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一声叹息

来源 :影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年华、成长、困惑、失落……这是内地第六代导演最爱的题材之一,几乎所有成名的年轻导演都是以此题材浮出水面的,比如贾樟柯、路学长、王小帅等等。在他们的电影里,一种激情的放任、对青春的恍惚和留恋成了主调。虽然表达方式不同,或者多少带点探索和尝试,但都具有一种青春无敌、浪漫无羁、横冲直撞的特点,既是导演们对青春最好的缅怀,也是对自己电影前途的希冀。
  还是那部我欣赏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的作品。那些带着明显时代特征的影像一直留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一片红色的海洋,从小生长在军队大院中的军人之子马小军,厌倦了学校生活,和一群军人子弟们一起逃学闹事。后来,他遇到了心仪的女孩子米兰,当外面的世界被一场政治运动搞得天翻地覆时,他却在自己的天地中享受着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部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的电影,是用一种快速、冲击力强的节奏进行的,一气呵成,让人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上的故事,生怕漏掉了什么。恣肆昂扬的氛围哗啦啦地在几分钟内拢聚了所有年轻的元素和象征,青春的懵懂风风火火、排山倒海而来,就是姜文的风格,还有他刚硬、突兀的个性。在时下淡化时代背景、强调故事纯粹性的编剧风气中,回想这部具有速度和力度、透着坚实的年轻底色的电影,有着感同身受的亲切。至今我还认为,它是中国大陆最好的关于青春和成长的电影。
  同样是这类题材的电影,台湾影片则擅长于以足够分量的故事情节,展示孩子们在青春成长中所面临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忧郁以及纤细的情感。普通的台湾电影总有一种柔和秀气的情绪,而青春片在这个基调上,又添加了强硬和凶狠。有时,对成长中的无奈情绪的表现上,这种狠劲也用得不留余地,比如《一一》。台湾青春电影多半以爱情为启蒙、以死亡为成长的标记,本土底层文化的人文性叙述,也是台湾导演最见长的。最让人震撼的是杨德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片中的好学生小四,喜欢女孩小明,却因嫉妒公子哥小马暗恋小明而错手杀死小马,被判入狱。小四的好友、爱唱外国歌曲的“小猫王”去探视小四但不能见面,留下一盒磁带,可这盒磁带,连同里面的歌曲,连同歌曲中本想描述的青春,都被监狱管理人员信手丢进垃圾桶。这就是青春最后的结局。
  似乎已被人们公认,这是台湾青春成长片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群动荡时代的青春身影,让人不由自主地思考和求证。导演用悲悯的眼光注视着无力掌握的青春岁月,将影片视角放到孩子们青春期中匆忙而慌乱的转折上,所有少年人的迷茫、困顿、失意、哀愁,便都可以入戏了。很遗憾啊,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将青春走完,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实现梦中的理想,实现艰难的初恋,实现父辈殷切的期待……放眼望去,入目处更多的是夭折的生命、夭折的理想、夭折的善良、夭折的单相思……然而,大家就是这么长大的,还有人会这么长大,人们似乎只会这么长大。
  而相比之下现代商业和科技的高度发达的香港,青春题材电影则更多表现未长大的孩子与社会的艰难对应。香港社会高度的冷漠以及不可控制和混乱,对物质世界的批判和向往,是一对悖论式的孪生兄弟,或者你死我活,或者相生相息,这成为香港影片一贯的主题。
  香港导演陈果一向以手法独到、技法老辣、慢慢地剥茧抽丝、一针见血地点题而著称,《香港制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整部影片就是来自市井底层的主人公中秋的自述体日记,中秋是个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问题少年,整日除了打球就是打架。但他收留了被人欺负的弱智少年阿龙,又爱上了患肾病的阿屏。最终,阿龙像一条狗一样被人打死,十六岁的阿屏病死在中秋身边,中秋则来到阿屏墓前,向自己扣动了扳机……在惯于吃文化快餐的香港,《香港制造》是个异数,是一部惨烈有力度的青春挽歌;陈果也是个异数,他向我们展示了成人的世界是多么阴暗,整部片子满是对人生的绝望,及青春与成人世界的对峙。四个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残酷都做了坚决的反抗,但他们都失败了,他们在这个现实世界都找不到出路。陈果残忍地暗示我们,只有生命的早谢才能保住纯真年华,影片结尾的反讽“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正是这部青春片的真正主题。但凋谢和黯淡的,是我们曾经绽放的青春。
其他文献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高雅 闻道 陈江宏    当我们还沉浸在《无极》美妙绝伦的画面里,当我们还为一个《千里走单骑》的故事热泪盈眶时,新年已敲响了它清脆的钟声……  又是一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005年娱乐圈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2005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端。电影和电视剧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唯独娱乐圈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大秀场,终年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红红火火、沸沸扬扬。它是一道风
期刊
现在,“玛丽苏”已经成为了国产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女主角的常规设定。不管是之前唱着“倾世皇妃我不要,好累~”的马馥雅、还是在一帮阿哥里“该爱的不爱,该踹的不踹”最后把命搭进去的马尔泰·若曦,都是头顶“白莲花”光环的极品玛丽苏。  所谓“玛丽苏”,即MarySue的音译,通常指一个虚构的女主角在作品中代表创作者本人的化身,此主角往往很好很强大,与作品的诸多男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桃花朵朵开。这种将
期刊
当年的《大明宫词》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归亚蕾与周迅这对母女党更是魅力无穷。当然由于故事情节的编排,归亚蕾版主要演绎的是武则天,虽已年华逝去却权位显赫,尤其宠爱太平公主的一段时期。  回想归亚蕾年轻时也是位貌美如花的大美女,而年过40的她饰演的武则天永远梳着高高的发髻,威严却也明显保有女性的敏感软弱。贤惠仁厚的妆容扮相让她除了是一个女皇之外,更像是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徐克导演镜头下的武则天
期刊
说起来,身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登基称帝的女皇,从才人做起,侍奉两代君王,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特别是她在去世之后,更是留下了一座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  也正因为她这颇具争议的一生,也启发了后世的影视剧导演和编剧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以武则天为主人公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无论是戏说作品,还是历史正剧,这位女皇,都给荧幕前的观众们留下了无数让人唏嘘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届的最
期刊
刘晓庆版:  优势:95版《武则天》成为经典  劣势:曾经的经典很难超越  说起武则天,可能不少内地观众脑海里马上就会出现刘晓庆的形象,毕竟95年版的电视剧《武则天》太深入人心,当年刘晓庆一人饰演了武则天的一生,人物年龄跨度之大到现在都是极为少见的,加上她精湛的演技,将武则天这个人物刻画得深入骨髓,似乎已经将武则天的形象定格。  这次出演《武则天秘史》中年部分的武则天,据说刘晓庆开始并不答应,后来
期刊
妩媚动人、柔情似水、青春靓丽、典雅高贵……这些充满溢美色彩的形容词逐渐简化成了两个字——陈好!因在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中成功饰演“万人迷”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完美女人的标榜。不久前她又正式进军歌坛,并推出首张个人同名音乐大碟——《陈好》,掀起了新一轮的陈好风潮。走出屏幕的陈好,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    初露锋芒    生活中的陈好有着几分豪爽与开朗,也许因为出生在海边的缘故,从小看着无边无际
期刊
斯琴高娃版:  优势:十足的老戏骨  劣势:从慈祥老太太变成女皇  斯琴高娃老师是演艺圈里公认的“老戏骨”,她所参演的《大宅门》、《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电视剧都深入人心。这次在剧组的盛邀下,斯琴高娃出演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的老年武则天。根据历史,武则天67岁即位,那么斯琴高娃应该刚好出演的是已经成为女皇的武则天,虽然曾经出演过很多古装大戏,也塑造过极具性格的角色,但是出演女皇帝,对斯琴高娃
期刊
王力可版:  优势:天生丽质  劣势:剧情过于戏说  贾静雯也曾在电视剧《至尊红颜》中饰演年轻的武媚娘,虽然整个剧情已经被言情化,基本跟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观众对剧中贾静雯的角色印象深刻也喜爱有佳。  不过,你可知道美丽的贾静雯为了能秀出唐朝女子丰腴的体态,疯狂增肥,一个月胖了3公斤!效果也确实棒棒哒~没有浓妆艳抹,没有大制作的华服、首饰,珠圆玉润的武媚娘依然肤如凝脂,美若天仙,当时可是不少男影
期刊
博派又称、“汽车人”。因Autobot的尾音节bot和“博”音近,故有此名。博派是《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正面角色。在不同世界观设定中,关于博派的身份起源有多种说法,例如在美版电视动画系列的设定中,他们的前身和狂派一样,都是五面怪统治塞伯坦时被生产出来的,不过与身为军品的狂派不同,博派的身份是民用机器人。  在美版电视动画中,在博派与狂派联手放逐了五面怪之后,因为民品与军品的不同政见,使得塞伯坦陷入长
期刊
4月,已故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在人们的期待中终于隆重上映。这部因陈逸飞而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电影,与一个先前默默无闻的女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曾黎。    曾黎,一个五官精致、笑意盈盈、体态优美的女孩,第一次站到我的面前时,我惊讶于她的美丽。尤其是那张鸭蛋型的“镜头脸”,是多少女演员羡慕的脸型!这个女孩子正在拍一部叫《模特秀》的电视剧,担任女一号,有夜戏的时候要工作到后半夜,但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