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庄子》治木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是古代制造器具的重要的自然材料,木的整治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关系重大.春秋战国时代由于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治木的发展."轮不辗地"、"凿不围枘"等治木的思想理论,符合科学原理,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我国设计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虚构名称的语义学研究在哲学本体论、语言哲学和语用学领域都有重要意义。虽然在历史上围绕虚构名称的指称与含义而产生的本体论纷争持续至今,并将继续持续下去,但在语言学领
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礼,荀子之礼的核心是政治制度.以礼为中心,苟子揭示了礼在人性层面、组织结构层面、经济政策层面及制度运行层面的涵义与作用,探讨了儒学制度化的实现方式,
麦金太尔伦理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强烈的真理意识与坚定的历史主义立场共存.尽管麦金太尔试图超越相对主义,但他所接受的托马斯主义真理观对真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割裂已经
根据假设检验原理的贝叶斯统计的表达方式分析和回应了心理学中对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的主要批评.认为:(1)确定假设的接受域不仅要考虑,同时也应该考虑以及这个假设的先验概率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17-38岁的被试在有外部参考框架时,心理旋转中的眼动特征.结果表明:(1)外部刺激和外部参考框架同时呈现时,内部参考框架可以随着外部参考框架的
公、私问题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过程具有全局性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在"公"、"私"关系上的主导政治思维方式是"崇公抑私","崇公抑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大公无
"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唯物论命题.改善民生的理论基础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根本途径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价值追求在于人民生活需要的满足
从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概念至今,已经出现对道德认知发展的几种不同解释,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阶段论、水平论和认知图式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份道德判断测验的数据进行分析,
作为澳大利亚文学理论家,约翰.佛柔(John Frow)从文学角度解读意识形态,他通过融合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观点表述自己的意识形态观。佛柔的意识形态观可归结为
采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研究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格、人际交往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