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程在高校实施的研究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826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在机器人课程教学方面予以较大投入。本文围绕着高校机器人教学现状,结合相关的教学原理与原则,探讨当前促进高校蓬勃组织开展机器人课程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机器人课程 方法研究 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64-01
  本文在分析高校开展机器人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机器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机器人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着力构建完善的机器人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机器人课程的质量,达到高效开展机器人课程目标。
  一、机器人课程在高校的实施现状
  1.学科课程建设情况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的普遍兴办了机器人专业,建立了具体的机器教育研究平台,各高校主要采用与企业长期合作方式,成立了信息科学与机器人实验室,同时引进了一些国内外的机器人业务技术,并且加强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训。高校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大学教学机器人》课程,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教学机器人实践开发教程》、《大学教学机器人教程》等系统教材。并且组织开展了以机器人竞赛为主要载体的机器人教学的交流活动,着力通过机器人这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断提高学生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目前,课程人课程的课时增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能够从教学创新发出,探讨鲜明特色的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这已经成为教学特色,而且围绕着人工智能理论方向正在快速发展。机器人概述、教学机器人创新,机器人编程与机器人实践开发课程已经广泛的形成规模,而且日益向全面深化方向发展。
  2.机器人课程的主要问题
  高校近年来在机器人课程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机器人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应当把丰富机器人课程内容,提高机器人课程的技术含量,以及突破常规教学方法的限制作为高校机器人课程改革的重点。由于传统的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性不足,新颖性和相关性较差,加上理论教学比例占用时间多,这使得学生的部分操作实践兴趣被抑制,因此没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听课质量。通过学生参与机器人课程的反馈得知,案例教学未能有效的贯穿于机器人课程,学生未能结合实践需要在模型机器人的演示下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当前应当加强机器人教学的实验器材的管理方式的改革,着力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向開放式管理迈进,优化机器人运动部件的充分供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从而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问题。
  二、机器人课程在高效实施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高校机器人教学应当遵循一般原则,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机器人课程的内容,才能提高机器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解决传统机器课程教学方面的不足。首先,要注重使用网络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构建学生个体学习机器人课程档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优化制定针对学生个体的教学方案,要充分的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及时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学生机器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具体的专项指导。教师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在兴趣指引下对专项机器人问题的探讨,能够选用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发展机器人项目特长,同时对创新性的教学技术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发挥学生优势,提高机器人课程的针对性。
  2.多媒体与实践结合
  当前机器人课程对于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互联网不仅可以给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源,而且正在深入的改变学生传统的认知与学习方式,只有注重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才能达到因材施教与高效教学目标,借助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时要注重采用多媒体互动的形式,能够使用形象化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机器人课程的知识,同时采用实验课程的方式对机器人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切实将学生的通常课堂实验获得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补充,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方面知识的深入有效扩展,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机器人的相关设计,达到变被动为主动教学目标。
  三、机器人课程在高校实施的策略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机器人课程教学有效性,解决机器人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课堂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时间不能有效分配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首先,注重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在先学后教的理论指导下,由学生在课下自学,课上主要解决学生集中反应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要在课堂上广泛的开设机器人知识的讨论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系统性的讨论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采用生生交流与生辩论的方式,全面提高机器人课程教学有效性。其次,要把现场讲解作为主要教学方式,要注重把抽象的理论融入到实物模型课程当中,切实增加实验室内课程比例,不断以乐高模型、赛车模型、轮动机器人、通用工业机器人模型辅助完成相关理论教学。同时增加专题教学环节,切实围绕专基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机器课程的指向性,集中时间提高学生某方面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需求。
  2.完善机器人课程教学体系
  只有形成良好的机器人教学体系,才能解决好机器人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达到高质量开展机器人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当丰富机器人课程的教学资源,注重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优化配置视听资源,动手实践资源,同时在编程、课件、信息方面加强供给,满足学生学习机器人专业知识的需求。其次,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机器人教学的人才建设体系,注重在产业化背景下不断把企业机器人工程师请到高校任教,同时增加高校机器人教学的实用价值,真正从企业出发安排相关教学活动。第三,还要引进优质项目教学方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课题攻关,能够通过机器人竞赛,机器人编程设计,以及实践模块建设项目等,不断解决机器人研发中的问题,实现教学、科研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给机器人教学开辟广阔空间,不断满足师生共同成长需求。
  四、结论
  机器人课程是高校新兴课程,只有创新完善的机器人课程的运行机制,创新使用有效的机器人课程方式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才能提高机器人课程质量,实现机器人课程不断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莹.创新教育新途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张丽华院长访谈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1).
  [2]陈浩,邹文博.浅议智能机器人教育[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0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前儿童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幼儿舞蹈创编与普通成人的创编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对于儿童进行舞蹈创编时,应该更有针对性的结合其身心变化和个性化特征,在专业舞蹈创编过程中所用的各种要素和手法,在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运用,并有针对性的加以艺术加工,这是本文所着重阐述的重点,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学前儿童 舞蹈创编 特点方法  【中
私募基金作为此次资管新规下最受冲击的机构之一,所受影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投资门槛的提升,这间接影响到私募基金的募集销售;其二,受到消除通道服务和多层嵌套的影响,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重要手段,经常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高效有用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高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
【摘 要】有效的开展数学实验可以更好的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探索,充分的了解相关数学结论。其作为一种专业创新性的教学实践方式,是常规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数学实验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要确定教学核心点,从而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不断的深化,数学教学实验的相关内容也将选取充分的生活资源,从而更好的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而数学实验中相应的技术性辅助工具的综合应用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学生也可以从自身出发,
本文研究了二壬基萘磺酸(DNNSA)形成的微乳萃取磷酸中镁离子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稀释剂、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温度、磷酸浓度对磷酸中镁离子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剂
Cr^3+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中心活性成分,机体缺Cr^3+导致糖、脂代谢紊乱,促使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等症状。由于不同形式的铬在组织中的结合程度不同,导致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对高中舞蹈教学的日益重视,现阶段高中舞蹈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高中生对舞蹈学习的高需求。因此,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高中舞蹈教学中模式过于滞后、家长、学校对舞蹈教学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缺乏舞蹈学习兴趣等问题,进而提出相應高中舞蹈教学中的解决策略。旨在为高中舞蹈教学的革新方法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高中舞蹈 教学现状 革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同时测定成都市三环内表层土壤13种金属元素含量与分布。研究显示,重金属元素As、Cr、Cu、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3mg/kg,154.0mg/k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