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优化探索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人们对学前教育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职院校也相应地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并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也显现了诸多问题。文章将对高职院校新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为各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4-0115-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其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领地,因而有关师范学校和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力度,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幼儿教师。
  二、高职院校新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据笔者了解,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于宽泛,看似完整,但没有切实考虑到当地产业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较为抽象和笼统。部分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还存在“照搬”同类院校的现象,不仅缺乏对具体内容的规定,也没有体现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还有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到的素养、能力等要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体现。
  模糊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制订和时间的安排较为混乱,缺乏具体的目标,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学习兴趣与效果受到影响。因此,看似高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实则与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脱轨,这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就业后对工作的适应程度。
  (二)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当前,在部分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该专业存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失调的现象,选修课所占比例过小,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灵活地调整选修课程。在这些数量有限的选修课中,也仅包括专业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选修课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需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专业技能等方面,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来设定,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往往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以致某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受限,因此经常会出现“因人设课”的情况,影响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总体来看,这些选修课不仅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甚至是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还与部分院校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
  (三)实践课程不够系统
  部分高职院校新设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层面,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需求。很多院校往往把实习安排在大三,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幼儿园的实际工作,所学习的内容只能够“纸上谈兵”。在教学实训环节中,实训内容多为艺术技能课的实训,理论教学实训较少,这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实训基地单一,校企合作缺乏深度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基地多为幼儿园,缺乏多样性,而学生在毕业后也并非全部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有很多学生是在学前教育相关领域工作。实训基地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在校企合作方面,部分院校只是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会与企业进行短暂的沟通和交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审核中,企业的参与度不够,拘泥于形式,没有发挥校企合作的真正价值。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途径
  (一)科学制订培养目标,培养就业性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所在,直接影響着人才培养质量。各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前,首先要紧跟国家有关学前教育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比如《国家职业院校改革实施方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文件,认识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处的地位,并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使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订更具科学性。
  其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前还应做好社会调研工作。调研可以包括多个主体,如“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家长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认可度调查”“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等。在全方位地考虑各主体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出科学的、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并不断进行修改,才能够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轨的情况。
  (二)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专多长”的幼教人才
  据笔者了解,目前部分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往往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直接参考同类高水平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因地制宜地结合地方和学生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好选修课这一模块,可以在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方向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发光发热,如可以开设幼儿英语方向课程、早教方向课程、艺术方向课程、理论研究方向课程等。学生可根据自我爱好、能力判断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主攻和研究方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无必要、无目的的学习。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资源和区域优势等,找到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特色,打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探究、共享资源,促进师生成长。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
  教育实践是指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成自身可利用的知识,是解决“读死书”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前教育这个实践性强的领域,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部分高校因为学校课时限制等原因,无法真正地将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贯穿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只是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让学生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无法满足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教育见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各高职院校可在学生大一、大二阶段,根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相应课程的实践周,让学生从书本走出来,去实际工作中衔接知识、发现问題,最后再回到课堂中、书本中去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并提升能力,并构建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每次的见习和实习活动中,教师都应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学前教育领域前沿动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应跟进学生的实习工作,与幼儿园园长或实践基地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多听取意见建议,不断修订实习目标,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在无法增加实践周的情况下,应该重视教学中的实训内容,建设专业实训室,让教育实践形式更加多样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更长远的发展。
  (四)丰富校外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合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众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已经遍布在各个工作领域:幼儿园、早教机构、玩具开发机构、艺术培训机构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时不应局限于幼儿园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在结合学生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各高校可以联系与早教机构、儿童健康管理机构等学前教育工作领域相关的实训基地,使学生找准定位、在学前教育相关领域能够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校企合作方面,各高职院校不应拘泥于表面,应与企业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寻求双方诉求与目标,争取达到“共赢”。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联合幼儿园教师一起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改善部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薄弱、能力有限的情况。高职院校教师还可以定期到幼儿园进行教师培训,比如理论知识、声乐和舞蹈培训等,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教师长期脱离幼儿园工作实际,缺少幼儿园工作的一线经验,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可以请幼儿园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比如在临近毕业时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家长沟通技巧培训等。如此,便能够提升教育效果,使学生更好地与实际工作接轨。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息息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一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结合多方面需求,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抓准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及时改进和有针对性地完善培养方案,在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中找寻一条具有特色的、具有价值的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
  [1]徐立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7-28.
  [2]陈海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9(14):125-126.
  [3]皮军功.创新幼教实践: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57-60.
  [4]李兰芳,王晓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历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5):75-82.
  [5]郑国香.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64-66.
  [6]周志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21-125.
其他文献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事业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挖掘各种有价值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
科学思维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物理的教学重点。文章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转变课堂教学方法与重视实验教学的过程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高中物
物理核心素养提出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的方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教师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此教师要把握住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以此为根本
设H是Hopf代数,A是右H-余模代数,若(,)满射,则J(A^coH)=L^H(A)∩^coH,而且,若J(A)是余模理想,则J(A^coH)=J^H(A)∩A^coH。
摘 要:随着现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普通高校的体育运动项目也逐渐丰富。近些年,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正在逐渐建立起来,但因女生对篮球的兴趣和体力都远不及男生,因此要想切实提升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科学训练与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采取科学的方式提高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训练质量,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技术水平,是各普通高校女子篮球教练员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普通高校女子篮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新课改"的贯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学术界及实务界探讨的重点,如何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并实现与学业评价对接,是广大基层小学数学教育工作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的方案,即从结构上构造一个匹配集,优化入侵检测特征的存储结构,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并且改善了匹配检测算法,使系统具有学习性;加强了对数据的分析,提高
文章就开设闽南童谣音乐校本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细致的论述,以期为闽南童谣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考察“当归-川芎”药对中阿魏酸肠吸收动力学及影响因素.采用在体循环灌流法,应用HPLC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阿魏酸的质量浓度,UV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即时酚红质量浓度.研究比较“
PPA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与特异配体结合后调控一些基因的表达,这些受调控的基因涉及脂质的代谢,糖尿病以及肿瘤等多个方面.目的是研究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诱导结肠癌细胞H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