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 因《理发师》而精彩

来源 :影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已故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在人们的期待中终于隆重上映。这部因陈逸飞而一度成为热点话题的电影,与一个先前默默无闻的女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她就是曾黎。
  
  曾黎,一个五官精致、笑意盈盈、体态优美的女孩,第一次站到我的面前时,我惊讶于她的美丽。尤其是那张鸭蛋型的“镜头脸”,是多少女演员羡慕的脸型!这个女孩子正在拍一部叫《模特秀》的电视剧,担任女一号,有夜戏的时候要工作到后半夜,但她的脸上却看不出疲惫的神情。而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又发现她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漂亮可爱,还有那一份自信、从容、优雅。时而她的眼中露出灵动、妩媚的神情,有着精灵一般的超凡感觉。
  谈到成名作《理发师》,曾黎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与《理发师》的缘分
  
  2004年9月,曾黎接到《理发师》副导演的电话,对方跟她说陈逸飞先生最近会来北京,有机会要见她。
  《理发师》此前的一波三折尘埃落定之后,导演陈逸飞再度投入了拍摄。男主角定下了陈坤,女主角宋嘉仪的演员人选问题立刻摆上了日程。陈逸飞要找一个1.68米以上、长长窄脸的女孩。陈导是画家,所以喜欢窄脸的女孩,觉得那样到了画上才好看。他又开了模特公司,喜欢个儿高的。剧组开始了寻找,先从有名气的,再到没名气的,可找来找去也找不着。直到有一天,在看一部叫《归途如虹》的反映香港回归的片子时,陈逸飞指着屏幕上一个女军官举手敬礼的镜头叫道:“就是这个,我看她不错。”就这样,曾黎被剧组给找着了。
  


  几天后,陈导打电话给曾黎,约时间见了面。他问了曾黎从哪里毕业的,曾黎说“中戏”。就这样谈了大概十几分钟,就是随便聊天,没有涉及到很多这部电影的内容。
  几个月以后就到了年底,曾黎正在甘肃拍《神舟》,再次接到副导演的电话。她当时很惊讶,因为几乎忘记这件事情了,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副导演说,导演要来北京,要见一下曾黎。当时《神舟》剧组正在紧张拍摄中,曾黎的戏份挺重,如果请假,剧组就要在甘肃等她一个人。冬天的大西北,天气寒冷,风沙也大,《神舟》进入最后的拍摄阶段,敬业的曾黎觉得她得对剧组负责,这个时候不能请假。于是就跟副导演解释说近期不能回北京,剧组这边离不开。
  半个月后,《神舟》剧组转景到北京,曾黎告诉副导演回来了。几天后,陈导从上海来北京,早上到北京,当天中午让她过去试戏。在陈导北京的家里,执行导演和陈导一起试了她的戏。当时演的是陆平在理发店给宋嘉仪理发的戏,执行导演和她对戏。试过戏后,陈导把剧本给她,让她回去多看,并希望她最好再瘦一点。第二天,副导演将合同传真过来,曾黎就签了。而后的几天,她经常琢磨,怎么这么顺利就选择了我呢?后来的拍摄中,她问陈导为什么选择她来演宋嘉仪,陈导说看过她在电视剧《归途如虹》中的表现,感觉她给人感觉非常端正、纯净,看不到一点狡猾,和上世纪30年代的宋嘉仪传统而淳朴的气质很符合。剧中的宋嘉仪和曾黎都是南方女孩,也给人感觉上有共同之处。而且,陈导强调说,她对《神舟》剧组的认真负责也给了他非常好的印象。
  
  没得闲的春节
  
  2005年春节前,《神舟》杀青。曾黎立即赶往上海试装、定装,之后准备回老家过年。回家前,陈导叫住她,说有家庭作业给她。她一看,细心的陈导搜集了很多上世纪30年代的资料,包括《良友》等一大厚摞杂志,《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当年的老电影,相关的年代背景资料,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周全。陈导对她说,看这些就是要让她去找那个时代女人的感觉、那种心情和喜好。
  那个春节,曾黎过得很紧张。在窗外的爆竹声中,曾黎一边看资料、剧本,一边惦记着“瘦身”的约定,注意饮食多运动,一晃就过去了。过了年,《理发师》就在上海开机了,成了当年中国影坛的一件大事。
  
  


  拍摄中感悟人生
  
  《理发师》的拍摄过程充满了艰辛,也充满了挑战。陈导以艺术家的眼光关注着各种细节,所有的服装和道具都特别讲究。曾黎在年前试装的时候,试了二十几套旗袍,实拍的时候只用了两三套。所有的耳环、戒指等首饰都货真价实,都是由陈先生提供的。戏中宋嘉仪穿的绣花鞋,是化妆师几次跑到苏州寻找、才终于找到陈导满意的布制的“千层底”……
  一次,拍陈坤扮演的陆平受伤的戏,化妆师已经画好装了。导演觉得没有符合他心中的标准,拿过假血浆和化装笔,亲自上去给陈坤补化。
  在拍摄中,曾黎和陈坤在戏里是有情人,在生活中则成了要好的朋友。由于曾黎第一次出演电影女主角,之前一直拍电视剧,有的时候表演时容易夸张。这时候,陈坤就会伸出友谊之手,和曾黎一起分享他拍电影的经验,帮助曾黎把握分寸。几次下来,聪明的曾黎就掌握了要领,再表演起来不再紧张,特别松弛自然了,达到了导演的要求。
  在他们住的宾馆里,陈导的房间就在曾黎房间的隔壁。可是每次收工后,隔壁房间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时间久了,曾黎忍不住问陈导这件事。陈导告诉她,每次收工后,不论多晚,他都先回上海的家画两张画,然后再回来睡觉。曾黎听了先是特别惊讶,继而对艺术家热爱艺术、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有一天拍戏的时候,陈导曾对曾黎和陈坤说:“好好演,拍完电影给你们每人画一张肖像画。”他俩听了特别开心,一直等着那一天。谁知天有不测风云,这个愿望如今成了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时隔一年多,陈导积劳成疾、以致永诀人寰的憾事对曾黎仍然有着震撼。“这件事使我对人生的看法都有了影响。现在我将一些身外之物看淡了很多,觉得身心愉悦的生活最重要。”曾黎坦言。
  紧接着,剧组就由吴思远导演接手继续工作。这两位导演的风格不同,吴思远比陈导的节奏要快很多,同时曾黎也能感受到他对演员的保护。当灯光道具就位慢的时候,他就会说:“大家要快一些,要保护好演员的情绪!”
  在曾黎看来,《理发师》历时三个月,拍摄中印象深刻的戏有两场。一场在浙江郊外,本来要拍夜雨中宋嘉仪和陆平逃跑的。导演看天气实在很冷,就把这场戏改为雨后的场景,周围都湿着。曾黎的服装一直是贴身的旗袍,不能像演现代戏那样在戏服里面加衣服,冻得浑身发抖。
  


  还有一次拍嘉峪关的戏,大西北的野外,风沙又硬又猛,宋嘉仪去看望在那里劳改的陆平。曾黎感觉风吹在身上一下就吹透了,风里夹带着沙土,每个人都是一头一脸的沙子,一张嘴说台词都能感到嘴里的灰土……
  “这部《理发师》,因为这里面一切故事的根源都是因陆平而起的,表面看来好像是说四个人的故事。越往下追究人越少,到最后其实说的就是陆平一个人的故事。”曾黎理解了剧情,也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理发师》连锁效应
  
  曾黎,曾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6本科班的章子怡、梅婷、袁泉、秦海潞、胡静、张彤、李敏并称中戏“八大金钗”,毕业后进入全总文工团,先后在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重要角色。
  曾黎话不多,很安静,不喜欢说些或做些矫情虚伪的事情,可是却让人从她的实际行动中深深感受到她的修养和善良。她人缘很好,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喜欢她。其实本人越是无欲无求,就越容易让身边的人垂怜,她的为人和她的容貌一样干净,趋于完美。同为学友,章子怡在大学时就已经出名,如今是“国际影星”,而曾黎直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说起自己和章子怡的不同境遇,曾黎淡然地说:“成功有偶然有必然,章子怡是一个很会规划自己人生的人,她做事情有着很明确的目的性;可我比较稀里糊涂,不是那么主动……但我相信,成功是要靠戏来积累的,把戏拍好是最重要的。”
  


  曾黎12岁就离开家门,独自来到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在北京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只有寒暑假才能回一次家,每天很早就要起来练功,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十分辛苦。由于他们这批人属定向委培招生,团里安排他们的演出特别少,平时只是象征性地去单位签到、练功。日复一日,曾黎坐不住了,心里发毛,觉得在虚度年华,想考大学深造。第二年过完春节,曾黎就铆足了劲准备考“中戏”。经过一番努力,她以专业课第三名的成绩被破格录取。
  与“八大金钗”中迅速走红的几位不同,曾黎蛰伏了五年,才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曾黎说,自己以前目标不是很强,没有签经纪公司,也没有经纪人,毕业后一直是一个人在做事,又不习惯炒作,客观上造成了“冷美人”的慢热。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曾黎幸运地遇到陈逸飞和吴思远这样的好导演;第一次与陈坤合作就成了好朋友;第一次做电影女主角就有幸踏上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陈逸飞导演意外去世成为她永久的痛与遗憾,陈逸飞离世前的最后一场戏是为她导的,她至今回忆起来心情都特别沉重。
  经历了《理发师》的历炼,曾黎成熟了许多。此后她分别在电视剧《此情可问天》和《别问我是谁》中担任主角。前者是旧时的富家千金,当家族面临破产的时候担起重任,成为商战中的女强人。后者是一个打工妹,在都市人海中沉浮。两个不同的角色,又给曾黎带来了挑战。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孩,终于可以一飞冲天了。
  
  喜欢哪位明星?喜欢看到他们哪些方面的报道?
  编辑短信ssad+内容
  移动用户发送至85885588
  联通用户发送至94885588
其他文献
为了应对俄罗斯的天寒地冻,俄罗斯版的机甲战士切尔诺阿尔法在设计上特别注重了防止低温海水对性能发挥不利,在关节设计上采用简单的扳手式手掌、手臂存在多种操作方式,而最重要的头部也有厚厚的装甲保护,颇为与众不同。  机甲名称:切尔诺阿尔法  机型:1号机(电影),4号机(小说)  建造地:海参崴  启动日期:2018年7月4日  重量:2412吨  高度:85米  动力核心:“红眼9”核心处理器  准称
期刊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高雅 闻道 陈江宏    当我们还沉浸在《无极》美妙绝伦的画面里,当我们还为一个《千里走单骑》的故事热泪盈眶时,新年已敲响了它清脆的钟声……  又是一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005年娱乐圈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2005年又是一个崭新的开端。电影和电视剧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唯独娱乐圈是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大秀场,终年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红红火火、沸沸扬扬。它是一道风
期刊
现在,“玛丽苏”已经成为了国产电视剧,特别是古装剧女主角的常规设定。不管是之前唱着“倾世皇妃我不要,好累~”的马馥雅、还是在一帮阿哥里“该爱的不爱,该踹的不踹”最后把命搭进去的马尔泰·若曦,都是头顶“白莲花”光环的极品玛丽苏。  所谓“玛丽苏”,即MarySue的音译,通常指一个虚构的女主角在作品中代表创作者本人的化身,此主角往往很好很强大,与作品的诸多男角色纠缠不清,暧昧不断,桃花朵朵开。这种将
期刊
当年的《大明宫词》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归亚蕾与周迅这对母女党更是魅力无穷。当然由于故事情节的编排,归亚蕾版主要演绎的是武则天,虽已年华逝去却权位显赫,尤其宠爱太平公主的一段时期。  回想归亚蕾年轻时也是位貌美如花的大美女,而年过40的她饰演的武则天永远梳着高高的发髻,威严却也明显保有女性的敏感软弱。贤惠仁厚的妆容扮相让她除了是一个女皇之外,更像是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徐克导演镜头下的武则天
期刊
说起来,身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登基称帝的女皇,从才人做起,侍奉两代君王,武则天的一生可谓极富传奇色彩,特别是她在去世之后,更是留下了一座无字碑,一生功过任凭后人评说。  也正因为她这颇具争议的一生,也启发了后世的影视剧导演和编剧的创作灵感和热情。以武则天为主人公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无论是戏说作品,还是历史正剧,这位女皇,都给荧幕前的观众们留下了无数让人唏嘘的故事。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历届的最
期刊
刘晓庆版:  优势:95版《武则天》成为经典  劣势:曾经的经典很难超越  说起武则天,可能不少内地观众脑海里马上就会出现刘晓庆的形象,毕竟95年版的电视剧《武则天》太深入人心,当年刘晓庆一人饰演了武则天的一生,人物年龄跨度之大到现在都是极为少见的,加上她精湛的演技,将武则天这个人物刻画得深入骨髓,似乎已经将武则天的形象定格。  这次出演《武则天秘史》中年部分的武则天,据说刘晓庆开始并不答应,后来
期刊
妩媚动人、柔情似水、青春靓丽、典雅高贵……这些充满溢美色彩的形容词逐渐简化成了两个字——陈好!因在电视连续剧《粉红女郎》中成功饰演“万人迷”而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完美女人的标榜。不久前她又正式进军歌坛,并推出首张个人同名音乐大碟——《陈好》,掀起了新一轮的陈好风潮。走出屏幕的陈好,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    初露锋芒    生活中的陈好有着几分豪爽与开朗,也许因为出生在海边的缘故,从小看着无边无际
期刊
斯琴高娃版:  优势:十足的老戏骨  劣势:从慈祥老太太变成女皇  斯琴高娃老师是演艺圈里公认的“老戏骨”,她所参演的《大宅门》、《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电视剧都深入人心。这次在剧组的盛邀下,斯琴高娃出演电视剧《武则天秘史》中的老年武则天。根据历史,武则天67岁即位,那么斯琴高娃应该刚好出演的是已经成为女皇的武则天,虽然曾经出演过很多古装大戏,也塑造过极具性格的角色,但是出演女皇帝,对斯琴高娃
期刊
王力可版:  优势:天生丽质  劣势:剧情过于戏说  贾静雯也曾在电视剧《至尊红颜》中饰演年轻的武媚娘,虽然整个剧情已经被言情化,基本跟历史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观众对剧中贾静雯的角色印象深刻也喜爱有佳。  不过,你可知道美丽的贾静雯为了能秀出唐朝女子丰腴的体态,疯狂增肥,一个月胖了3公斤!效果也确实棒棒哒~没有浓妆艳抹,没有大制作的华服、首饰,珠圆玉润的武媚娘依然肤如凝脂,美若天仙,当时可是不少男影
期刊
博派又称、“汽车人”。因Autobot的尾音节bot和“博”音近,故有此名。博派是《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正面角色。在不同世界观设定中,关于博派的身份起源有多种说法,例如在美版电视动画系列的设定中,他们的前身和狂派一样,都是五面怪统治塞伯坦时被生产出来的,不过与身为军品的狂派不同,博派的身份是民用机器人。  在美版电视动画中,在博派与狂派联手放逐了五面怪之后,因为民品与军品的不同政见,使得塞伯坦陷入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