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部长们的绿色外交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政府的立场就是,美国要在气候问题上起到领导作用”
  
  “我外祖父的照片,我父母结婚时的照片……然后,有了我,这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你们也许要问我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父亲、漂亮的母亲?是不是弄错了?其实我长得还是有些像我母亲的。”7月17日,当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天津大学愉快讲述亲情故事的时候,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正在上海做“世博会大使”。
  4天前他们一同抵京,开始了被媒体称为“绿色外交”的访华之旅。骆家辉和朱棣文的行程整整提前了两个月。这一行程本来计划在9月。
  两位美国华裔部长同时访问中国,这在中美关系史上尚属首次;事实上,在美国联邦政府里同时有两位华裔人士出任内阁部长,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
  
  三张黄色面孔
  
  与前一段时间国务卿希拉里、财长盖特纳等美高官访华的“低调”不同,此次美方在两位华裔部长行程安排和新闻报道上格外高调。为了方便对中国大众展开宣传攻势,除了与政府领导人及有关部委的会谈外,美国人“几乎所有的行程”都对媒体开放。
  其实,为奥巴马竞选立下汗马功劳的现任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也一同来到中国,也就是说,奥巴马内阁中最有分量的三位华裔高官齐聚中国。当三张黄色的面孔同时出现在媒体的视野里,这简直成为一场纯粹的情感外交。
  “100年前,我祖父乘蒸汽船到美国华盛顿州。举目无亲,不懂半句英文。他在一个白人家庭当佣人,这户人家距离州长官邸不到1英里路程。100年后,当我宣誓就任华盛顿州州长时,我开玩笑说,我们家族用了一个世纪,才从那幢当佣人的房子,搬进了州长官邸。我父辈从小就教育我,要勤奋笃学,重视家庭,要为自己的出身自豪,要相信历史的方向盘总是掌握在伟大的民族手中……这些信念对于无论是在波士顿还是在北京长大的孩子都不会陌生。” 骆家辉15日在中国美国商会午宴后演讲时,曾回忆祖辈漂洋过海到美国的往事,“我家族的故事,是成千上万美国华裔家庭的故事,我为这样的经历自豪。”
  骆家辉的妻子李蒙是上海人,据说岳父母现在还经常回上海,他本人卸任华盛顿州州长加盟戴维斯律所后,则经常往返于西雅图和上海之间。
  第二代移民朱棣文比第三代移民骆家辉更有故事可讲。朱棣文的父母早年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外祖父李书田不仅毕业于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而且还是天津大学历史上任职最长的工学院院长。他特意访问天津,公开展示一组“我的家在天津”的家庭旧照,很有寻根的色彩。
  于是在中国媒体的语汇里,甚至在不少中国人心里,骆家辉、朱棣文首先是“华裔”,其次是“部长”,最后才是“美国的”。
  “我们为中国血统感到自豪,但代表的是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利益。”两人在唯一一次共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
  
  为美国寻求贸易机会
  
  作为奥巴马的政策执行者,骆家辉与朱棣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销美国的环保理念、绿色技术和技能产品。
  访华前一周,美国商务部公布进出口数据的时候,商务部长骆家辉发表了此行的目的。
  “今天的数字提醒我们出口对推动美国经济的重要性。”骆家辉说:“下个星期我将访问中国,为美国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求贸易机会,当前世界各国面临气候变化问题,美国商务部致力于确保美国公司在这个挑战之中的竞争地位。”
  
  美国的出口自2009年4月开始以1.6%的增速上升了到了1230.3亿美元,货物和服务贸易赤字下降到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骆家辉6日在访华声明中继续强调,随着中国遭遇气候变化的挑战,美国的绿色科技企业有望在满足中方治理污染需要的同时,抓住机遇创造就业机会,“这对中美两国来说可谓双赢。”
  就在他们来到北京的同一天,《纽约时报》在一篇发自北京的报道中似乎说明,骆家辉的任务并不如想象中简单。这篇题为“中国寻求在可再生能源上称雄”的报道指出,“当美国能源部和商业部的最高级官员抵达北京的时候,他们将会置身于保护主义的风暴中,这些保护措施旨在帮助中国成为世界再生能源的老大。”
  虽然《纽约时报》的描述相当情绪化,但中国政府确实开始重点扶持国内的新能源工业。
  从数年前开始,诸多外资巨头纷纷涉足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今年初,德国西门子公司已经在上海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然而同样在今年春天,中国政府推出供应风力涡轮机的25大合同的标书,中标的全部是7家本土公司。
  “许多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正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我想问,你打算怎么支持美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这是美国企业家抛给他们的商务部长骆家辉的难题。7月17日上午出席在上海波特曼酒店举行的早餐会,骆家辉面对的不再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而是将近200家美国在华企业的负责人。
  “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和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关键。”骆家辉对所有在场的美国企业代表做出承诺。
  想要敲开5500亿美元清洁能源市场的大门,美国人也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中国一方,在能源效率技术和能源管理专长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技术进口;而在建筑节能、碳捕捉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合作。
  事实上,骆家辉不断提到的“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燃料”等技术并非可以大幅度推高中国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
  离开北京时,骆家辉尽管没收获合作协议,但通过与包括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中国领导人的交流,他告诉媒体记者,他已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尴尬的“碳关税”
  
  多年来倡导发展清洁能源的朱棣文今年1月担任美国能源部长,被视为美国环境政策转圜的标志。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推动新能源领域发展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认可。
  在面对清华师生时,学者身份让朱棣文比以往的演讲者更加挥洒自如。“你们都知道小鸟怎么飞吧?就像这样……”15日当天,穿着素色西装,花白头发的朱棣文伸开双臂,模仿扇动翅膀的动作,解释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运用仿生原理。
  从海平面上升到冻土层解冻,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干旱季节延长到中国农作物减产,朱棣文在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的演讲中,用大量的科学研究数字,介绍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应对之道。
  但当他以政府官员的做派出现时,就不得不面对中美有关“碳关税”问题的分歧。
  6月上旬,在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有部分美国代表提出了对华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意见。与此同时,6月22日,奥巴马力推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艰难过关。该法案从2020年起开始实施。
  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严格说来,朱棣文正是碳关税的首倡者。朱棣文在就职不久后公开表示,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今年3月17日,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在美国众议院科学小组会议上称,为了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美国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
  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碳关税的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
  征收碳关税的做法将中国推入不利境地。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多次提出反对。7月15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与骆家辉举行会谈时说,中方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实行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认为此举违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事实上将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6日也表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方期待美方能够发挥与其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相匹配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来解决当前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的挑战” 。
  因为无法达成谅解,在访问的后两天,骆家辉和朱棣文开始避谈碳关税。“考虑到参议院还没有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现在并不是讨论具体条款的最好时机。”骆家辉说。
  接下来,该法案还要经过美国参议院通过才能最终在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由奥巴马签署。一旦被美国参议院否决,则无论美国是否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签字,结果都会是《京都议定书》的“翻版”。
  除了沟通碳关税,朱棣文此行的另一个目的,希望中国能做出一个减排的承诺。
  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人开场便积极评价访问收获,“中国政府正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兑现节能减排承诺。”
  朱棣文还得到了一个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中国科技部、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能源部于15日宣布成立的启动资金为1500万美元的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三方将在节能建筑、清洁煤和清洁能源汽车三个领域展开研究合作。
  “第一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7月底要在华盛顿举行,今年下半年奥巴马总统可能实现访华,两位部长的中国行是很好的铺垫,中国两国需要不断进行沟通和对话。”一直陪同访问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副发言人施志扬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由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召开,美国政府高扬节能减排的姿态足可赢得全球的满堂彩。毕竟,布什时代总是与会各国诟病的对象。在可预期的未来,绿色环保合作和节能减排博弈将成为中美外交的主旋律。
  “奥巴马政府的立场就是,美国要在气候问题上起到领导作用。”骆家辉说。
其他文献
青海头,三江源,大地惊颤。一场大地震,击中了玉树。截至4月20日17时,地震已经夺去了2064人的生命,伤者12135人。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我们举行全国哀悼,国旗再次为国民而降,让死者安息,让生者满怀希望地前行。  劫后玉树,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人们在废墟中捡起还能用的木头,打算着重新开始新生活;我们看到了继汶川地震之后的大爱,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聚集在这个海拔4000米的地方;
金秋的北京,将因一场晚宴而变得格外热闹。  9月29日下午,北京,一场规模较大的私人聚会将拉开序幕。这场聚会的主办者,是来自美国的两位顶级富豪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参与者则将是数十位中国富豪。  在众多中国富豪眼中,这将是一场十分特殊的“鸿门宴”。    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晚宴”    为中国富豪而举办的“慈善晚宴”,将成为盖茨和巴菲特2010年中国之行的第一个高潮。  今年6月中旬,盖茨和
面对不断涌向灾区的钱物,人们开始追问地震捐款的清晰流向    9月,升平博爱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新教学楼。在512地震灾区,数以百计的乡村学校重建,孩子们走进了明亮的教室。  这所乡村小学位于四川彭州市升平镇玉泉村,始建于1968年。除2006年修建的标准校舍,其余两栋教学楼在512地震中垮塌。张静老师说,过去的一年,700多个孩子在操场的临时板房中度过。  为孩子们修建新的教学楼,成为了中国红十字
作为奥巴马的支持者,费城药品企业工会组织的霍华德.菲茨,高举着“坚持”的牌子,一直听完了总统在费城坦普尔大学的演讲。奥巴马的听众并不多,在菲茨的身边,只有寥落的几百人。  “他制定了很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盯着华尔街那些贪婪的人;他也履行承诺,出台医疗保险体系改革法案。这些都很好。但是,他不该把大笔的钱用来解救那些制造了危机的金融机构,还有那些汽车巨头们,这些钱没有落在我们百姓的口袋里。有钱的人依然
在发展经济的冲动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    8年前,吉立昌从河北到安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前,他是邯郸一家铁矿的矿长。如今,他是大昌矿业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在霍邱,人们都称他“老吉”,他是当地的著名企业家,六安市政协委员、霍邱县人大常委。  吉立昌依靠发家的“螃蟹腿”,正是霍邱县地下藏着的铁矿。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霍邱县就已探明铁矿储量16.5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
如今中国的“小升初”,和高考一样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话题。孩子们在考场拼得精疲力尽,家长们叫苦不迭。我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刚刚过了11岁生日,今年正好也是“小升初”。看看她的经历,颇有些幸运的感觉。这里不妨把她的“美国经验”分片段写出来,意图不在于强加给中国一个“照搬”的范本,而是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尽可能提供多元的参照系统,以扩宽公众的思路。  中国“小升初”的一个关键在于“择校”。上了好的中学,离名牌大学
不断突破新高度的华西村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财富的再分配以及社会结构的重新分层。    村子里又在造大楼了。这回挺高,已经有60层,在今年6月前,它还得长12层,到时候,它将成为328米的大块头。  闲来无事的村民会絮叨几句关于大楼的最新“争议”。“争议”确实很盛,有的说“这楼是新地标,新农村有新高度”,有的说“华而不实,那么多钱砸进去,不如给大家造别墅”。  据说大楼建好后,除了作
法家的“以法治国”,前面省略了一个主语,即君权。一则“以”字,已然表明君权凌于法权之上    前些时“百家讲坛”开讲诸子百家,一次聊天中,朋友说主讲人好像把法家的“法”和今天的“法治”有所连接。朋友语焉不详,我回来后便上网查询。在“儒法之争”的开头,有这样介绍法家的文字:如果孔墨的主张是“治病的药”,那么,“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  
年过八旬的江平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居家背心,一步一步挪到窗前,一边开窗一边念叨着“这天太热了。”茶几上扔着一本他的学生贺卫方与章诒和合著的《四手联弹》,书是香港版。  这是江平最日常的生活状态,虽然仍关心时事,但用他的话来说还是“保命第一,真的老了”。他已经推掉了上海、香港众多大学的授课邀请,但是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江平始终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之后,在每年一度的开学典礼上,江平仍会奔波
伊朗德黑兰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穆亚说,他的国家已经平静下来,并非外界所说“从此无宁日”    岁末年初,伊朗街头政治狼烟又起。  2009年12月27日,6月大选中落败的反对派组织示威游行,在德黑兰与警方发生暴力冲突。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至少8人丧生,300多人被捕。死者中包括前总理穆萨维的侄子阿里穆萨维。  3天后,支持政府的伊朗民众在全国主要城市举行大规模集会,谴责反对派及支持者,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