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说:“像是蜜蜂酿蜜那样,我们从万物中采撷最甜美的资料,来建造我们的神。”里尔克是我喜欢的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他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的神,永远存活在他的诗意里,存活在他的文字中。而我的神,则一直存活在大地上,存活在岁月中。父亲是个彝族毕摩(祭司),他是我们部族与众神沟通的代言人。他经常告诫我,万物有灵,有灵便有神,所以神无处不在。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河有河神,桥有桥神,路有路神。对万物的尊重,便是对神的尊重。所以,我们敬畏神灵,敬畏万物。
  在故乡,我们的部族一直遵从着一个古老的传统,就是敬重古物,敬重老旧的东西。我的族人们一直坚定地认为:凡是上了年岁的东西,都是神物,都有神灵附体,必须虔诚地加以尊重和敬畏。
  我们寨子门口的那棵上了年岁的老黄莲树,就是一棵神树。
  一道低矮山脉,赤裸着血红色的背脊,由北向南盘迤而来,荒凉、空旷、贫瘠。在1963年冬末的一个早晨,我降临人世张开眼睛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它。我曾经无数次地想象它就是一条龙,即使不是龙,也应该是龙的化身。因为在许多个风雨晦暝的日子里,变幻莫测的云雾总是笼罩着它。在隐约的雾霭中,我仿佛看见它一直在腾挪,一直在躁动。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担心它会在某一天突然乘风就雨,化形飞去。这样的担心,一直伴随我度过了整个童年。
  一条细小的山路。正对着矮山脉一道凹陷的山丫。这条山路的形制,总是让我联想到老祖母手中那永远也纺不完的麻线,瘦骨嶙峋,坚韧无比。山路的尽头,散落着一座座简陋而古朴的,灰褐色的垛木房,那就是我的寨子。
  在这块干旱少雨的红土地上,找不见雄峻的山,怪异的石,秀丽的水。有的只是一堆堆杂乱无章地隆起的小土岗。有的只是痤疮般散布于矮山脉那粗糙而充满皱褶的“脸庞”之上的红色丘陵。
  尽管,在那些过往的岁月中,盐巴客、布客,还有那些神秘诡异的“走夷方”的马帮,也曾像候鸟般在那条通往我的寨子那条古老的红泥土路上来来往往,使得那些早已远去了的时光片断,充满了某种巫术般的悬念。但是,这一切并未能给这块平庸的红土地,带来什么值得骄傲的嬗变。在我的寨子,能够让我们骄傲,让我们在人前人后人五人六地张扬的东西,实在是寥寥无几。唯一让我们在其他寨子面前深感骄傲的东西,就是寨门口的那棵老黄连树。
  那是一棵已有千岁年纪的古黄连树,孤独地站立于寨子的山垭口上。它巨大的树冠,醒目地铺展于一片血红色的背景之上。远远地望去,极像一朵墨绿色的蘑菇云。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天一打开院门首先见到的就是它雄健的身姿,坚定不移地屹立于荒凉的山岗。它粗壮的主干,它繁茂的枝叶,它久远的浓绿,在那荒凉的红土背景的烘托之下,显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巍峨与壮观。不过,寨子的族人们谁也不把它当作一道壮美的风景来看待,而是把它当作寨子的地标,部族的族徽,这块被称为“家园”的,大地的守护神。
  父亲说,从遥远的古代开始,自从有了这棵老黄连树,我们的寨子便风调雨顺,人口平安,五谷丰盈,六畜兴旺。
  打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老黄连树下是禁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祭坛。没有闲杂人等会在树下来乘凉,闲聊。甚至连寨子里那些十分顽皮的伢崽们,也在大人的再三吓唬和告诫下,只敢在远离古黄连树的地方,玩老鹰叼小鸡、老虎戏猎人的游戏。
  我的父亲,是唯一有权随时进入树下禁区的人。他时常主持召集全寨子的族人,在树下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或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或祛鬼去病,禳祸消灾。甚至求财祈福,娱神祭祖,无一不在树下进行。那老黄连树的枝干上,也便时常粘满了一撮撮带血的鸡毛,悬挂着一条条长短不等的彩布。
  每年的大年初一,寨子里还要专为老黄连树举行盛大的祭祀,俗称“敬树神”。据说,那棵古老的黄连树倒也挺灵验,总是有求必应。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玄,越传越诡异。以致邻乡邻寨的村民,也不惜走百余里的山路,赶来祭拜。
  寨子里靠贩羊皮、做箐鸡枞生意发了财的阿木顺一直认为,自己的生意之所以红火,完全是仰仗了老黄连树的护佑。为让树神保佑自己赚更多的钱,专门花大价花大力从大理弄了块石碑,镌刻上“有求必应”四个朱漆大字。又高价雇了八个大汉,翻山越岭,硬是把上千斤重的大理石碑给弄回了寨子,选了个黄道吉日,将石碑直挺挺地竖到了古老的黄连树下。
  说来也怪,那古老的黄连树日夜享受着人间香火的供奉,竟然比先前更加精神,更加茂盛。在又一个春天到来的季节,老黄连树那纵横交错的枝条,竟然爆发出无数嫩绿的新芽,使得整个树冠竟然比原先扩大了差不多一倍。
  不久后,寨子里修公路,架输电线路,那棵古老的黄连树桩由于挡道碍事,施工队开着轰鸣的挖掘机想把它连根铲去,是父亲率领族人拼死将它护住,古老的黄连树才免遭刀斧之劫。
  前不久,我在回老家的时候,还去看望过这棵古老的黄连树,树冠依旧像一朵墨绿色的蘑菇云,傲视着高远的穹庐。树下依然香火旺盛,诵祷声声。
  古老的黄连树还在,神便在,有神守护的村庄,自然平安吉祥。
其他文献
看到祖先的身影  月光斑驳的丛林深处,能否看到时光久远的梦境?隔着黑夜和庄稼的双重遮蔽,我能否看到祖先躬身于泥土的身影?这么多年来,我在纸上追寻祖先的踪影,几乎穷尽想象,一而再,再而三地仿若在此岸等待斯人的归来。我曾因在梦中听到祖父细微的喘息而欣喜若狂。一个逼真的画面是窗外的时光快速地流动,漆黑的夜幕倒成了我内心异动的映像。我屏住呼吸,默默等待,仿佛一不小心就会吓走神灵的眷顾。是时候了,是时候了。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关键词】创设 情境 启迪 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你身着白衬衫,手里拿着课本,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教室。蜡黄的脸庞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不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老花镜的下面是一对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  “我姓蔡,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了。”你环顾一周后,用这句简短的自我介绍,开启了我们未来一年的相处时光。  第一次被你点名读课文时,我紧张极了,好不容易才结结巴巴地将课文读完。读完后,我小心翼翼地将视线从课本转移到你的脸上,你微
期刊
献给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题记  苦楝子树虽说可以栽培,但我所见到的苦楝子树,都是野生的。  我家老屋庭院的围墙外。就有两株苦楝子树,一株在东面水沟边,一株在西北面废弃的旧屋基上,都是自己长出来的。至于它们是怎样长出来的,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它们为什么要长在这里而不长在那里,没有人知道,确切地说是没有人关注。树不是想长在哪里就长在哪里的,一切都很偶然,然而又都自然而然。  没有谁家愿意在庭院
没想到再次见你会是在重症监护室里。当戴着一次性口罩、帽子的我缓步迈向你时,你紧闭着双眼,毫无察觉。  我盯着你苍白的脸,身体像是迎合你身旁摇晃的吊瓶一般打着颤。你静躺着,消瘦虚弱的样子让我心里一绞。我试图唤醒你:“外公,我来看你了。”  你费力地动了动手指,仍闭着眼,咳嗽几声似是在回应我。一旁的护士对我说:“你跟他讲话起不到任何作用,他现在神志不清,听不懂的。  我看着她用一根细管穿过你被强行拔下
期刊
我们相识是在夏天。那时军训刚刚结束,班上进行了座位调整,恰好,你是我的同桌。  我们总爱一块儿悄悄说班主任的坏话,如今却是早已释怀,更多的是感谢。感谢他当初让我们做了同桌,成就了我们巨轮般的友谊。  你喜欢动漫,虽没学过美术,画出来的画却一点都不逊色。我喜欢文学写作,那时的我还没发表过任何文章,你却毫不吝啬鼓励与支持,给了我很多力量。  生物老师陶哥说:“被罚过站才是青春。”我和你一块儿经历的,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