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发展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众文化开展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在网络环境下要与时俱进,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系统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群众文化发展对策。文章首先阐释网络新媒体给群众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而后从三个方面分析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发展的具体举措,即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功能引领活动策划准备翔实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类专业功能引领活动操作更加方便严谨、利用互联网资讯传播功能引领活动社会效应持久显著,最后从思想建设和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分析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群众文化;发展
  一、网络新媒体给群众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的多样性诉求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民众在享受优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追求精神享受和文化愉悦,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广大城乡民众的文化诉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乃至定制化。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王大海教授指出,在网络时代和开放环境下,广大民众的文化诉求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从而给网络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提供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诉求。比如,在很多城乡社区,老年人一般喜欢戏曲,年轻人一般喜欢街舞,妇女们一般喜欢减肥健身,年轻人尤其是正处于恋爱期的少男少女恋爱方式则是更加网络化,往往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方式进行信息沟通。在这种背景下,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网络时代发展大潮,针对广大民众的文化消费诉求,提供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发展和繁荣我国的群众文化。
  (二)网络新媒体对群众文化的引领作用
  网络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一个开放、高效和快捷的沟通时代,对于新时期我国群众文化的开展和群众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相对于传统时代,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处于不同地区的民众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相互借鉴彼此的文化发展经验,更好地弘扬与传播先进文化。从某种意义而言,群众文化在党的文化事业发展理念指导下,可以有机融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特色、礼仪风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符号,从而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创新潜质,构建具有区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符号,引领农村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中,我国群众文化决不可自娱自乐,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和扬弃乃至创新,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村文化的品牌化运营和健康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一些基层,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革新,积极整合传统文化,从而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文化活力。
  二、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功能引领活动策划准备翔实充分
  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开展具有自身显著的个性与特征,首当其冲的就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功能,更好的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吸取民众关于开展群众文化的意见建议,从而将群众文化活动引向深入。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相对于传统时期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毕竟在传统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为了敲定群众文化主题、时间、内容和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意见征集。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工作机构和工作者,完全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比如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并以骨干的模式进行复制,从而将社区广大民众和群众文化爱好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群主只需要在在群里面发送有关活动方案,邀请广大民众进行评判,从而更好的征集群众文化开展意见,并可以及时将群众文化的开展时间、地点、内容和嘉宾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民众。另外,在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新媒体,组织群众进行文化节目投票,评比先进节目和演员等。
  (二)利用互联网各类专业功能引领活动操作更加方便严谨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来讲就十分丰富,比如时政宣传、阅读活动、科技展览、美术摄影、棋类大赛和文艺表演等,从开展流程来讲需要有主题确定、时间敲定、评委打分和比赛总结等。总之,群众文化开展要想取得預期的的效果,往往需要花费不菲的时间和精力,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各类专业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财力和设备投入,并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高效、公平。比如,开展社区象棋大赛,参赛人员往往多达100余人,还需要准备大量的象棋和裁判人员,尤其是在裁判裁决不公平时,更容易造成参赛人员的误会甚至争吵,最终导致群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和沟通功能无法发挥。在网络时代,这一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即借助于一些专业的网络象棋软件及平台,不仅可以快速进行预选赛,还可以通过网络打分的模式,有效解决裁判不足和打分争议问题。实际上,在网络时代,类似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模式还有很多,比如音乐比赛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高效开展。
  (三)利用互联网资讯传播功能引领活动社会效应持久显著
  从某种意义而言,互联网的最大特征和优势,就是其强大的信息传播和咨询共享功能,这一优势可以在群众文化开展中充分借鉴和发挥,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引领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众所周知,在传统媒体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文化活动中,由于经费限制,不仅在活动开展质量上无法保障,更无法及时将活动信息 进行传播和宣传,从而导致群众文化的受众面不够广阔,严重影响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然而,到了网络时代,群众文化工作者上述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只需要在活动现场用手机进行录制,而后将活动信息以新闻或者图片或者小视频的模式,在群里面进行宣传即可。这样一来,广大民众就可第一时间知道群众文化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宣传群众文化活动。实际上,目前很多城市社区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不仅利用手机进行了录制,还及时在网络上进行发布,从而及时将活动信息向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送,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三、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强化思想保障
  在网络时代,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以此为基础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和文化大繁荣,需要强大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社区文化管理机构强化组织领导,更新文化发展理念,从而为群众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极为庞杂,既有优秀的文化资讯,也有腐朽的文化资讯,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时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及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理念传播到基层和民众心中,引领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鉴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善于通过网络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有益做法,緊密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创新群众文化开展模式。
  (二)加强投入做好硬件建设强化平台保障
  在网络时代,要想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不仅需要理念更新,更需要管理当局强化财政投入,重点做好群众文化开展所需要的平台建设,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网路时代,群众文化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才可以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新时期,大力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管理当局必须要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领广大民众享受到高雅的文化活动,切实提升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档次和文化层次。首先,各级政府要通过预算的方式,确保群众文化开展所需平台建设的必要经费得到财政保障,并建立逐年增长的机制,稳步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场馆和设施建设,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室、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体育、舞蹈、秧歌、音乐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QQ、微信等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档次和层次,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伟胜.文化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子昂.群众文化与互联网关系研究[J].魅力中国,2016(5):87-89.
  [3]吴玉伦.网络环境下群众文化发展研究[J].经营者,2015(3):69-71.
其他文献
摘要: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可以看出,在当今世界上,新媒体的传播体系和形态均以个人为中心,媒体行业从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新媒体时代。在我国的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信息高速传播、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个性传播的两极分化等等诸多问题,这些疑问都是在“前网络时代”时期是没有出现的。再加上现在社会转型阶段所出现的尖锐矛盾,大大提高了社会对媒体的社会要求。在基于新媒体的背景下,探讨了现代社会的媒体责
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愉悦、平静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果最好.因此,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活泼、平等的学
秋雨霏霏的夜晚,我独自一人信步走进心香茶苑.rn这是一个古朴幽静,令人怀旧的地方.
期刊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精髓的实事求是原则与作为刑事诉讼国际司法准则的无罪推定原则属于不同哲学范畴下确立的一般原则,前者属于认识论,后者属于价值论.这两项原则在刑事
【摘要】克罗德·德彪西的《狂想曲》是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生涯顶峰时期的成功作品之一,它的诞生标志着萨克斯管演奏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为萨克斯管的演奏技巧提供和创造了更丰富的表现余地,它在古典萨克斯管的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它对演奏者的节奏把握、技巧、音乐处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狂想曲;克罗德·德彪西;技术难点分析  
摘 要:《抱朴子外篇》是是魏晋时期一部才大思深的子书。笔者以《抱朴子外篇》中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为主要依据,结合葛洪的家学、师承等方面,并参考相关研究著述和论文,深入文化层面,探寻《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的儒学因素。  关键词:《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庸  一、《抱朴子外篇》简介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抱朴子》是葛洪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子书之一。其中
水红是在一个春夜里悄悄回村的.三年了,她没有回过村一次,可村子还是跟她走时一模一样.村头的那棵大青树还是那样高,树下的石碾还在原来的位置,树梢上十几个鸟窝还那样大.水
目的:探讨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原因及感染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200例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