨、规范推理、论证的能力。
  当然,高效的教学还应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并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意图的进一步阐释
  (一)基于学生错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紧紧围绕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问题以及证明(及构造)问题展开。课前测试表明,部分学生对基本量的计算缺乏清晰的思路指导和灵活的计算技巧;对等差数列定义的理解不到位,对等差数列的证明说理不严谨(对等差数列构造的掌握则因为题目设置的难度不高而显得还可以)。本节课便以此为教学重难点,通过变式例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着力点。
  (二)启发学生思维,提炼通法,优化过程
  课前测试第6题涉及等差数列基本量计算
  的常用方法。不少学生解题时,缺乏目标导向,没有清晰的思路。对此,笔者启发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提炼解题通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基本量法是解决数列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到回归基本的思想本质,从而掌握目标导向,获得清晰的思路。此外,一些学生解题时,经常不假思索地“硬解”(不知“思辨”,只知“算法”),导致耗时费力,正确率不高。对此,笔者启发学生经历从收敛到发散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优化解题过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灵活运用数列性质可以简化数列问题的计算过程,从而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用思维来代替复杂运算的习惯。
  (三)回归基本概念,挖掘本质,排除障碍
  课前测试第12题涉及等差数列证明(及构造)的基本思路。不少学生解题时,知道一些回归定义的变形技巧,但是对等差數列的定义理解出现了偏差,认为其是“从第二项起,后一项与前一项的差为定值”,导致经常判断不出数列的首项是a1还是a2。对此,笔者引导学生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准确表述定义,对定义中n的初始值进行辨析,理解其什么时候从1开始、什么时候从2开始,帮助学生挖掘概念的本质,排除解题的障碍,并且充分体会回归定义的证明思路,形成严谨、规范的思维、表达。
  参考文献:
  [1] 陈万斌.谈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的提高——以一堂解析几何习题课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8(6).
其他文献
摘 要:尽管“理解”是深层次的,但依然可以透过学生的表现判定他们是否理解学习任务。Unit 7 Summer第一课时教学,执教的徐老师通过“前置学习”“主题引学”“逆向设计”三方面,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从而较好地达成了预设目标。从该课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相比于学习任务本身、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设计对学生任务的理解影响更为巨大。  关键词:课堂
期刊
2017年11月的一次语文论坛展示课后,台下、门口、电梯中,好几位不认识的老师都给了我热情的赞扬,说这节课收放自如。其实,我心里最清楚,所谓的“收放自如”,对我来说是整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在高速运转……上完课,我极度疲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而这,都是我“自找的”。  这次论坛半天安排了四节展示课。轮到我上场时,发现上一节课的学生没有离开。一问才了解到,周末学校放假,没法调更多学生来校,只有
期刊
摘 要: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站在数列知识系统的高度上分析过程之间的联系,认识方法共通的本质,进行类比迁移,从而发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方法,理解错位相减法的由来和作用,可以较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区分情况选择形式。对此,可以设计一个基本量问题和一个整体性问题,引导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变化
期刊
摘 要:再次教学《刺客列传》,完成“言”的教学之后,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思辨的视角,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事件意义、体裁形式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辨析,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刺客列传》 思辨视角 形象 意义 体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这样的目标,再次教学苏教版高中
期刊
一、教前思考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试图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初步学会数、读、写千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个数位上
期刊
摘 要: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有效推进预习,需兼顾“识字词”“读通透”“查资料”“会问答”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内容;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的预习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加强督促和评价,通过及时展示、激励等手段,提升预习效率,能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关键词:预习 预习导航 问答 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離开教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恐龙》一课的两次对比观察,发现学习任务不够清晰明了,目标指向不够聚焦,语言表述不够精准简洁,难易度不适合等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不理解学习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习任务,任务导语具体清晰,复杂任务先尝试再落实,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  关键词:课堂观察 学习任务 学生理解  一、观察主题和学习任务的确定  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的实施,从目标的设定到学习的评价,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一
期刊
【主持人语】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是单元知识结构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可从学科性、关联性和应用性三个方面来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评价两个方面来把握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反思两个方面来厘定教学难点。本期“独家策划”栏目的三篇文章,将分别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材的某一单元为例,具体阐明上述考量。  ——徐文彬  摘 要: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整体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应
期刊
摘 要: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3“怎样变得同样多”,不能只讲清增加、减少、移多补少这三种解答方法,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相差数这一本质。发现教材例题后面的“风景”,将看似简单的内容教出深度,根本的技巧在于抓住核心,凸显本质。具体需要关注情境的创设、材料的丰富、情境和材料的比较以及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关键词:教材例题 解法本质 教学诊断 怎样变得同样多  研读教材例题是教师的基本功
期刊
一、教学思考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沿着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基于探究碰撞中“不变量”的实验,得出碰撞前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保持不变,从而发现质量和速度的乘积是一个特殊的量——动量。这符合人类的认知逻辑,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动量的来龙去脉和在碰撞过程中具有的重要特性——守恒。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