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做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总以为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实验室中才能完成,实际上有很多小实验是可以在家里利用家庭中常用的物品来进行的,如:废弃的干电池,矿泉水瓶、杯子、绳子、铜丝、铁丝及一些厨房内的食品(如:纯碱、食用醋、食盐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从而启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化学 实验 兴趣
一、趣味家庭实验,感受化学魅力,引发兴趣
我曾经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个试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钳子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结果手帕完好无损。学生做完试验回到学校里都在讨论这个事情,课堂我们介绍原因: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二、通过家庭实验引入课堂内容,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高二电解池的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大难点,且往往在课堂上演示效果不佳,可以按照课本上的原理,要求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准备两个小矿泉水瓶、一个脸盆、两根碳棒(废弃的干电池中获得)、两根电线、几节干电池;将两个小矿泉水瓶装满水、碳棒分别连接于电线及干电池,将装满水的小矿泉水瓶倒扣在盛有水的脸盆中,两个已经连接干电池的碳棒分别放进矿泉水瓶中,放置一到两天。学生可以发现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的水面都有下降,其中连接正极的水面下降少,负极的水面下降多,但电解的速度很慢。怎样使水电解的速度加快?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择家里有的一些食品(如:纯碱、食用醋、食盐等)加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接着就可以发现放食盐的水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得到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其他气体都是无色的,从而自我发现并了解“电解池”的内容,再由课堂介绍巩固,不仅仅增强了课堂效果,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也可以把试验中的脸盆和矿泉水瓶改为番茄,叫“番茄”电池。
三、结合热点,利用实验解惑,突显化学实践性,培养持续兴趣
每天来回轰炸的广告对学生的视觉冲击非常大,记忆也深,而牙膏广告中常用的词语是“含氟”,于是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含氟的作用,选择用类似牙齿成分的鸡蛋壳来做实验:两个玻璃杯、两个鸡蛋壳、半瓶白醋、一支含氟牙膏,将一只鸡蛋壳放入盛有白醋的杯中,另一只表面涂有牙膏之后再放入另一个有白醋的杯中,注意白醋要浸没鸡蛋壳,静置一段时间。学生发现没有涂牙膏的蛋壳表面有许多的气泡,取出轻轻一碰就碎了,而涂有牙膏的蛋壳表面的气泡更少,且不那么易破。从而学生可得出结论:牙膏的确有防止酸对牙齿腐蚀的作用。通过设计和自己动手完成一些如此的家庭小实验,突显了化学的实践性,我发现学生们明显对化学有了较持续的兴趣,对一些现象和结果会进行探索,有了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动手创设实验,体验探究过程,深入化学学习
学习了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矿泉水瓶、吸管等设计一个简单的“灭火器”。可选择家中的明矾和小苏打,当他们能设计出相应的装置并有气体产生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大量的泡沫,这时可以建议其加入一些“起泡剂”(如:洗洁精、洗衣粉等)。再比如:自制香皂、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碳酸饮料、自制固体酒精,这些过程中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更加愿意深入化学学习中。
当然还有很多小实验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如:对本地土壤和雨水的酸碱度测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让化学与身边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明白化学并非一门孤立的学科,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化学神奇的殿堂,由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汉兰、陈浩、文利柏主编.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刘约权、李贵深主编.实验化学(上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梅,江西宜春中学,邮编:336000
【关键词】化学 实验 兴趣
一、趣味家庭实验,感受化学魅力,引发兴趣
我曾经要求学生在家里做个试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钳子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结果手帕完好无损。学生做完试验回到学校里都在讨论这个事情,课堂我们介绍原因: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二、通过家庭实验引入课堂内容,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高二电解池的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大难点,且往往在课堂上演示效果不佳,可以按照课本上的原理,要求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准备两个小矿泉水瓶、一个脸盆、两根碳棒(废弃的干电池中获得)、两根电线、几节干电池;将两个小矿泉水瓶装满水、碳棒分别连接于电线及干电池,将装满水的小矿泉水瓶倒扣在盛有水的脸盆中,两个已经连接干电池的碳棒分别放进矿泉水瓶中,放置一到两天。学生可以发现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的水面都有下降,其中连接正极的水面下降少,负极的水面下降多,但电解的速度很慢。怎样使水电解的速度加快?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择家里有的一些食品(如:纯碱、食用醋、食盐等)加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接着就可以发现放食盐的水中,与正极相连的一端得到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其他气体都是无色的,从而自我发现并了解“电解池”的内容,再由课堂介绍巩固,不仅仅增强了课堂效果,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也可以把试验中的脸盆和矿泉水瓶改为番茄,叫“番茄”电池。
三、结合热点,利用实验解惑,突显化学实践性,培养持续兴趣
每天来回轰炸的广告对学生的视觉冲击非常大,记忆也深,而牙膏广告中常用的词语是“含氟”,于是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含氟的作用,选择用类似牙齿成分的鸡蛋壳来做实验:两个玻璃杯、两个鸡蛋壳、半瓶白醋、一支含氟牙膏,将一只鸡蛋壳放入盛有白醋的杯中,另一只表面涂有牙膏之后再放入另一个有白醋的杯中,注意白醋要浸没鸡蛋壳,静置一段时间。学生发现没有涂牙膏的蛋壳表面有许多的气泡,取出轻轻一碰就碎了,而涂有牙膏的蛋壳表面的气泡更少,且不那么易破。从而学生可得出结论:牙膏的确有防止酸对牙齿腐蚀的作用。通过设计和自己动手完成一些如此的家庭小实验,突显了化学的实践性,我发现学生们明显对化学有了较持续的兴趣,对一些现象和结果会进行探索,有了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动手创设实验,体验探究过程,深入化学学习
学习了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矿泉水瓶、吸管等设计一个简单的“灭火器”。可选择家中的明矾和小苏打,当他们能设计出相应的装置并有气体产生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没有大量的泡沫,这时可以建议其加入一些“起泡剂”(如:洗洁精、洗衣粉等)。再比如:自制香皂、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碳酸饮料、自制固体酒精,这些过程中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更加愿意深入化学学习中。
当然还有很多小实验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如:对本地土壤和雨水的酸碱度测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让化学与身边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明白化学并非一门孤立的学科,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进化学神奇的殿堂,由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汉兰、陈浩、文利柏主编.基础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刘约权、李贵深主编.实验化学(上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梅,江西宜春中学,邮编: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