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那么,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目标,创设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判断研究的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如:在探究“家乡的洗礼”这一主题时,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家乡近几年来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因此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活动小组的组合、研究内容的选择、具体操作步骤的确定……都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交流,而教师只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平台,其他的工作都可以由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
二、分组分工,合理安排
良好的活动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而合理组建小组、有效进行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分好组、分好工是十分关键的。在分组和分工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建小组,而且要力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对小组成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联络员、资料员以及中心发言人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小组中形成固定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小组中是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适时点拨,推波助澜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如:结组技能、活动技能、交流技能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導。如:指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谈话,要学会与讲话人目光对视、用肢体语言表示赞成或反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同时也会用这种方法判断别人是否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话。另外,要使学生能够相互影响,达到互动的效果,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技能,这种技能同样需要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论证方案可行性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子课题探究目标的定位既不能遥不可及又不能过于简单,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导致合作失败的因素寻找出来,让他们事先找到解决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途径,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有效激励,科学评价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入激励机制,要把“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评价。主要是在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等。二是书面评价。如:在批改活动作业时写上一句赞美、鼓励的话等等。通过科学的评价,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有效的合作学习必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明确目标,创设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判断研究的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如:在探究“家乡的洗礼”这一主题时,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家乡近几年来各个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目标,因此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活动小组的组合、研究内容的选择、具体操作步骤的确定……都要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考交流,而教师只要为学生搭建自主活动的平台,其他的工作都可以由小组成员合作来完成。
二、分组分工,合理安排
良好的活动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而合理组建小组、有效进行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分好组、分好工是十分关键的。在分组和分工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建小组,而且要力求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还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对小组成员赋予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联络员、资料员以及中心发言人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小组中形成固定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从而使小组中是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适时点拨,推波助澜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如:结组技能、活动技能、交流技能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導。如:指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倾听他人的谈话,要学会与讲话人目光对视、用肢体语言表示赞成或反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怎样做才是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同时也会用这种方法判断别人是否在认真倾听自己的讲话。另外,要使学生能够相互影响,达到互动的效果,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技能,这种技能同样需要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指导。如: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论证方案可行性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子课题探究目标的定位既不能遥不可及又不能过于简单,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把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导致合作失败的因素寻找出来,让他们事先找到解决或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最佳途径,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有效激励,科学评价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入激励机制,要把“一枝独秀”变为“百花齐放”。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评价。主要是在活动时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表现方面进行及时评价。如: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的帮助,认真倾听并能采纳好的意见,能平等对待同学等等。二是书面评价。如:在批改活动作业时写上一句赞美、鼓励的话等等。通过科学的评价,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有效的合作学习必将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