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抢谁的口粮?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利用广泛“拉拢”中国行业软件领先企业的“软招术”和自身成熟的.NET技术铸造的“硬武器”,试图重构中国企业软件 “生态圈”。对于微软的“隐形”侵蚀策略,是跟随还是抗拒,中国软件企业将面临“站队问题”。
  
  广纳“亲家” “隐形”扩张
  
  比尔.盖茨前脚刚走。4月24日,阿里巴巴软件宣布将同微软合作,以SaaS(软件服务化)的形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紧跟着4月27日,浪潮宣布浪潮GSP v3.5通用业务平台发布,这是一个与.NET平台有密切关系的产品。
  而半个月前的4月9日,微软刚刚与宝信软件结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宣布在中国推出“深耕计划”,向中国的重要行业合作伙伴奉上“八道大菜”: 帮助伙伴制定3年商业规划、提供培训、开展尖端技术合作、专利授权、外包软件、解决方案再造、联合营销、战略投资等。
  “微软聚拢和扶植下游合作伙伴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国内某著名软件厂商高层对此评价。至今,加入“微软系”的中国软件企业有浪潮、创智、中软、神州数码、浙大网新、宝信软件等。
  从去年6月开始,微软将自己的应用软件技术“铺设”在苏州软件园所提供的网络环境和设施上,供一些符合条件的采用微软平台技术做开发的中小型软件企业低价使用。这个非赢利性项目意味着微软可能扶植一批软件企业,以低成本杀入价格竞争白热化的中小企业市场。
  微软甚至在近日举办了“中国商务交流日”,将浪潮、中软、大连华信、软通动力、苏州新宇等深度合作的16家国内知名软件公司,齐唰唰地请到微软美国雷德蒙总部进行“亲密接触”,这其中不乏IBM的老盟友。
  微软在中国“广结盟友”的目的昭然若揭——要进入并主导企业软件市场,而这个市场IBM、Oracle实力派“老手”已耕耘多年。
  早在10年前,企业软件市场就被视为继操作系统和Office之后,比尔.盖茨的下一只“金鹅”。微软在2004年公开表示,到2011年将在这一领域实现100亿美元营收目标。
  一位国内著名软件厂商高层表示,全球企业软件市场还未成熟,而中国企业软件市场,更是处在高度分散的幼稚状态。“在这个大而散的市场,只要具备实力,有所投入,谁都有机会啃上一大口。”
  一般说来,成熟市场的格局应该是前三名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50%。而去年一些调查机构发布的数据表明,在企业软件这一块,前三名的占有率并未达到40%。
  具体到中国市场,在市场容量小的通用企业软件市场,前十名的品牌厂商的份额加起来不过50%; 而市场容量大的行业企业市场,却无法统计,因为在每一个行业中,都活跃着一大把以做项目出身的SI(集成商)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
  “从目前来看,微软选择的是市场容量大的行业市场,通过与行业ISV合作,作为深入到企业软件市场的突破口。这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认为。
  尽管微软的“野心”昭然若揭,中国软件公司还是对微软“投怀送抱”。原因很简单,其一,微软的外包单子或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于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行业软件企业们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其二,微软在.NET的基础上,推出了应用技术平台,一些做项目出身的软件公司可以利用微软的应用平台工具,实现快速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软件,从而降低成本和缩短交付时间。
  而微软,借助他们渗透到各个行业企业。除了被纳入.NET技术体系之下外,这些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扎根很深的SI和ISV们,还可以直接帮助微软推销Server、数据库等应用于企业级的全线软件产品。
  从微软给记者的一组数据来看,微软的“暗渡陈仓”已经生效。这两年微软在中国的业绩增长很迅猛。譬如微软的企业级数据平台SQL Server 2005,在正式发布一年后,就创下了3倍于市场平均增长率的增长速度、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70%的纪录。
  
  “秘密武器”开路
  
  尽管微软被视为企业软件市场的“后来者”与“搅局者”,但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认为,微软还是有机会成为这一领域的“大哥大”。“因为微软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铸就了撬起企业软件市场的硬‘武器’。”
  一方面,微软的.NET平台已经拥有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技术日趋成熟,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非常明显。
  据两位技术开发人员介绍,在中国通用软件领域,能够数得出名字和还存活的软件厂商,很多都是构建在微软平台之上的,在微软推出.NET时,这些厂商又都升级到这.NET上去了。
  由于.NET是多语言架构,容易上手,用户界面反应速度快,和Windows的整合度大,可以使软件人员较快地构建出用户界面比较好的应用程序。因此很多中国软件厂商都选择这一技术作为发展方向。“用友和金蝶‘致富’的核心产品U8和K3,就是构建在.NET技术之上的。” 这两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NET技术的成熟,以及几年前微软和J2EE规则制定者SUN的和解,.NET与J2EE实现了兼容和互操作。微软.NET具备了和IBM和BEA的J2EE争夺高端市场的能量,尽管J2EE依然具备开放标准、功能强大、易于移植的卖点。
  另一方面,从2002年起,微软一直斥巨资所打造的秘密武器MBF(Microsoft Business Framework),已经开始走向前台奏效。
  MBF是一种适合软件开发商发展的基础层面技术框架, 即国内所谓的业务基础平台加上.NET的开发工具。微软的策略是对内将所有的企业软件包括CRM、ERP等做成同一平台上的套件,对外则是让围绕在其周围的ISV和SI用MBF的工具去客户化。
  在微软的.NET平台上做开发的一家小型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将MBF理解成为在同一平台下,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快速的二次开发工具。“在中国,很多行业的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还处在做项目的阶段,利用这一工具,可以实现软件的快速产品化。”
  
  据内部人士透露,微软已在中国开始向重要的合作伙伴提供MBF了,在“八道大餐”中的“解决方案再造”,就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就在记者发稿前的4月26日,浪潮联合微软,推出了二者合作的战略成果——浪潮GSP v3.5通用业务平台。其速度之快,按照浪潮内部人的说法是: “以前我们两三年都做不出来的产品,跟微软合作几个月后就能产品化了。”
  不过,“在企业软件领域,微软不可能简单地将其后台操作系统上的成功经验移植过来。”某著名软件厂商的高层认为,在操作系统领域,占有了90%的市场份额的Wintel指向哪儿,PC厂商就得跑向哪儿; 而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的ISV和SI们,可以合作的上游软件厂商,除了微软,还有IBM、Oracle和SAP等巨头和大大小小的中间件平台厂商。
  “微软必须证明它能提供给合作伙伴更多的资源,为大家带来更高的价值。”那位高层说,“微软在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这几年来一直在向中国业界‘示好’,‘八道大菜’就是一种姿态。”事实上,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经常在不同场合下表示: “微软需要获得政府的认可,微软需要和本地伙伴一同成长。”显然,微软这么做,更多的是处于自身的商业考虑。
  
  福音?灾难?
  
  尽管微软声称自己不会将触角直接伸向企业应用层面,但还是引起了一些ERP管理厂商的恐慌。
  “微软‘深耕’行业市场的目的,就是为推销它的以‘ERP’平台为核心的企业软件。”某著名软件厂商高层表示。他的证据是,早在2001年和2002年,微软就在欧洲和美国收购了两家ERP厂商,将触角迅速地延伸到这一领域,并在北美市场已经获得成功。在东南亚,微软的ERP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显然,全球企业软件生态链正在酝酿着一场大洗牌。未来,微软将在不同层次上发起对企业软件厂商的挑战。
  首先是微软的.NET技术阵营将与IBM等厂商的J2EE技术阵营争夺市场。其次是和一些具体的软件厂商竞争: 一是在与IBM、甲骨文、SAP这些巨头们,在其涉及的所有软件业务领域内进行全方位竞争; 二是在业务基础平台上,微软的MBF将抢夺所有推出类似产品的SAP、Oracle、用友、金蝶以及各类提供快速开发工具的独立平台软件厂商的“口粮”; 三是通过帮助与微软合作的SI和ISV们快速实现软件项目的产品化,对类似用友、金蝶这样的通用ERP厂商向行业进军形成阻力。
  “微软对企业市场的进入,对整个软件产业而言,未必是坏事。”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表示,“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将促进整个软件产业生态链条的进化与成熟。”
  软件的生态链变化的趋势是,从“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向“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业务基础平台+应用软件”演变,而业务基础平台的出现,使得应用软件低成本、大规模、快速交付成为可能。
  “以微软的实力推出‘业务基础平台’,将促进应用软件行业的自动化生产。” 曹开彬认为。长久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的SI和ISV在承接软件项目时,都是“小作坊”式的重复开发,浪费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类似MBF的模式在中国一旦奏效,影响将是革命性的,中国软件在未来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事实上,微软一直都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中国软件产业向“工业化”挺进,并且和中国政府协作,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2002年,微软与当时的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签订的首期金额达62亿元的合作计划中,包含了这方面的一些内容; 而2006年,微软与国家发改委签订的二期合作计划中,除了总计35亿美元的硬件采购订单外,就明确了1亿美元的培训计划和1亿美元的软件外包订单。
  尽管有人担心,微软会通过技术输出、资本注入等手段,对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强有力的渗透,使得活跃在应用层面上的企业软件厂商丧失话语权。但更多的一部分人则认为,处在软件生态链下游的中国SI和ISV们从来就缺乏“话语权”,不是卖这家跨国巨头的技术与产品,就是卖那家跨国巨头的技术与产品。
  “如果单就中国企业软件层面的整体利益而言,微软的积极姿态,会使IBM、甲骨文、SAP们重新思考和调整和中国伙伴们的合作关系。”某著名软件厂商高层很客观地说。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表示,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巨大与分散,能形成多家公司有效共存的良好契机。虽然在一些行业,会存在竞争,但这些竞争是良性的竞争,最终用户会得到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看来,微软在从桌面操作系统向企业市场的扩展,以.NET为基础,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平台辐射下的很多领域时,必然会引起巨大的波澜。微软的持续推进旨在为自身带来丰厚的成果时,对这些领域的一些企业来说,是福音,而对另一些企业来说,则是可能是灾难的开始。
其他文献
本报讯(记者 陈淑娟)5月中旬,应用“龙芯2E”的网络计算机中标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9所中小学的电子阅览室系统项目,这是龙芯2E应用的一大突破。   据悉,此次中标的网络计算机共为180台,主板由中科院计算所设计,应用软件由神州天脉公司开发,最终的生产组装则在中科龙梦进行。   据记者了解,此次“龙芯2E”网络计算机中标9所学校的项目,是北京市政府为了推动国产CPU的应用进程,特意面向国产CPU
本报综合消息 卢森堡移动网络运营商Millicom International 7月3日表示,已中止了一家潜在收购方的谈判,并称对达成协议已经失去了信心。Millicom拒绝的理由是,对方未能在合适的时间框架内提交一份有足够吸引力的要约。中移动新闻发言人对此拒绝发表评论。有消息称是中移动主动放弃了此次收购。  此前,所有信息都显示双方马上会达成收购。如果中国移动收购Millicom成功,将成为中国
本报讯(记者 周童)中国电子商会呼叫中心及客户关系管理专业委员近日宣布,将成立标准化领导小组和标准制订委员会,启动“中国呼叫中心技术及运营管理标准”制订工作,预计在3月底召开第一次小组会议,制订标准框架,7月份完成初稿拟定,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批后,于明年2月公布正式的1.0版本。   据了解,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呼叫中心业务已经遍布全国各行业。截至2006年底,国内共拥有呼叫中心坐席数24.8
戴尔对分销之事目前还态度暧昧,但中关村电脑市场已经有商家迫不及待地打出了“戴尔直销店”的旗号,是精明的商家在借势而为,还是得到了戴尔的默许?难辩虚实。   记者近日在中关村太平洋电脑城发现,一家赫然打着“戴尔直销店”招牌的店面里有多款戴尔笔记本电脑销售。据店员介绍,戴尔网站上有的笔记本电脑,这里几乎全有,并且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优惠,不仅质量可以保证,而且售后服务也由戴尔公司负责。   曾声称只做电话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英特尔公司对其迅驰移动芯片中的无线组件进行了升级,希望使无线计算机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下载和播放音乐、视频及电影。英特尔迅驰芯片组包括酷睿2双核处理器、一个移动芯片组和一块无线芯片。   新一代迅弛平台基于802.11n Wi-Fi无线连接协议,此前的平台分别基于802.11a、802.11b和802.11g Wi-Fi本地均线局域网连接标准。尽管802.11n目前仍不是正式的官方
国务院信息办副主任陈大卫和韩国行政自治部次官崔良植签署合作协议后友好握手。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与韩国行政自治部于2月7日在北京签署了《加强电子政务领域合作协议》。国务院信息办副主任陈大卫和韩国行政自治部次官崔良植出席签字仪式并代表双方签字。   按照协议,国务院信息办和韩国行政自治部将加强在推进电子政务、地方信息化、立法和标准化、
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无线互联网(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无线互联网发展接近快速增长临界点,但——   近日,CNNIC首次发布的《2007中国无线互联网(WAP)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与传统互联网相比,WAP活跃用户数仅为2006年底传统互联网网民数的28.5%,与2001年底的传统互联网网民数相当。   截至2007年3月
在软件外包业逐渐火热的趋势下,已经存在巨大人才缺口的中国IT行业,再次告急:2003年42.5万人才的缺口到2007年已经突破百万,尤其是软件人才。与此同时,包含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在内的高校学生,非官方统计的就业率仅为六成。巨大落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谁该为此买单?   河北某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小刘在投了几十份简历、参加了十几次面试后,终于在半年后找到了比较如意的工作。   小刘还算是幸运
从英特尔最早提供超线程微处理器开始,我们已经目睹了Sun的酷线程以及如今的多线程微处理器。那么,线程究竟是什么?对于业界,对于计算领域,多线程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于微处理器来说,不仅多核,多线程也可能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日前,Sun公司发布了该公司最新的商用微处理器UltraSPARC T2。这款产品拥有8个内核,每个内核包含8个线程,由于每个线程都能运行自己的操作系统,因此该处理器
“家用选喷墨,商用选激光。” 速度劣势加上成本居高不下,曾让喷墨打印机似与商用绝缘。但惠普最近发布了商用喷墨打印机产品线,要抢占商用打印市场了。   近日,惠普在中国发布了业界首条商用喷墨打印机产品线,其中有多款商用喷墨打印新品,包括业内首次推出的商用喷墨一体机。这些新品带来了其杀手锏——相比同价位激光打印机,在打印速度、单页打印成本、批量处理能力及打印品质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目标也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